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成語文化博大精深,漢語成語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文明的結晶。隨著五千年歷史長河的典故的精積淀,漢語成語結構定型、形式簡潔、選字意義精辟,成語成為中華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塊瑰寶。下面是典故的精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成語典故的精選3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選字
西周末期,周幽王即位后,典故的精根本不理朝政,選字整天吃喝玩樂,成語醉心于女色。典故的精周朝有個諸侯國叫褒(bāo)國,選字其國君見天子如此荒唐,成語就來規勸,典故的精幽王根本不聽,選字反而把褒國國君關進大牢。
褒國國君的兒子洪德見父親被關,非常焦急,就與母親商量如何營救。他們聽說幽王非常喜歡美女,就用重金買下一年輕漂亮的少女,取名“褒姒(sì)”,教給她宮中禮儀,然后送給幽王。幽王見了大喜,于是下令放了褒國國君。
褒姒入宮后,很得幽王的寵愛,可是只有一件事不隨心意,就是褒姒有個怪脾氣,從來不笑。幽王下決心要讓她笑一笑,于是貼出布告:誰能讓新王后笑一笑,賞金一千。告示一出,一些人爭相入宮。有的吐舌瞪眼做怪相,有的說一些荒誕的笑話,可褒姒看了,聽了,仍不露一絲笑容。幽王手下有個大臣叫虢(guó)石父,是個會拍馬逢迎的壞家伙,他出了一個壞點子,叫做“烽火戲諸侯”。原來古時候,遇到敵情,主要靠烽火臺報警。那些烽火臺遍布各諸侯國,相鄰的兩座能互相看見。如果白天某處發現了敵情,就點燃曬干的狼糞,靠“狼煙”傳遞情報;如果是晚上,就點燃柴草,靠火光傳遞情報。這樣一座傳一座,用不了多長時間,消息傳遍全國,各地諸侯就會率部隊趕往京都,聽候調遣。
幽王聽了這個計謀,萬分高興,決定一試。一天,天氣晴朗,幽王帶著褒姒來到城樓頂上,登臺遠望,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幽王下令點燃烽火,頓時狼煙四起,直沖云天。遠近諸侯看到烽火點燃,還以為敵國來犯,于是紛紛點齊兵馬,向鎬(hào)京奔來。他們趕到鎬京城下,卻看不到一個敵兵,只見幽王和褒姒坐在城樓上喝酒看熱鬧。這下,可把褒姒給逗笑了。她笑幽王如此輕率行事,笑諸侯這樣容易上當。褒姒一笑,幽王高興了,馬上給了虢石父千金的獎賞。那些諸侯可氣壞了,知道受了愚弄,就大罵一氣帶兵回去了。幽王對此并不在意,為睹褒姒笑臉,又多次玩此鬧劇。不久,戎(róng)人發兵前來攻打鎬京。幽王看到戎人真的打來了,趕緊派人去點烽火,向諸侯求救。可是這一次,諸侯們還以為天子與王后嬉戲,全都按兵不動。就這樣,鎬京被戎人攻破,幽王逃到驪山腳下,被殺掉了,褒姒被戎人抓走了。
成語典故的精選300字篇二:雞口牛后的故事戰國的時候,秦國想要統一整個天下,就常常去攻打吞并別的小國。
其中有一個小國家叫韓國,韓王很害怕秦國會來攻打他們,就想要把一塊土地送給秦國,向秦國稱臣,這件事被楚國的國王楚王知道了,就派了一個叫做蘇秦的人去勸韓王千萬不可以這么做。蘇秦到了韓國,就對韓王說:“大王,你們國家雖然小,但是資源豐富、武器也很精良,還有那么多的勇士,為什么要送地給秦國,當秦國的附屬國呢?”韓王猶豫地說:“秦國那么強大,我們送一塊地給他,讓他們高興一下,就不會來打我們了啊。”
蘇秦搖著頭說:“您現在送一塊地給秦國,以后,他會再跟你要其它的土地,你有多少土地可以送呀?等你送不出來的時候,秦國一樣會來打你們的。”韓王:“可是…”蘇秦:“別可是了,有句俗話說:『寧可做雞口,不愿作牛后。』,雞的嘴巴雖然很小,但是可以吃東西,牛的屁股雖然很大,一點東西也不能吃,只能大便。您現在連抵抗都沒有,就把國家的土地送給秦國,讓自己去向秦國稱臣,這不是和牛屁股一樣嗎?”
韓王聽了蘇秦的話后,覺得很有道理:“你說的對。我情愿作韓國這個小國家的國王,也不要去做秦國這個大國家的臣子。我不送地給秦國了。”
成語典故的精選300字篇三:騎驢找驢的故事有個叫王三的人,他想做生意掙大錢,就拿了一筆錢,高高興興地來到了集市上。
見到一群小毛驢,看上去不錯,就想買幾頭回去賣,據說能賺錢。
王三痛痛快快地買下了五頭小毛驢,就騎上小毛驢樂顛顛地往家走。他一邊走一邊想:“我回家把驢賣了,賺到了錢,家里人都得佩服我。”他一邊走一邊尋思著:“這五頭驢能賺……啊?一、二、 三、 四。怎么只剩下四頭驢了?”
他連忙又數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哎?奇怪了。沒少啊。是五頭驢。
剛才我眼花了。”再騎上去一數:“一、二、三、四,啊?怎么又少了一頭驢?”他急忙下來又數了一遍:“一、二、三、四、五。奇怪,是五頭啊。哦。只要我騎上驢就會少一頭。”最后,他想了一下:“嗯,算了,我不騎驢了,這樣不劃算。”
于是,他下驢來跟驢一起走了回去。
成語典故的精選300字篇四:調虎離山的故事東漢末年,軍閥并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
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占據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野心勃勃。
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虎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勛,極其貪財的弱點,孫策派人給劉勛送去一份厚禮,并在信中把劉勛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勛功名遠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與劉勵交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他說,上繚經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劉勛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
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勛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后顧之憂,決定發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勛哪里聽得進去?他已經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視劉勛的行動,見劉勛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它的老窩吧。”
干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并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順利地控制了盧江。
劉勛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后悔已經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