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能鍛煉學生的適合語言表達能力,豐富幼兒的詞匯量,進而促進他們語言思維的發展,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適合一二年級學生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年級有一次,學生晉國國君晉文公派大夫胥臣出使魯國。成語胥臣事情辦完了,故事回來時路過一個叫冀的適合地方。他的年級馬車路過一塊田地,天氣十分好,學生晴朗無云。成語田里有一個農民正在鋤草。故事
碰巧,適合那農民的年級妻子送飯來了,她將飯碗高舉過頭頂,學生十分恭敬地送給丈夫吃。成語丈夫也以同樣的故事禮節回敬妻子。胥臣很有感觸地說:“夫妻之間如此敬重恩愛,說明這個青年是個有德之人,假如有這樣的人幫助國君治理晉國,國家肯定會興旺不衰。”
于是,胥臣走下車,與那年輕人交談,詢問他的身世。
適合一二年級學生成語故事2:鞠躬盡瘁三國時期,蜀國丞相諸葛亮主張聯吳伐魏。他平定南方以后,一直積蓄力量,準備北伐曹魏,為蜀國的生存爭奪空間。
過了一陣子,諸葛亮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便決定統率人馬,攻打魏國。出師前,他給皇帝劉禪上了一道奏表,名曰《出師表》,勸劉禪虛心納諫,重用人才,把心思都用在治理國家方面。
可惜的是,第一次北伐失敗了,諸葛亮只得退兵,等待時機。過了幾年,諸葛亮又決定北伐中原。當時,很多大臣覺得蜀國力量太小,老是這樣動用軍隊,不是國家之福,因此反對北伐。
諸葛亮針對這種情況,又上表給后主劉禪,對當時的敵我形勢進行詳細分析,說明蜀漢和魏國勢不兩立,你不去伐他,他就會派兵來對付你,倒不如主動攻打他,說不定還會找出一條生存之路。后主劉禪看了,表示全力支持諸葛亮伐魏。
這第二道表,史稱《后出師表》。在這道表的最后,諸葛亮表示他一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適合一二年級學生成語故事3:不屈不撓西漢成帝之時,有一年秋天,京城長安突然傳來謠言,說大水快要進城了。漢成帝的舅父大將軍王鳳,沒有了解實際情況,就以為洪水真的會來,力勸成帝躲進船里去,以避洪水。
多數大臣都對王鳳的意見表示贊同,只有宰相樂昌侯王商表示反對,并且表現得非常堅決。王商為人誠實耿直、莊重正派,他覺得大水未必會突然進城,如果皇上帶頭逃難,百姓會更加驚慌失措。這對局勢的穩定太不利了。于是,他旗幟鮮明地反對王鳳的建議。
后來通過調查,大家才知道根本沒什么大水。于是,皇帝對王商力排眾議的做法表示贊賞,而對王鳳則表現出不滿情緒。王鳳對自己的驚慌態度非常后悔,但又對王商懷恨在心。
后來,王鳳的親戚在太守任上玩忽職守,造成了很壞的影響。王商要懲辦他,王鳳前來講情。但王商素來鐵面無私,沒有給王鳳面子,堅決地免去他親戚的官職。從此以后,王鳳對王商更加記恨了。
后來王鳳采取陰險手段,對王商進行誣陷。漢成帝以為舅舅所說的是實情,就把王商的官職罷免了。王商雖然丟了官,卻得到了一個直臣的名聲,天下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