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伯牙善鼓琴》選自《列子·湯問》,伯牙為戰(zhàn)國鄭國人列御寇所著。善鼓《漢書.藝文志》著錄《列子》八篇,琴文講述了琴師伯牙與樵夫鐘子期之間由于鼓琴聽琴而產(chǎn)生的言文原文交情。本文通過伯牙寄情懷于琴音,注釋而鐘子期能領(lǐng)悟琴音傳達(dá)出的翻譯情感意趣,表現(xiàn)了兩人高超的伯牙音樂造詣,同時也表達(dá)了他們心意相通、善鼓惺惺相惜的琴文深厚情感,闡述了知音難覓的言文原文道理。
作品原文
伯牙善鼓琴
列子·湯問
伯牙善鼓琴,注釋鐘子期善聽。翻譯伯牙鼓琴,伯牙志在登高山。善鼓鐘子期曰:“善哉,琴文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鐘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鐘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于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象猶吾心也。吾于何逃聲哉?”
作品注釋
1、善:擅長,善于。
2、志:志趣,心意。
3、善哉,善:贊美之詞,即為“好啊”。
4、峨峨:高聳的樣子
5、若:好像
6、洋洋:盛大的樣子
7、所念:心中想到的
8、必:一定
9、得:領(lǐng)會,聽得出
10、之:代詞 或是結(jié)構(gòu)助詞"的“
11、陰:山的北面
12、卒(cù):通“猝”,突然。
13、援:拿,拿過來
14、鼓:彈
15、操:琴曲名。
16、窮:窮盡。
16、舍琴:丟開琴。意思是停止彈琴。
17、逃:隱藏。
18、逃聲:躲開。隱藏自己的聲音,在這里可以理解為隱藏自己的心聲。逃,逃避。
作品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鐘子期善于傾聽。伯牙彈琴的時候,內(nèi)心想著高山。鐘子期贊嘆道:“好啊,高聳的樣子就像泰山!”伯牙內(nèi)心想著流水。鐘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蕩蕩就像長江大河一樣!”凡是伯牙彈琴時心中所想的,鐘子期都能夠從琴聲中聽出來。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巖石下面;心中悲傷,就取琴彈奏起來。起初他彈了表現(xiàn)連綿大雨的曲子,接著又奏出了表現(xiàn)高山崩坍的壯烈之音。每奏一曲,鐘子期總是能悟透其中旨趣。伯牙便放下琴,長嘆道:“好啊,好啊!你聽懂了啊,彈琴時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達(dá)的一樣。我到哪去隱匿自己的心聲呢?”
中心概括
本文通過伯牙寄情懷于琴音,而鐘子期能領(lǐng)悟琴音傳達(dá)出的情感意趣,表現(xiàn)了兩人高超的音樂造詣,同時也表達(dá)了他們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闡述了知音難得,知己難求的道理。
人物形象:鐘子期:有極 高的音樂鑒賞能力(善聽)。 伯牙: 爐火純青的琴技(善鼓琴 )。
寫作特色
(1)運(yùn)用比 喻,化無形為有形。
(2)運(yùn)用語言描寫表現(xiàn)人物形象。
(3)本文以“伯牙善鼓琴,鐘子期善聽”總領(lǐng)全文,再通過具體的情景圍繞“善”字一一鋪陳,結(jié)構(gòu)自然緊 湊,讓人讀來有一氣呵成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