歷史故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中國興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七八年級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征,將歷史故事引入初中歷史課堂,不僅必要,而且非常具有實用性。下面是古代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5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皇帝故
乾隆微服私訪,來到京東永平府轄的中國灤陽城,灤陽城雖不大,古代城內的皇帝故店鋪卻鱗次櫛比,欣欣向榮。事字
乾隆正漫步街頭,中國突然眼前一亮,古代一家商鋪廊檐下的皇帝故牌匾深深吸引住了他。牌匾上書寫著“天盛商行”幾個大字,事字字體端正,中國遒勁有力,古代頗見書寫者的皇帝故功夫。
乾隆皇帝酷愛書法,看到這樣好的字,喜不自勝,連聲夸贊。再看“天盛商行”兩旁門柱上貼的一副楹聯:
綾羅綢緞醬醋茶糖四時應有皆有
士農工商東西南北八方客來盡來
詩詞對聯本是乾隆的拿手好戲,他見這副楹聯不僅字寫得好,而且文意貼切,對仗工整,便立刻興致大發,闊步邁進店鋪。
站柜臺的是一位年輕小伙計,一見來了顧客,趕緊招呼道: “感謝老先生光臨。您老要買什么貨物?”
乾隆道: “我要買幾樣東西,不知柜上有沒有現貨?”
小伙計忙答: “老先生,您沒看見門口那副對聯嗎?各種貨物本店應有盡有,您老想買什么只管講。”
乾隆微微一笑,說: “好,貴店門口的對聯上說‘四時皆有’,我就想買這‘四時’。”
小伙計一聽,心里咯噔一下,難不成這位老先生是來難為人的?商號賣的都是吃、喝、穿、用的東西,哪有什么“四時”?可是,任憑他怎么解釋,乾隆卻一口咬定就買“四時”。
小伙計沒轍了,只好去稟報掌柜。掌柜姓吳名夭盛,40歲剛出頭,秀才出身,因屢試不第,心灰意冷,才棄文經商。店門口懸掛的牌匾和門柱上的楹聯都是他親筆所書。
吳掌柜正在屋里盤點賬目,聽了小伙計的稟報,不免有些吃驚。
吳掌柜趕緊放下賬目來到柜臺前,對乾隆抱拳一揖道:“老先生,晚生這廂有禮了。”
乾隆道: “想來你一定是大掌柜了?”
吳掌柜恭敬地答道: “不敢,在下吳天盛,學步經商,少見寡識,感謝老先生光臨,還望老人家多多指教。”
乾隆道: “豈敢豈敢。小老兒見貴店‘四時’皆有,今天正好遇上了,就想買下‘四時’。”
吳掌柜道:“‘四時’者,春、夏、秋、冬也,老先生要買哪一時?”
乾隆有意為難他道: “你說的‘四時’我全都不買,我想買的是‘時運四時’,一買‘早得時’,二買‘晚得時’,三買‘正得時’,四買‘不得時’。”
吳掌柜一聽,心中暗想,這位老者出語不俗,來歷不凡,但分明是刁難自己來了。若是應對不上來可要出丑了,日后還會在灤陽城留下笑柄,個人聲譽和商鋪經營都要受損……
吳掌柜略作沉思后,面帶歉意的微笑說: “老先生,對不起了,您老晚來了一步,這第一個‘早得時’已被干羅買走,故干羅12歲便被秦王拜為上卿。”
“那我就買‘晚得時’吧。”
吳掌柜又拱手道: “‘晚得時’被梁灝買走了,故梁灝82歲才中了狀元。”
“那么,就買‘正得時’吧。”乾隆皺皺眉頭說道。
吳掌柜笑著說: “老人家,我看您老相貌不凡,氣宇軒昂,福氣正旺, ‘正得時’早巳被您老占有了。”
乾隆聽了,哈哈大笑: “說得好。說得好。可是,我還要買那個‘不得時’。”
吳掌柜嘆口氣道: “老人家,您老一個‘正得時’就夠了,那倒霉的‘不得時’就留給我吧——我吳天盛苦讀詩書十數年,幾度進京科考,卻終是榜上無名,真正是‘不得時’呀,萬不得已才開了這個商號做生意……”
乾隆把吳掌柜上上下下打量一番,然后說: “吳掌柜,不要灰心。我看你面相上帶著福氣,又聽你應對自如,可見才學不淺,說不定有一天就會時來運轉。小老兒今日能與大掌柜結識也是緣分,我想幫幫你的忙。實不相瞞,永平府知府李大人是小老兒的至親。5天后,你到永平府衙去一趟,我在那里等你,當面向李大人薦舉。”
吳掌柜躬身施禮道: “老人家與天盛無親無故,如此厚愛,天盛沒齒難忘,敢問老先生貴姓高名、府居何處,日后天盛也好上門叩謝。”
乾隆擺擺手道: “相逢何必曾相識,緣分乃是天定,吳掌柜不必過謙,等到李知府那里再談吧。”說罷便轉身離去。
5日后,吳掌柜來到永平府衙才知道,當日“詰難”他的老者竟是當今皇上。
乾隆皇帝訪得賢才心里十分高興,欽點吳天盛為陜西某縣知縣。吳天盛感激皇恩浩蕩,一生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
乾隆皇帝買“四時”私訪賢才的故事,也成了當地人傳誦的佳話。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篇二:女皇武則下禁屠令的趣聞中國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頗有佛緣,女皇武則天便是其中一位。武則天推崇佛教的目的,是想把佛教當做自己登上權力頂峰的思想武器。
她一當上皇帝,便宣布“釋教開革命之階,升于道教之上”。除劃撥專款大修寺廟,大造佛像,大量翻譯佛經外,還多次用行政手段掀起全民崇佛的熱潮。在強制性的全民崇佛運動中,有一道禁殺牲畜、禁捕魚蝦的命令,曾鬧出了不少趣聞。
不殺生是佛教五戒之一,是佛門弟子基本的行為準則。但不準普通老百姓吃肉,實施起來無疑有很大難度。為了查驗禁屠令的執行效果,武則天特命宰相婁師德下基層巡視。
宰相視察工作,基層官吏自然要設宴接待。宴席上,首先送上來的是一盆羊肉。
基層官吏解釋說:這羊不是我們殺的,是狼咬死的。既然是狼咬死的,吃了當然不算犯禁。
接著送上來的是一盤魚。基層官吏又聲明:這魚也是狼咬死的。婁師德一聽噴飯大笑:你咋這么笨呢,應該說這魚是水獺咬死的才對。歡笑聲中,美味佳肴很快成了腹中之物。
由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武則天的禁屠令在基層的執行狀況不會太理想。事實上,古往今來的任何一項政令,如果不得人心,最終結局必定是草草收場。
后來,武則天大約也覺得這個禁令有點過分,因而在處理違禁案例時,對當事人十分寬容。
左拾遺張德的妻子生了一個男孩,便偷偷地殺了一頭羊宴請賓客。其中有個叫杜肅的人,飽吃一頓羊肉之后,居然寫了一紙狀文向皇帝告發張德。
第二天上朝時,武則天對張德說:“你妻子生了一個男孩,可喜可賀啊。”張德向武則天拜謝。
武則天又道:“可是羊肉從哪里弄到的呢?”張德趕緊叩頭連稱死罪。
武則天道:“我禁止宰殺牲畜,是吉是兇難以預測。可是你邀請客人,也該有選擇地交往。無賴之人,不能一起聚會。”然后拿出杜肅的狀文給他看。
杜肅賣友求功不成,反遭奚落,嚇得直冒冷汗。
武則天顯然認為杜肅出賣朋友事大,而張德違犯禁屠令事小。由此可見,連武則天自己后來都不把禁屠令當回事了。
中國古代的皇帝故事篇三:一鳴驚人的楚莊王成了霸主秦國打敗晉國以后,一連十幾年兩國沒有發生戰事。可是南方的楚國卻一天比一天強大,一心要跟中原的霸主晉國爭奪地位。
公元前620xx年,楚成王的孫子楚莊王新即位,做了國君。晉國趁這個機會,把幾個一向歸附楚國的國家又拉了過去,訂立盟約。楚國的大臣們很不服氣,都向楚莊王提出要他出兵爭霸權。
無奈楚莊王不聽那一套,白天打獵,晚上喝酒,聽音樂,什么國家大事,全不放在心上,就這樣窩窩囊囊地過了三年。他知道大臣們對他的作為很不滿意,還下了一道命令:誰要是敢勸諫,就判誰的死罪。
有個名叫伍舉的大臣,實在看不過去,決心去見楚莊王。楚莊王正在那里尋歡作樂,聽到伍舉要見他,就把伍舉召到面前,問:“你來干什么?”
伍舉說:“有人讓我猜個謎兒,我猜不著。大王是個聰明人,請您猜猜吧。”
楚莊王聽說要他猜謎兒,覺得怪有意思,就笑著說:“你說出來聽聽。”
伍舉說:“楚國山上,有一只大鳥,身披五彩,樣子挺神氣。可是一停三年,不飛也不叫,這是什么鳥?”
楚莊王心里明白伍舉說的是誰。他說:“這可不是普通的鳥。這種鳥,不飛則已,一飛將要沖天;不鳴則已,一鳴將要驚人。你去吧,我已經明白了。”
過了一段時期,另一個大臣蘇從看看楚莊王沒有動靜,又去勸說楚莊王。
楚莊王問他:“你難道不知道我下的禁令嗎?”
蘇從說:“我知道。只要大王能夠聽我的意見,我就是觸犯了禁令,被判了死罪,也是心甘情愿的。”
楚莊王高興地說:“你們都是真心為了國家好,我哪會不明白呢?”
打這以后,楚莊王決心改革政治,把一批奉承拍馬的人撤了職,把敢于進諫的伍舉、蘇從提拔起來,幫助他處理國家大事;一面制造武器,操練兵馬。當年,就收服了南方許多部落。第六年,打敗了宋國。第八年,又打敗了陸渾(在今河南嵩縣東北)的戎族,一直打到周都洛邑附近。
為了顯示楚國的兵威,楚莊王在洛邑的郊外舉行一次大檢閱。
這一來,可把那個掛名的周天子嚇壞了。他派一個大臣王孫滿到郊外去慰勞楚軍。
楚莊王和王孫滿交談的時候,楚莊王問起周王宮里藏著的九鼎大小輕重怎么樣。九鼎是象征周王室權威的禮器。楚莊王問起九鼎,就是表示他有奪取周天子權力的野心。
王孫滿是個善于應付的人。他勸說楚莊王:國家的強盛,主要靠德行服人,不必去打聽鼎的輕重。楚莊王自己知道當時還沒有滅掉周朝的條件,也就帶兵回國了。
以后,楚莊王又請了一位楚國有名的隱士孫叔敖當令尹(楚國的國相)。孫叔敖當了令尹以后,開墾荒地,挖掘河道,獎勵生產。為了免除水災旱災,他還組織楚國人開辟河道,能灌溉成百萬畝莊稼,每年多打了不少糧食。沒幾年工夫,楚國更加強大起來,先后平定了鄭國和陳國的兩次內亂,終于和中原霸主晉國沖突起來。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領大軍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救鄭。在邲地(今河南鄭州市東)和楚國發生了一次大戰。晉國從來沒有打過這么慘的敗仗,人馬死了一半,另一半逃到黃河邊。船少人多,兵士爭著渡河,許多人被擠到水里去了。掉到水里的人往船上爬,船上的兵士怕翻船,拿刀把往船上爬的兵士手指頭都砍了下來。
有人勸楚莊王追上去,把晉軍趕盡殺絕。楚莊王說:“楚國自從城濮失敗以來,一直抬不起頭來。這回打了這么大的勝仗,總算洗刷了以前的恥辱,何必多殺人呢?”
說著,立即下令收兵,讓晉國的殘兵逃了回去。
打那以后,這個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就成了霸主。
從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到楚莊王,前前后后總共五個霸主。歷史上通常稱他們是“春秋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