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諸葛亮為聯盟孫權抵抗曹操的諸葛戰群過程中遭到東吳諸謀士的責難,最后都被諸葛亮一一反駁,亮舌啞口無言。故事
魯肅回報孫權,孫權安排第二天召集文武于帳下,亮舌請臥龍先生來,故事升堂議事。諸葛戰群
第二天,亮舌魯肅到驛館接孔明同往孫權大帳中。故事孔明只見張昭、諸葛戰群顧雍等一班二十多位文武官員,亮舌峨冠博帶,故事整衣端坐。諸葛戰群孔明一一見禮,亮舌之后在客位上落坐。故事
張昭等人看到諸葛孔明豐神飄灑,器宇軒昂,料他一定是來游說的。張昭便率先開口試問孔明道:“我張昭乃是江東的小人物,早就聽說先生高臥隆中,自比管仲、樂毅,有這樣的事嗎?”
孔明回答道:“這只不過是亮平生的一個小可之比。” 張昭道:“新近聽說劉備劉豫州三顧先生于草廬之中,幸得先生,以為‘如魚得水’因而欲想席卷荊襄。如今荊襄卻一下歸屬了曹操,不知你們是何用意啊?”
孔明暗想:張昭乃是孫權手下的第一謀士,若不先難倒他,如何說服得了孫權?于是答道:“在我看來,我主取漢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備謙卑仁義,不忍去奪同宗兄弟的基業,因此將荊州推讓掉了。劉琮是個小孩子,聽任佞言,私自投降,致使曹操很猖獗。如今我主屯兵江夏,是另有良圖,這可不是等閑之輩所能理解的。”
張昭道:“如果是這樣,先生可就自相矛盾了。 先生自比管仲、樂毅,管仲輔佐桓公稱霸諸侯,一統天下;樂毅扶持微弱的燕國,拿下齊國七十多個城池。
這兩個人,可都是濟世之才啊。而先生只會在草廬之中笑傲風月、抱膝危坐。如今既然事從劉備,就該為百姓牟利益,除害滅賊。然而劉備在未得先生之時,尚能夠縱橫天下,割據城地;如今得了先生,人們更加仰望,就連三歲的幼童都說劉備是如虎添翼,不久漢室興旺,曹操可滅了。朝野上下無不拭目以待,對先生抱著極大希望。可為何自從先生跟了劉備,曹兵一來,你們就丟盔卸甲,望風而竄,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無容身之地。如此辜負了劉表遺愿,令天下百姓大失所望。那劉豫州自從有了先生,為何反倒不如當初了呢?管仲、樂毅難道就是這樣的嗎? ——我的話愚魯直率,請先生不要見怪。”
孔明聽罷,無聲地笑了笑,說道:“大鵬展翅飛萬里,它的志向難道是那些小燕雀能認識的嗎?比如一個人得了多年的痼疾,應當先給他喝點稀粥,同藥一起服下。等到他肺腹調和、形體慢慢養得安穩些了,再用肉食補養,加上效力強的藥治療,這樣病根才能除盡,人得以全面康復。如果不等病人氣脈緩和,就給他吃烈藥和味道厚重的食物,想要求得平安,實在就難了。我主劉備,以前兵敗于汝南,寄靠在劉表門下,兵不到一千,將只關、張、趙云,正像是到了病重危急的時刻。新野小縣地僻人稀糧又少,他不過是暫時借以安身,怎可能長久坐守在那里呢?但就是在這樣的處境條件下,卻能夠火燒博望,水淹曹軍,令夏侯惇等心驚膽寒。依我看來,就是管仲、樂毅用兵,也不過如此吧。至于劉琮投降曹操,豫州當時根本不知,且又不忍心乘亂奪取同宗之業;當陽之敗,豫州不忍丟下百姓,幾十萬人扶老攜幼相隨渡江,每日與民一同顛簸十余里路而放棄去取江陵,真是大仁大義啊。寡不敵眾,勝負乃是兵家常事。昔日漢高祖劉邦多次敗給項羽,然而垓下一戰卻取得了決定性勝利,難道不是因為韓信為他出了良謀嗎?可韓信扶佐劉邦那么久,也沒得幾次勝利啊。因此說,國家大事,天下安危,要靠謀劃。那些夸夸其談、善于巧辯之徒,靠虛榮之氣壓人;盡管能夠坐著議論、站著高談,可是到了關鍵時刻應付各種形勢變化,卻什么都不行了。 ——這才真正是叫天下恥笑的呀。”孔明一番話,說得張昭沒有一句可以對答。
這時座中一人忽然高聲問道:“如今曹公屯兵百萬,列將千名,
舌戰群儒虎視眈眈要踏平、吞食江夏,先生認為該怎么辦呢?” 孔明望去,乃是虞翻。孔明道:“曹操收并了袁紹蟻聚之兵,劫劉表烏合之眾,雖然百萬之軍,也沒什么可怕。”
虞翻一聽冷笑道:“你們軍敗于當陽,計窮于夏口,區區求救于人,還說‘不怕’, 這可真是大言不慚啊。”
共2頁,當前第1頁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