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畫地學書》出自《宋史·歐陽修傳》講述歐陽修學習成長的畫地過程。
作品原文
歐陽修,學書字永叔,文言文原文注廬陵人。釋翻四歲而孤,畫地母鄭①,學書守節自誓②,文言文原文注親誨③之學。釋翻家貧,畫地至以荻④畫地學書。學書幼敏悟過人,文言文原文注讀書輒⑤成誦。釋翻及冠⑥,畫地嶷⑦然有聲⑧ 。學書后,文言文原文注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天資剛勁⑨,見義勇為,雖機阱⑩在前,觸發之不顧。放逐流離,至于再三,志氣自若也。
作品注釋
1.母鄭:母親鄭氏。
2.守節自誓:自己下決心不改嫁。
3.誨:教導,訓導。
4.荻:與蘆葦同類,這里指荻桿。
5.輒(zhé):立即,就。
6.冠:指成人。
7.嶷(nì)然有聲: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聲:聲譽。
8.及:到……的時候。
9.天資剛勁:生性剛直。
10.機阱:設置機弩的陷阱。這里比喻陷害人的圈套。
11.畫地學書,書:書法,書寫。
12.再三:一次又一次,多次。
13.雖:即使。
14.書:書法。
作品譯文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時父親去世了,母親鄭氏下決心不改嫁,在家親自教歐陽修讀書學習。因家里貧窮,以至于只能用荻桿在地上練習寫字。歐陽修幼年時天資聰穎,悟性超過常人,讀過的書當即就能背誦。等到成年時,人品超群而享有聲譽。在那以后,就以文章聞名天下了。
歐陽修在滁州任職,自號為醉翁,晚年更改為六一居士。他生性剛直,見義勇為,即使有陷害人的圈套在前面,都一直前往即使身受傷害都不回頭。即使多次被貶官放逐,他的志向也沒有改變。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1072年),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謚號文忠,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自稱廬陵人。1030年(天圣八年)。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其于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歷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又喜獎掖后進,蘇軾父子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余風。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并獨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編為《集古錄》。有《歐陽文忠公文集》《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