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鶴仙
悄郊原帶郭,瑞鶴行路永,仙悄析客去車塵漠漠。郊原斜陽映山落,周邦斂馀紅、彥宋譯賞猶戀孤城闌角。詞注凌波步弱,釋翻過短亭、瑞鶴何用素約。仙悄析有流鶯勸我,郊原重解繡鞍,周邦緩引春酌。彥宋譯賞
不記歸時早暮,詞注上馬誰扶,釋翻醒眠朱閣。瑞鶴驚飆動幕,扶殘醉,繞紅藥。嘆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任流光過卻,猶喜洞天自樂。
作品注釋
1、馀紅:指落日斜暉。
2、闌角:城樓上闌桿一角。
3、凌波:形容女子步態輕盈。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br />4、短亭:古時于城外五里處設短亭,十里處設長亭,供行人休息。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br />5、素約:先前約定。
6、流鶯:即鶯。流,形容其聲音婉轉。比喻女子聲音柔軟。
7、緩引春酌:慢飲春酒。
8、上馬誰扶:李白《魯中都東樓醉起作》:“昨日東樓醉,還應倒接罱。阿誰扶上馬,不省下樓時?!?br />9、驚飆:狂風。
10、紅藥:紅芍藥。
11、西園:曹植《公宴》:“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辈苤菜晕鲌@在鄴城(今河北臨漳),此處系用典。
12、洞天:洞中別有天地之意,道家稱神仙所居之地為“洞天”,有王愛山等十大洞天、泰山等三十六洞天之說。此處喻自家小天地。
作品譯文
郊外的原野挨著城郭舒展開去。長路漫漫,客人已乘車離去,留下一溜迷茫的塵煙。一片寂靜落寞。夕陽映照著遠山徐徐落下,卻遲遲不忍收去它那最后一抹的余紅,猶如戀戀難舍城樓上那一角欄桿。陪我同去送客的歌妓一路上步態輕盈,這時也感到勞頓,于是來到短亭歇息,不期然競遇到了我相好的情人,真是有情人何須事前相約。她勸我下馬,重解繡鞍,再喝上幾杯春酒,她那圓柔悅耳的嗓音、溫情體貼的勸說,讓我十分舒心。
醒來時發現自己睡在紅樓里,不是正在短亭里與情人飲酒嗎?是什么時候回來的,是昨晚還是今晨?又是誰扶我上馬鞍?我竟然全記不得了。忽然一陣疾風,吹得簾幕飄飛翻動。我帶著醉意,急匆匆來到西園,扶起吹倒的芍藥,繞著紅花長嘆,嘆我西園已是敗花滿地,這兇殘的東風為何又如此作惡?罷,罷,罷,任憑春光如水般流逝吧,尚可欣喜的是我還有一個洞天福地,還能自得其樂。
創作背景
宣和三年(1121)四月,詞人自汴京或順昌府(今安徽省阜陽一帶)赴處州(今浙江麗水一帶)途中經揚州(農歷四月是揚州紅藥的盛花期),此詞正是寫于此時。詞人宣和三年(1121)四月尚在揚州,五月前就已經逝世,所以此詞很可能是他所作的最后一首詞。
作品鑒賞
此此記詞人送客遇妓醉飲的一段情事。按時間順序先寫郊原送客,次寫歸途遇妓歡飲,后寫醉歸惜花抒感。這段看似是寫送客情事,實則是寫詞人政治失意的郁悶。
上片前三句寫郊外的原野,長長的道路伸向遠方。行人離去后,詞人感到悵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后兩句寫孤城和殘陽斜照,表達離愁別緒。詞人把斜陽比喻成“余紅”,相當新穎,并把感情寄托在余紅上,說斜陽由于不舍城樓上的一處欄桿,遲遲不肯收斂起最后的一抹余暉。用斜陽對欄桿的不舍,來映襯詞人對離去之人的不舍。這樣,人與景融為一體,都被濃濃的離愁別緒籠罩著。接著,詞人筆鋒一轉,描寫陪同送行的歌妓。歌妓極力勸酒,詞人大醉。
下片寫次日酒醒后的情況。首三句將詞人初醒時的睡眼惺忪刻畫得入木三分。他已經不太記得昨天的事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上的馬,頭腦里一片恍惚。幸好“驚飆動幕”,一陣狂風吹動來,掀起了窗幃,他的醉意立馬被吹散了幾分,一下子清醒多了,但并未完全清醒?!胺鰵堊?,繞紅藥”表達了對春光的深愛之情。只有情深,方才能有下面的“嘆”?!皷|風何事又惡”和上文的“驚飆”二字遙相呼應,結構嚴謹有序。結句詞人暫時拋卻煩惱,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只好聊以自慰。
全詞布局巧妙,章法一曲三折,直敘中有波瀾起伏,順敘中有插敘,令人回味。詞作用比興的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委婉動人。
詞牌簡介
瑞鶴仙,詞牌名?!肚逭婕贰ⅰ秹舸霸~集》并入“高平調”。各家句豆出入頗多,茲列周邦彥、辛棄疾、張樞三格。雙片一百二字,前片七仄韻,后片六仄韻。第一格起句及結句倒數第二句,皆上一、下四句式。第三格后片增一字。
作品格律
(前片)
仄平平仄仄(韻),
悄郊原帶郭,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韻)。
行路永、客去車塵漠漠。
平平仄平仄(韻),
斜陽映山落,
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韻)。
斂馀紅猶戀,孤城闌角。
平平仄仄(韻),
凌波步弱,
仄仄平、平仄仄仄(韻)。
過短亭、何用素約?
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仄(韻)。
有流鶯勸我,重解繡鞍,緩引春酌。
(后片)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韻)。
不記歸時早暮,上馬誰扶?醒眠朱閣。
平平仄仄(韻)。
驚飆動幕。
平平仄,仄平仄(韻)。
扶殘醉,繞紅藥。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韻)。
嘆西園已是花深無地,東風何事又惡?
仄平平仄仄(韻),
任流光過卻,
平仄仄平仄仄(韻)。
猶喜洞天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