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都會經常舉辦一些講故事的適合生故事比賽說事小事比賽稿比賽,那些適合小學生故事比賽說的小學學生故事有很多。下面這些是講故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適合小學生故事比賽說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歡。適合生故事比賽說事小事比賽稿
小貓和小豬住在同一個大院里。在這個大院還居住著很多動物,講故包括雞、適合生故事比賽說事小事比賽稿狗、小學學生馬、講故牛、適合生故事比賽說事小事比賽稿羊和老鼠等等。小學學生不過,講故小貓和小豬的適合生故事比賽說事小事比賽稿習性很相近,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小學學生就是講故喜歡睡覺。
有一天,小貓跑到小豬家里,對小豬說:“小豬大哥,你發現沒有,我們倆有一個最大的共同愛好,你能說說是什么嗎?”
小豬:“這個……這個……”小豬撓著腦袋,憨憨地半天說不出來。
小貓:“我說小豬大哥呀,難怪人們說你笨,看來你真有點笨呢。難道你不知道自己最大的特性?你說,你自己最大的特點是什么?是不是睡覺啊?”說完,小貓跑到小豬跟前裝作睡覺的樣子,并發出“呼嚕呼嚕”的聲音。
小豬:“是啊。我這個人也不知道什么……就是喜歡睡覺。”小豬憨憨地說。
小貓:“小豬大哥,難道你沒發現嗎?我也是很喜歡睡覺的啊。你說說,這不是我們的共同愛好嗎?”
小豬:“是的……是的……”小豬摩擦著手,有點不好意思道。
小貓:“我說小豬大哥,我倒是蠻喜歡你這憨樣。我們既然有一大相同的興趣愛好,那以后,我們就成朋友好嗎?我們可以互相關照關照,有時還可以結伴出游,鍛煉鍛煉身體。”
小豬:“如果你不嫌棄我笨,我當然是求之不得的喲。”
小貓:“那一言為定。以后我就叫你豬大哥,你就叫我小貓妹妹,好不好?”
小豬:“好好好,當然好哦。一言為定。”小豬拍著手,高興地在那兒跳。
小貓:“那我們拉鉤。”
小貓小豬:“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他們兩個分別伸出小拇指和大拇指做了起來。
適合小學生故事比賽說的故事2:小花帽不見了小花雞要上幼兒園了,可是,昨天雞媽媽給她買的小花帽卻不見了,小花雞急得團團轉,雞媽媽到處找也找不到,急得滿頭大汗。
突然,雞媽媽大聲的問小花雞:“昨天你跟誰玩了?”小花雞怯怯的說:“和小灰鴨玩了。”雞媽媽一把拽起小花雞說:“走,我們去找小灰鴨,準是它偷去了。”
雞媽媽領著小花雞來到小灰鴨的家,鴨大嬸笑呵呵的走出來,雞媽媽披頭就說:“把你家的小灰鴨叫出來。”鴨大嬸愣住了,老半天說不出話來。這時,小灰鴨從屋子里走出來,雞媽媽一把揪住小灰鴨,氣洶洶的說:“把小花帽拿出來。”小灰鴨嚇得哭了起來,流著眼淚說:“雞媽媽,我沒拿小花帽,真的沒拿。”說完又嗚嗚的哭了。
雞媽媽狠狠的揪著小灰鴨的衣服說:“還嘴硬,昨天就你和小花雞一起玩了,小花帽不是你拿去了,那是誰拿去了?”鴨大嬸上前來勸解,小花雞也來拉媽媽,它們四個亂作一團。
這時,白鵝老師來了,忙把它們四個分開,“這是干什么啊,發生什么事了?”小灰鴨躲在白鵝老師身后,哭著說:“雞媽媽說我拿了小花雞的小花帽,我沒拿,我真的沒拿,白鵝老師。”白鵝老師嘎嘎的笑了起來,從它的兜子里拿出一頂小花帽對雞媽媽說:“是這頂嗎?”小花雞高興的說:“是這頂。”白鵝老師說:“昨天放學,小花雞把小花帽落在書桌里了。”雞媽媽的臉騰的紅了。
讀完以后想一想:小朋友,你們說雞媽媽的做法好嗎?為什么?
適合小學生故事比賽說的故事3:笨笨先生讀書記笨笨先生因為太笨已經遭受了不少人的恥笑,他感到不好意思了。笨笨先生為此去w博士那里做咨詢。
笨笨先生說:“我太笨了,那么多人都看不起我,你說我該怎么辦呢?我一說話,一做事,他們就笑,真讓我不好意思。”
w博士給了他很肯定的答復:“你必須上學讀書,用知識來武裝自己。”
笨笨先生猶豫了一會兒,決定去上學了。
笨笨先生走進教室立即引發了一陣笑聲。也難怪,笨笨先生是個大人,身材特別高大,長相又特別滑稽,這是奇奇怪小學一年級一班的教室,你說孩子們看到他能不樂嗎?不過,大家笑過了,就又拼命地拍起了巴掌,對他表示歡迎。笨笨先生向大家鞠了個九十度的躬,然后就坐到他自己的座位上去了。當然,他坐在了最后一排。
古東老師開始講課了。
同學們很認真地聽課??梢粫?,他們就聽到了滾滾而來的“雷聲”。大家嚇得不輕,但回頭一看,都樂了。可愛的笨笨先生伏在桌上睡著了,那“雷聲”其實就是他的鼾聲。
古東老師臉色鐵青地讓笨笨先生站起來。
笨笨先生站了起來,他用雙手揉著眼睛道:“古東老師,我沒有講話,也沒有做小動作,你為什么讓我站起來?”
古東老師說:“請你把我剛才講的內容說一遍。”
笨笨先生說:“我剛才太困了,所以睡著了。”
古東老師又好氣又好笑,就讓他坐了下來。
古東先生繼續講課,最后,他讓同學們一定要認真仔細地把這節課的內容消化掉。
笨笨先生舉起手,說:“古東老師,請放心,我一定會把課文消化掉的。”
晚上,笨笨先生在家看書,看了一會兒,那書上的字就模糊了起來。笨笨先生怕自己睡著了,就拼命地敲打自己的腦袋,這么一敲,還真敲出靈感來了。他突然想出了一個辦法,一個妙不可言的辦法。
說干就干。笨笨先生拿來了磨豆漿用的小電磨,他把語文書和數學書一頁一頁地撕了,全部放進機器里。然后他打開電源,不一會兒,白色的紙漿就流了出來。
笨笨先生用三個大碗把這些紙漿裝了起來。他迫不及待地喝了一大口,唉呀,一點兒也不好喝。笨笨先生不管這么多了,他鼓足勁把三大碗紙漿全部喝完了,并用舌頭把碗里剩下的一點都舔得干干凈凈。
笨笨先生揉著肚子上床了,很快,沉沉的“雷聲”就響了起來。
第二天早上,古東老師開始提問了,笨笨先生高高舉起了手。
古東老師讓笨笨先生站起來回答問題。
笨笨先生說:“報告古東老師,我把數學書和語文書上的全部內容都消化完了。一點兒也不剩。”
古東老師瞪大了眼睛看著這個比自己個子還高半個頭的學生,說:“那請你把昨天學的內容講一下吧。”
可笨笨先生摸著腦袋一個字也講不出來。
古東老師生氣了,說:“你搗什么亂?”
笨笨先生委屈地說:“我真的是把那些書全部消化了。”他把昨天晚上的事完完全全地講了一遍。
最后,笨笨先生說:“本來我想保密的,現在干脆就把這個好辦法全部告訴大家吧,但是你們要選我當班長喲。”
同學們都哈哈大笑,古東老師強忍著笑,他說:“書哪能磨成了漿吃?你呀你,真是個笨笨先生呀。”說完,古東老師忍不住也笑了。
看看同學們,看看古東老師,笨笨先生摸著腦袋也跟著大家笑了起來。他笑得很開心,同學們以及古東老師的笑聲加在一起也沒有他的響亮。
適合小學生故事比賽說的故事4:給母親的玫瑰花
有位紳士在花店門口停了車,他打算向花店訂一束花,請他們送去給遠在故鄉的母親。
紳士正要走進店門時,發現有個小女孩坐在路上哭,紳士走到小女孩面前問她說:
“孩子,為什么坐在這里哭?”
“我想買一朵玫瑰花送給媽媽,可是我的錢不夠。”孩子說。紳士聽了感到心疼。
“這樣啊……”于是紳士牽著小女孩的手走進花店,先訂了要送給母親的花束,然后給小女孩買了一朵玫瑰花。走出花店時紳士向小女孩提議,要開車送她回家。
“真的要送我回家嗎?”
“當然啊。”
“那你送我去媽媽那里好了。可是叔叔,我媽媽住的地方,離這里很遠。”
“早知道就不載你了。”紳士開玩笑地說。
紳士照小女孩說的一直開了過去,沒想到走出市區大馬路之后,隨著蜿蜒山路前行,竟然來到了墓園。小女孩把花放在一座新墳旁邊,她為了給一個月前剛過世的母親,獻上一朵玫瑰花,而走了一大段遠路。紳士將小女孩送回家中,然后再度折返花店。他取消了要寄給母親的花束,而改買了一大束鮮花,直奔離這里有五小時車程的母親家中,他要親自將花獻給媽媽。
一朵玫瑰花為逝者舉行盛大喪禮,不如在他在世時,善盡孝心。
適合小學生故事比賽說的故事5:楊梅也很好吃哲學家羅素臨終前,把三個弟子叫到身邊,用燭火將滅般的虛弱眼神看著他們:“我就要到另一個世界去了,臨走前,我想吃一個蘋果。河對面有一棵蘋果樹,你們能去為我摘一個蘋果來嗎?”
大弟子眼含熱淚:“師父您放心,我一定去給您摘一個最大最好的蘋果。”
二弟子握著羅素干枯的手:“師父,您教了我們很多道理,我一定滿足您的心愿。”
三弟子輕撫羅素的肩:“師父,我這就給您去摘。”
羅素點了點頭:“去吧,我等你們回來。”
三個弟子含淚告別了羅素,急忙跑到那條河邊。羅素說的那條河他們很熟悉,那條河很寬,河面上有一座橋,以前羅素經常在河邊給他們講學。既然師父想吃蘋果,那為師父過河去摘蘋果當然義不容辭。
來到河邊一看,三個弟子傻眼了:由于昨夜突然漲潮,河水水面高出了許多,竟然把那座橋給淹沒了。這可怎么辦呢?原先輕而易舉就可做到的事,現在變得無比困難。
三個弟子離去后,羅素躺在床上靜靜地等他們回來。
最先回來的是大弟子,羅素充滿希望地看著他:“你回來啦?蘋果摘到了嗎?”
大弟子看著自己空空的兩手,聲音輕得像蚊子哼哼:“師父,對不起。今天河水突然上漲,把橋淹沒了。我沒法過河,所以……”話沒說完,他就羞愧地低下了頭。
羅素費力地咧了咧嘴,安慰他道:“沒事,河水上漲,情況特殊,為師不怪你。你坐一會兒吧。”
又過了一個多小時,二弟子回來了,他的頭發濕漉漉的,身上的衣服也全都濕了,緊緊地貼在身上,來到師父床前時,他還打著哆嗦:“師……師父,河水淹沒了橋,為了給師父摘蘋果,我游泳過河??墒牵魈绷?,我游到一半,嗆了幾口水,差點淹死,實在游不過去了……”
羅素關切地說:“沒事,辛苦你了,你快去換衣服,歇會兒。”
又過了一會兒,三弟子也回來了。羅素掙扎著欠起身子:“你摘到蘋果了嗎?”
三弟子雙手舉著手里的幾顆楊梅,遞到師父面前:“師父,今天河水太大了,過不了河。我就沿著河邊找,終于發現一棵楊梅樹,上面還有幾顆楊梅,我就摘了回來。雖然沒有摘到蘋果,但楊梅也很好吃呀,師父您嘗嘗吧。”
羅素笑了:“謝謝你。你真棒。”
他轉而又對另外兩個弟子說:“其實,我并不是非要吃蘋果,而是想在最后告訴你們一個道理:世上有過不了的河,沒關系,摘不到彼岸的蘋果,就近尋找,摘下此岸的楊梅也不錯。”
三個弟子這才明白了師父的真正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