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于掩耳盜鈴這個成語都很熟悉了吧,關于故事我們在課文中也學習過了,字成那么對于它的語的掩耳故事你們了解多少了呢?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掩耳盜鈴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盜鈴
掩耳盜鈴
有個人要偷一口鐘。鐘很大,字成他抱也抱不動,語的掩耳背也背不走。盜鈴怎么辦呢?關于故事他想不如把大鐘砸碎了,把碎銅一塊一塊搬回家去,字成于是語的掩耳舉起鐵錘就砸。沒想到大鐘“當”地一聲,盜鈴把他嚇了一大跳。關于故事他只怕讓別人聽見,字成急忙雙手捂住自己的語的掩耳耳朵,以為自己聽不見鐘聲,別人也就聽不見鐘聲了。
“掩耳盜鈴”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盜”就是“偷”。故事說的“偷鐘”,成語說的“偷鈴”,意思是一樣的。有人干了壞事,想盡辦法遮蓋,自以為遮蓋得很巧妙,可是別人決不會不知道,這種想瞞過別人結果只是騙了自己的做法,可以說是“掩耳盜鈴”。
驕兵必敗
【注音】jiāo bīng bì bài
【出處】恃國家之大,矜人民之眾,欲見威于敵者,謂之驕兵,兵驕者滅。《漢書·魏相傳》
【釋義】驕兵:恃強輕敵的軍隊。驕傲的軍隊必定打敗仗。
【歇后語】關云長失荊州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漢宣帝劉洵派鄭吉率軍攻打匈奴,并在車師附近屯田與駐軍。匈奴舉兵反擊。漢宣帝召集群臣商議,丞相魏相不主張增兵,仗著國大人多就會成為驕橫的軍隊,軍隊驕橫必定滅亡。漢宣帝決定不再派兵攻打匈奴
【示例】古人云:“驕兵必敗。”這就是少劍波致死的原因。
人人自危
【釋義】由于殘酷的統治,人人都感到危險。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公元前220xx年,秦始皇巡視天下,丞相李斯陪同。他從浙江到山東,當行到沙丘(今河北省廣宗、平鄉一帶)時,因病重不治而亡。
臨死前,秦始皇留下遺詔,命令太子扶蘇將統領兵馬的大權交給大將蒙恬,他本人則立即到咸陽為秦始皇辦理喪事,并讓他繼承皇位。
當時秦始皇的遺詔和玉璽都在宦官中車府令兼符璽令趙高手里,他對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說:“皇帝的遺詔是讓長子扶蘇即位,而你連半點功勞都沒有,一旦扶蘇即位當了皇帝,你連尺寸的封地也得不到,可怎么辦呢?”胡亥聽了趙高的話,半天也沒能明白他的意思,于是趙高便將話挑明了說給胡亥聽。他說:“詔書和玉璽都在我手上,現今皇帝死訊和詔書內容只有你我和李斯知道,只要將詔書上扶蘇的名字,改成你胡亥的名字,那么當皇帝的就是你了。”胡亥開始心中有許多顧慮,便沒有同意,但他經不住趙高的百般引誘和勸說,最后他有些擔心說:“丞相李斯也知道詔書的內容,如果不征得他的同意,恐怕這件事很難辦成。”
趙高信心十足地對胡亥說:“這你放心,只要你同意,李斯那里我去說,不會有什么大問題。”胡亥心中何嘗不是一百個愿意,有這樣的好事,讓他當一個現成的皇帝,何樂而不為。于是,便將一切交給趙高去安排。
趙高馬上找到李斯,問李斯說:“遺詔上讓扶蘇即位,請問,你與大將蒙恬的功勞誰大?論能力誰強?論威信誰高?論與太子扶蘇的關系誰更親近?”
李斯不知趙高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便老老實實地說:“這些我都不如蒙恬。”
趙高聽了接著說:“那么將來扶蘇當了皇帝,一定會任命蒙恬為丞相。你的榮華富貴可就難保了。依我之見,不如私下修改詔書,立胡亥為皇帝,你仍然可以做丞相,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斯經不住趙高的利誘與威脅,最后勉強同意了趙高的意見。在趙高的精心策劃下,胡亥登上了皇帝的寶座,成為秦王朝的第二代皇帝,歷史上稱為“秦二世”。
胡亥登上皇位后,趙高警告他說:“你現在還沒有到安心享樂的時候。你當上皇帝后,你的兄弟、姐妹都會非常不高興,先朝的大臣們對你也不會服氣,還有,大將蒙恬擁兵在外,隨時都有謀反的可能,你可要事先想出防范的辦法呀。”在趙高的慫恿下,胡亥下令殺死了自己12個兄弟、10個姊妹,并將大將蒙恬逼得自殺身亡。
一時間,秦國京城咸陽籠罩在一片恐怖之中。秦二世實行嚴苛的法令,使得新老大臣們都擔心被殺(法令誅罰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眾)。
這種危機使人們心頭反抗的情緒越積越多,朝野上下都在醞釀一陣暴風雨。不久,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爆發了,拉開了秦王朝走向滅亡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