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及其寓意 不遠千里
出處: 《孟子?成語梁惠王上》孟子見梁惠王。王曰:支。故事不遠千里而來,寓意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成語 釋義: 不遠千里又稱:不遠千里而來,表示不以千里為遠來到 某地,故事比喻不畏路途遙遠。寓意 故事: 梁惠王見了孟子,成語熱情地說:先生,故事您不以千里為遠來到我們魏國,寓意一定是成語給我的國家帶來利益了吧?
孟子回答說:大王您何必一開口就講利?有仁義就行了。如果君王說怎樣有利于我的故事國家,大夫說怎樣有利于我的寓意封地,士和老百姓說怎樣有利于自身,成語這樣上上下下都追逐私利,故事那么就危險了。寓意接著孟子說道:在能出動一萬輛兵車的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在能出動一千輛兵車的二等國家,謀殺他們國君的,必定是能出動一百輛兵車的大夫之家。大國的大夫能從萬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千輛,二等國家的大夫能從千輛兵車的國家中獲得兵車百輛。這些大夫的產業不能說不多了,但是,他仍永遠不會滿足。所以您不能再宣揚私利了。
梁惠王聽了很受觸動,焦急地問:那先生以為該怎么辦呢?孟子說:從來沒有講仁的人會遺棄他的雙親,也沒有講義的人會不尊重他的君主。所以,大王您只要講仁義就夠了,何必再講利呢?
成語故事及其寓意 安居樂業
出處《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釋義 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故事: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發。白胡子的小老頭兒; 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為他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 稱。 老于對當時的現實不滿,并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的進步和文化的 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 民的理想社會。 老于是這樣描繪他所設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 只,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適,滿足于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 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成語故事及其寓意 上行下效
春秋時,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了之后,一直沒有人當面指謫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
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鵲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聲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
事后,齊景公把這件事情對地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后下效。國王喜歡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歡吃什么;國王喜歡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歡穿什么;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聽了弦章的話,認為弦章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弦章看了搖搖頭,說: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說什么也不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來形容上面的人喜歡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著怎么做。在我們的現實社會里不是正多看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嗎?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經常在外吃喝玩
樂,不理業務,他的下屬也跟著不務正事,這便是上行下效。這成語約含義是否定的,
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