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前230年-前220xx年),秦朝秦世即秦二世,歷史亦稱二世皇帝,故事嬴姓,胡亥趙氏,秦朝秦世名胡亥,歷史秦始皇第十八子,故事公子扶蘇之弟,胡亥秦朝第二位皇帝,秦朝秦世前220xx年―前220xx年在位。歷史
胡亥即秦二世,故事據載公元前220xx年(二世三年)權臣趙高脅近秦二世自殺,胡亥以庶人儀葬于周杜國屬地,秦朝秦世即秦時的歷史洲地,在今西安市雁塔區曲江鄉曲江池村南緣臺地上,故事俗稱“胡亥墓”。 秦二世胡亥墓坐落在原坡地帶,環境幽僻, 迥異于秦漢以來高峻宏偉的帝王陵墓,同附近的杜陵、少陵相比,殊感遜色。
整個陵園占地20余畝。正南是一座朱門紅柱卷棚式三間進深的山門。門額正中高懸一塊“秦二世皇帝陵園”的黑色金字大匾。穿過山門拾級而上,是一座秦代建筑風格的硬山式大殿。面積約184平方米的大殿內,陳列著“指鹿為馬”的塑像群。2米多高的胡亥、趙高、子嬰、閻樂等5個人的彩色立體像。
大殿的后面就是胡亥的陵墓,墓為土筑圓形,封土堆直徑二十五米,高五米,直徑25米。墓北有石碑一座,高三米,寬九十八公分,厚二十八公分。碑面陰刻“秦二世皇帝陵”六個隸書大字,為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陜西巡撫畢沅所立。碑后陰刻《夜役說》,為生員周新命于嘉慶十年所書。 1956年8月6日被陜西省人民委員會列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