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就是黃袍過去出現過、發生過的加身及典人和事,具有時間久遠、不可重現的黃袍特點 ,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黃袍加身的主人公是誰。
宋太祖趙匡胤(920xx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黃袍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加身及典武術家,黃袍宋朝開國皇帝。加身及典祖籍涿郡。黃袍父親趙弘殷,加身及典母親杜氏。黃袍
趙匡胤于后漢隱帝時投奔郭威,加身及典其后郭威廢漢建周,黃袍得任東西班行首,加身及典始入宦途。黃袍后從征南唐,多有功績。后周顯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榮于北征回京后不久駕崩,逝世前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次年(960年)元月初一,北漢及契丹聯兵犯邊,時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的趙匡胤受命前往御敵。
初三夜晚,大軍于京城汴梁東北二十公里的陳橋驛發生嘩變,將士于隔日清晨擁立趙匡胤為帝,史稱“陳橋兵變”。大軍隨即回師京城,后周恭帝柴宗訓禪位,趙匡胤登基,改元建隆,國號“宋”,史稱“宋朝”、“北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致力于統一全國。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后北”策略,先后滅亡荊南、武平、后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至其胞弟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復滅亡吳越、漳泉及北漢后,方才完成統一全國大業。
趙匡胤于建隆二年(961年)及開寶二年(969年)先后兩次“杯酒釋兵權”,解除禁軍將領及地方藩鎮的兵權,解決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擅的局面;設立“封樁庫”貯藏錢帛布匹,期能贖回被后晉高祖石敬瑭獻給契丹的燕云十六州,但事未成而逝世。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享年五十歲,在位十六年,謚曰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葬于永昌陵。
黃袍加身的典故黃袍加身是趙匡胤發動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此典故又稱陳橋兵變。趙匡胤憑著一身功夫所向披靡,功積至偉,終于在后周六年征討契丹,大軍行到陳橋驛,趁世宗柴榮病故,幼子繼位之際,發動兵變。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崩,八歲的周恭帝柴宗訓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掌握了軍權。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當時主政的符太后毫無主見,聽說此事,茫然不知所措,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御敵且給了趙匡胤最高軍權,調動全國兵馬以御敵。正月初二,趙匡胤統率大軍離開都城,夜宿距開封東北20公里的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趙匡義和趙普等密謀策劃。
這天晚上,趙匡胤的一些親信在將士中散布議論,說“今皇帝幼弱,不能親政,我們為國效力破敵,有誰知曉;不若先擁立趙匡胤為皇帝,然后再出發北征”。
將士的兵變情緒很快就被煽動起來。正月初三,趙匡義和親信趙普見時機成熟,便授意將士將一件事先準備好的皇帝登基的黃袍披在假裝醉酒醒來的趙匡胤身上,呼喊萬歲的聲音幾里外都能聽到。趙匡胤卻裝出一副被迫的樣子說:“你們自貪富貴,立我為天子,能從我命則可,不然,我不能為若主矣。”
隨后,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守備都城的主要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都是趙匡胤過去的“結社兄弟”,得悉兵變成功后便打開城門接應。
這時后周宰相范質等人才知道不辨軍情真假,就倉促遣將是上了大當,但已無可奈何,只得率百官聽命,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布柴宗訓位。
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后,正式即位,改封恭帝柴宗訓為鄭王。由于趙匡胤在后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
趙匡胤黃袍加身之后,經過兩年的休養生息,揮師南下,開始了統一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