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強人意:大體上能使人滿意,經典勉強還行。成語差強
有一個叫吳漢的故事人,字子顏,人意南陽人。經典吳漢家貧,成語差強他年輕時候就跟漢高祖劉邦發跡前一樣,故事在縣里做個小小的人意管治安的小干部——亭長。像那時候的經典豪杰一樣,吳漢雖然家里面沒有多少資財,成語差強可是故事他也好養賓客。王莽末年的人意時候,因為他家的經典賓客犯了法,他也因此被連累得亡命到了河北的成語差強漁陽,因為缺乏生計來源,故事只好干起了販馬的營生,從此往來于燕、薊之間,而他也因此結交了不少豪杰人物。
后來,新莽王朝滅亡而更始帝劉玄代立,劉玄先是派出了使者韓鴻徇撫河北,這時候便有人對韓鴻說道:“有個叫吳漢的人,是一位奇士,您可以與他共商大事。”于是這韓鴻便召見了吳漢,一見之下果然對他很滿意,于是就把吳漢任命為了安樂縣令。
過了一段時間,王郎起兵,北州擾惑,人心不安。而吳漢一向聽聞說劉秀是一位寬厚的長者,于是便歸附了劉秀。由于吳漢為人質樸、勇敢、有智謀,打了很多勝仗,所以逐漸受到劉秀的信任,劉秀做皇帝后,封吳漢為大司馬、舞陽侯。吳漢不僅勇敢,對劉秀也十分忠心。他出生入死為劉秀打江山,劉秀出征遠行,吳漢總是伴其左右,保護他的安全,而且只要劉秀沒睡,他也就恭敬地站在一旁,不肯先睡。
當時,天下仍然很亂。有個叫劉永的漢室宗親,早于劉秀索立為皇帝。劉秀登基前后,主要就是鎮壓,剿滅各路勢力,鞏固自己的地位。其中,大司馬吳漢立下了汗馬功勞。
建武(光武帝劉秀的年號)二年春,吳漢率領大司馬工粱、建為大將軍朱佑等9位將領,接連打敗了多路人馬,接著又在廣東包圍了劉永的部將蘇茂。劉永部下另一將領周建招聚了10多萬人救蘇茂,吳漢和他交戰失利,跌下馬傷了膝蓋,周建趁機進了廣東,和蘇茂合兵一處。吳漢回營后,眾將領對他說:“大敵當前,而您負傷躺下,士兵們心里擔擾啊。”吳漢聽了,立刻起床包裹好傷口,命令殺牛宰羊,讓部下美美地飽餐一頓,鼓勵大家說:“敵人雖然很多,但都是些搶掠財物的盜賊,沒有肯主持大節為義而死的。現在是力爭封侯的時候,大家努力殺敵啊。”于是,軍中士氣大振。
第二天清晨,蘇茂、周建率領軍隊包圍吳漢。吳漢派出四部精兵和烏桓的3000騎兵,擺著鼓齊頭并進迎擊敵人。吳漢自己不顧傷痛,披上盔甲,高舉戰戟,大聲下令:“聽到鼓聲,必須大聲呼喊前進,后退者軌首。”士兵們聞此爭先恐后地沖向敵軍,周建大敗,返身逃進城去。吳漢部下長驅直入,搶進城門,周建、蘇茂只得棄城而逃。
吳漢作戰,即使在戰陣不利、將士垂頭喪氣的形勢下,也能鎮靜自若地激勵士兵,鼓舞軍中士氣。有時,光武帝劉秀派人察看大司馬吳漢在做些什么,使者總是回報“在修整攻戰的器具”。劉秀贊嘆道:“吳司馬差強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