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民間神話故事精選 漓江鯉魚掛壁的桂林故事傳說
漫游漓江,船到揚堤,民間放眼看去,神話只見一座石攔江矗起,精選高大的桂林故事峭壁上五顏六色,好似畫滿了飛禽走獸。民間中間有塊長十余丈,神話寬八九尺的精選金色石壁,有頭有尾,桂林故事有鱗有鰓,民間活像一條鯉魚掛在峭壁上,神話大家都叫它鯉魚掛壁。精選魚不離水,桂林故事鳥不離林,民間這個金色鯉魚怎么會掛在峭壁上的神話呢?說起來話長呢。
相傳,揚堤、浪石一帶,是漓江的魚窩,魚翁都喜歡到這里來打魚。說起來也怪,不管打魚的人多人少,打魚的時間是長是短,每人得到的魚,回家一稱正好一人兩斤。家家戶戶人人兩斤獻魚,生活雖不富裕,倒還過得下去。
一年春天,正是魚產卵時節,突然,刮起了狂風。天上烏云滾滾,大雨夾著冰雹,一連下了三天三夜,漓江里漲了百年不遇的大水。洪水過后,江里又出現陣陣浪濤,真是巨浪濤天,江翻水倒,木船開不得航,竹排下不了網,好端端的一個魚窩,竟再打不到魚了。幾十戶漁民,由豐衣足食,變成了缺吃少穿,個個唉聲嘆氣,不知河里出了什么水怪。
幾十戶漁民里頭,有個石銳大叔,家里有個十多歲的兒子江崽,有個成天在家織網的老伴。石銳大叔見自從這次漲水后,家家打不到魚,眼見這幾十戶老小忍饑受餓,心里十分焦急,邊暗暗想定主意,要把這興風作浪的怪物弄個清楚明白。主意想定后,第二天清早,天還未亮,石銳大叔在就悄悄起床,跑到浪石灘江邊躲了起來,要看看那興風作浪的怪物。石銳大叔在那大石后面等了不久,突然見江里波翻浪滾起來。他追著浪頭一看,只見浪石灘上,一個金鱗閃閃的東西,露出丈余長的背脊在往上躥。石銳大叔認定是一條鯉魚精在作怪,便決心要捉拿這魚精,為大家除害。
石銳大叔回到家后,就到圩上買回幾十斤青麻,叫老伴和兒子織一張有籮索一樣粗,有浪石一樣大的魚網。一家三口,苦苦熬了七天七夜,把一張大網織好。第二天天還沒亮,石銳大叔背起魚網正要出門,老伴要和他同去,他不準;兒子江崽要他同去,他也不讓。老伴和兒子無法,只好囑咐幾聲:“小心點。”眼望著他一個人向江邊走去。
石銳大叔來到浪石灘邊,爬到高高的石山上,疊好網,抓好綱,雙目圓睜,死死地盯著江面的動靜。早晨的公雞剛剛叫罷,河里的水又掀起了浪濤,江心涌起翻滾的水花。眨眼之間,那怪物又在浪石灘上露出了背脊。石銳大叔一見,鼓起勇氣用盡平生氣力,拿起網從石山上往江心撒了下來。那怪物被大網罩住,就拖起魚網如飛一樣闖上灘頭。石銳大叔抓住網索,來不及松手,一下被帶入江中,撞在灘中礁石上,沉入了江底。
兩天以后,石銳大叔的尸體才從水底浮起,漂到岸邊。江崽把父親背回家中,石銳大娘哭得死去活來。眾鄉親知道石銳大叔是為大家除害而遭慘死,都來安葬他。再說石銳大娘受了這一驚,一氣便重病在床。江崽哭著請來醫生給母親治病,醫生說這病是虛驚,要浪石魚窩里的鱖魚蒸白參,吃了才會好。江崽為了給母親治病,每天都到浪石窩里去捉魚,一連九天九夜,不見一條魚的影子。江崽氣得咬牙大罵這妖怪害他父母,不報此仇誓不罷休。第十天清晨,江崽又到浪石魚窩里捉魚,突然江里大浪翻滾,由遠而近。他仔細一看,見那怪物正追著一條鱖魚。眼看就要追上,只見那鱖魚躥到岸邊,靠進小港,一跳滾進了岸邊的水洼里。因岸邊水淺,那怪物追不到鱖魚,只好闖回江心。
江崽見了,高興的跑到水洼里,把鱖魚捉回了家,對母親說:“媽媽你的病會好了,捉到一條鱖魚。”石銳大娘聽了,忙叫兒子把鱖魚拿來看看。江崽急忙把鱖魚端到床邊,給母親觀看。石銳大娘爬起床,張眼往盆子里一看,見鱖魚抬起頭,眼睛一睜一閉,流出兩滴眼淚,石銳大娘看了,覺得實在可憐,就對江崽說:“這鱖魚死里逃生,剛剛躲過了妖精的害,我怎么忍心再加害于它,你還是趕快把它放到村后石銳大清潭里去吧。”
江崽覺得母親的話很有道理,就端起鱖魚,走到村后石銳大清潭,輕輕地把鱖魚倒進潭里,說道:“你快去吧,從此再也不會受那妖精的害了。”
鱖魚到潭中,忽然浮起來說道:“小哥哥,謝謝你們母子救了我的性命。你可知道那妖精的來歷?”江崽聽到鱖魚說話,便壯著膽子答道:“我們漁家被它所害,但現在誰也不知道它是哪里來的妖精,希望你趕快告訴我。”鱖魚說道:“那妖精是西天王母瑤池里的一條金絲鯉魚,只因見這里山清水秀,四季如春,就私自逃到這里。它想要吃光這漓江的魚蝦,獨霸這青山綠水,永遠在此安家。”江崽說:“它鬧得我們漁家不得安寧,我與它有殺父之仇,請你告訴我,怎樣才能除掉這個妖精。”
鱖魚說:“龍頭山上有個盤龍洞,洞里有支神箭,只要你做上百見好事,就可以進洞中取出神箭,把鯉魚精射死。”江崽聽了感激的問:“你是什么人,請告訴我吧。事成之后,我要重謝你。”鱖魚道:“我是龍王的小兒子,被父王派來這里管理水族,每天供漁家兩斤鮮魚。你快回去吧,你母親的病已好,大家都等待你除了那個孽畜。”說完,尾巴將水一拍,沉入潭底不見了。
江崽趕忙跑回家,一看,母親的病真的好了。他按照鱖魚講的,足足做了百見好事。他爬到龍頭山上的盤龍洞里,果真見有一支鋒鋒利的神箭在那里放著。他向神箭拜了兩拜,便把箭去了回來,又請鐵匠打了一百零八斤的鐵弓。他學著父親的樣,清早天不兩就背起弓箭到了浪石灘,找個地方躲了起來。催早的公雞剛叫完最后一遍,江里突然波濤翻滾,那鯉魚精游闖過浪石灘,穿過急水灣又向一個灘頭闖去,那鮮紅閃光的背脊全露出了水面。江崽看得清楚,急忙站在峭壁對面的石山上,拉開弓,搭上箭,嗖的一聲向鯉魚精射去。這一箭不偏不斜,不前不后,正射中鯉魚的心臟,連魚帶箭,掛在了峭壁上頭。從此,人們把這個峭壁叫做鯉魚掛壁,把峭壁一上的河灘叫做鯉魚灘。
桂林民間神話故事精選 漓江雞籠嶺的傳說
從烏石灘順水而下,到漓江第二淀(淀:船家把河面開闊,河水平靜的河段稱為淀)——雞籠淀。在這雞籠淀的東岸,有一座高山立在中間,無數小峰四周圍擁,人們稱它為雞母到崽。江的西岸有座石山,望去像一只雞籠放在下面,人們叫它為雞籠嶺。
相傳很久以前,雞籠嶺還是一塊開闊的平地,在這里有一塊高約七尺的青石,生得有頭有尾,像只拍翅雞叫的錦雞。這石上經常飛來斑鳩、鷓鴣、竹雞,嘰嘰喳喳叫得很是熱鬧。
對著青石隔嶺相望,有個村子。村子里有個后生,生得身高體壯,力氣頂得頭小牛。老人家常教他用犁用耙,他卻怕費力氣,偏偏喜歡東游西蕩,打鳥摸魚。他聽說這青石上常有鳥雀落腳,就扛支鳥槍跑來這里打鳥。他每天等到日頭落嶺十分,就看見有一只斑鳩飛來,落在大青石上。他一槍打去,斑鳩隨著槍聲從大青石上摔落下來。他向前去撿,斑鳩卻總是無影無蹤。他連續守了三十六天,放了三十六槍,打落了三十六只斑鳩,卻連一只也沒有到手。這一天,他一槍又打下了一只大錦雞,跑到大石邊,又是連個影子都沒找到。他氣得活像一個大肚子螞拐,發誓要扎碎這塊大青石,讓鳥雀永遠不能來這里落腳。
于是他回到家中,扛了一把大錘,摸著黑朝大山腳下走去,在離大青石還有兩百步的地方,忽然見一只大黃母雞,帶著一窩黃雞崽,咯嗒咯嗒地向江邊走來。這后生崽一見,喜上心頭,急忙把大錘甩掉,跑上去就捉。黃母雞見有人來,帶著黃雞崽拔腳就跑。后生在后面拼命追趕,追著追著,追到了大青石跟前,黃母雞帶著雞崽往地里一鉆,不見了。
后生崽過去聽老人講過,相傳黃母雞帶雞崽就是黃金。捉到一只黃雞就能得到大塊黃金,要能得到黃燦燦的金子,就不用再扛鋤扶犁了,也不用再去打鳥摸魚,豈不是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他琢磨一陣,一定要想辦法把金子弄到手。第二天晚上,他又扛了把鋤頭來到大山腳,到了河邊,果然又看到那只黃母雞,帶著一群雞崽咯嗒咯嗒地向河邊走。后生崽拿著鋤頭就追,一直追到大青石邊,看到黃母雞和雞崽就在眼前。他舉起鋤頭,朝黃母雞狠狠打去,母雞和雞崽翅膀一拍,又鉆進地里不見了。后生崽連續趕了幾夜,連一根雞毛也沒有得到,為這是事急得他成天悶悶不樂。
這一天,后生崽到圩鎮上散心,看見許多人圍著一個穿破衣爛山衫的老公公。那老公公自言能解疑難,后生崽正在為抓不到黃母雞而愁悶,心中一動,想道,何不向這老公公討教辦法。于是急忙擠開眾人問道:“老公公,我有件不如意的事,請幫我想個辦法吧。”那老公公連一眼都沒望他就答道;“你是人窮遇寶窖,好日子快來到。你只要從黃母雞鉆下去的地方挖三尺,就會看到一只石窖,你雙膝跪在地下,面向北斗,燒完三炷香,香火一滅你就打開石窖,這窖里的黃金就是你的了。”后生崽聽罷謝了老公公,飛腳跑回家去。后生崽按照老公公的吩咐,準備了紙錢線香,好容易奈著性子等到天黑。他扛起鋤頭,拿了香紙,又摸黑來到大山腳下,走到河邊,真的又遇到了黃母雞帶著雞崽,咯嗒咯嗒向江邊走去。他緊緊跟在黃母雞背后,走到大青石旁,又一鋤向黃母雞打去,那黃母雞帶著那雞崽又鉆進地下。
后生崽立即在黃母雞鉆下去的地放插下標簽,燒了些香紙,舉起鋤頭便挖將起來。他用力地挖呀挖發,一口氣挖了三尺深,果然挖到了一個石窖。他馬上雙膝跪下,面朝北斗,燒起香來,一炷香燒完了,又點燃第炷;第二炷燒完了,又點燃第三炷。這時,他兩眼緊盯著石窖,只見那石窖上進緊緊蓋著的大石板慢慢地移開,露出一條手指般寬的縫來,從那縫里射出一道閃閃的金光,頓時喜得心都要從胸中跳出來。他眼里一邊看著,心里一邊謀算著,用這一窖金子,怎樣吃喝玩樂,怎樣置買田地,這方圓幾十里好似一下子全是他一個人的了。他越想越美,越想越急,狠不得第三炷香立即燒完。好不容易等第三炷香燒大把子,便急不可待的不等線香滅火,就站了起來,兩手抬著石板一掀,只見萬道金光從石窖射出。接著轟隆一聲,震滅天搖地動。他已昏昏沉沉倒下地來,不省人事。等他從昏迷中醒來一看,石窖不見了,卻見對河山上有許多金黃金黃的東西在閃閃發光。他認定是黃金飛到了山上。趕忙爬上對河山頭 ,選那最大的發光的黃金,搬了又搬,卻一點也搬不動;又去搬那小塊發光的金子,還是搬不動。他跑遍了所有的山頭,搬過了所有的黃金,一個都搬不動。這時,天亮了,他一看,那些發光的金子變成了石山,正像許多雞崽圍著一只大母雞。在那挖出石窖的地方出了一座山,好似一只雞籠。
那后生崽到底是因為貪心,沒有等到香火滅掉就打開了石窖,放走了黃金,還是被那神仙變化的老人戲弄,倒沒有傳說下來。或許他已接受了教訓,改惡從善,從此勤勞起來了。
桂林民間神話故事精選 漓江九牛看三洲的傳說
從桂林坐船順水而下,過二十五個灘,到沉香潭。這里峭壁頂天,江水拍岸。壁上的水滴落入沉香潭中,發出丁東丁東和諧悅耳的聲音,好像玉笛輕吹,古琴細奏。沉香潭四周的石山遠看好像九頭健壯的水牛,面對江心的三座綠洲。它們是在想吃洲上的嫩草,還是在靜心的等候什么呢?請聽聽下面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從前有一個從外地流落到這里的孩子,大家看他生得聰明伶俐,就收留他在村里,輪流在九戶人家吃飯,幫九戶人家看牛。他自己也不知姓甚名誰,大家都叫他牛娃。
牛娃天天趕著牛到草長得好的地方去放牧。石山上有好草牛吃不著,他就去割下來;牛身上有牛蠅,他就折一把樹枝把牛蠅拍死。九頭牛在牛娃的用心照看下,身字長得像圓古隆咚的冬瓜。九戶人家見牛娃把牛養得這樣肥壯,都高興地夸獎牛娃好,牛娃乖。
有一年天旱,接連九九八十一天沒下一滴雨,八八六十四天沒飄一絲云。泥土干得冒煙,石頭干得出火,綠樹干得光剩一把枯枝,青草干得找不到篼把。人缺糧食,牛缺草吃。牛娃沒有飯吃,他還照樣不愁不悶。牛娃見牛沒有草吃,就像被刀割一樣難受。有一天他從洞里挑水喂了牛,就跑出去找草地。他沿著河邊走呀找呀,不覺來到沉香潭上游,只見大河中浮著三個洲子,上面青草嫩得翠綠,蘆竹長得又高又密。牛娃見了,心里比吃了蜜糖還甜。他打著赤腳,翻山越嶺,一股勁跑回牛棚,把九頭牛趕到了沉香潭的河邊。
牛趕到河邊,又難住了小牛娃。原來這條河有六六三十六丈寬,二九一十八尺深,把牛趕到洲子上,就要涉過這條河,那時候的牛還不會游水。牛娃越想越急,眼望著洲子哭道:“老天爺呀,你要是能使我牛背過水去,讓它們吃到洲子上的青草,你要我牛娃做什么我都依從。”牛娃正哭著,突然,河里冒出了一塊石頭,有五六尺長,三四尺寬。牛娃感到奇怪,脫下衣服,跳入河里,爬上石頭,用力踩了踩,穩穩當當。他又竄下水中一摸,石頭像船一樣浮在水面,他想莫不是感動了神仙,這石頭是來運牛過河的?牛娃爬上石頭,跪在中間道:“石頭啊,你若是能幫助我把牛渡到三洲上去吃草,你就往岸邊靠近三尺吧。”牛娃說罷,石頭果真往岸邊移動了三尺。牛娃高興地把牛牽上石頭,經過九個來回,把九頭牛渡到了洲子上。九頭牛一渡完,那塊石頭也不見了。
牛吃了半天草,肚子脹鼓鼓的。這時,日頭也快落山了,該趕牛回了。牛娃看到這條大河又傷心起來。這時,一頭老牛忽然對他說道:“不要發愁,你只要扯根蘆竹做支笛子,把它一吹,石頭就會來的。”
牛娃聽了老牛的話,趕忙割了根蘆竹,做了支橫笛,放到嘴邊一吹,聲音好聽極了。一個曲子還沒吹完,嘩啦一聲,河里真的又冒出了石頭。牛娃把九頭牛分九次又渡過了河,石頭一沉又不見了。從這天起,牛娃天天帶著蘆竹笛子,趕著九頭牛來洲子上放牧,瘦了的牛又肥壯起來。轉眼之間,幾年過去了,這年又是大旱。牛娃想:如果能下一場大雨,到處草木發青,莊稼生長,那就牛有草吃,人有飯吃了。一天,牛娃又拿著竹蘆笛子,趕牛到洲上放牧。他吹響了笛子,喚出石頭,將九頭牛渡到洲子上吃草以后,就跑到江邊跪下,求告道:“老天爺呀,你下場大與雨,救救莊稼草木吧,若能使百姓不遭災,不餓肚子,你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說著,又誠心誠意地對天拜了幾拜。
牛娃拜天不久,江面上就刮起了大風。又過了一時三刻,天空將下了黑壓壓的烏云。接著雷聲由遠而近,閃電滾起了火球,牛娃剛想吹起蘆竹笛子,喚出石頭渡九牛過河,天上就倒下瓢潑大雨。牛娃焦急地吹起蘆竹笛子,連續吹了三個曲子,石頭還是沒有冒出來。這時大雨嘩嘩下個不停,河水上漲,不到三個時辰,洪水漫上了洲子,牛娃急得哭了起來。
這時,沉香潭洪水翻滾,激浪滔滔,一個烏黑的東西從浪濤里浮出水面,直往洲子邊游來。牛娃見了,心中一驚,不知出了什么怪物。等那東西越來越近,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頭大犀牛。牛娃一見大叫道:“牛王爺爺,快來救這九頭牛過河吧。”那大犀牛答應道:“我這里有九片蘆竹葉子,你拿去給它們各吃一片,從這以后,牛就會游水,不必你再照顧了。”說罷,張開口,呼哧一聲,吐出九片鮮嫩的蘆竹葉。牛娃急忙撿起,給牛吃。那些牛吃了蘆竹葉,就走下河,在洪水中向對岸游去。這時犀牛喊道:“快騎上背來,我渡你回家。”牛娃看洪水漫了洲子,就跳上大犀牛背上,兩腳緊緊夾著肚子在洪水里游。
大犀牛馱著牛娃閉上眼睛,忽地向水底沉去。等牛娃睜眼看時,已經沉到一座雕龍畫鳳的宮殿里面了。那大犀牛原來是一個頂盔披甲的牛頭將軍。又見一隊宮蛾彩女,擁著一個公主走上殿來。牛娃見了,驚得發起呆來。牛頭將軍道:“龍王三公主見你人才出眾,心地善良,稟告了老龍王招你為駙馬,今天就要成親。”牛娃忙推遲說:“我是個看牛娃崽,我若在這里招親,我的九頭牛誰去照管?還是放我回去吧。”牛頭將軍道:“你曾兩次說過,誰能幫你做到你想做的事,要你做什么你都依從。這石頭渡牛到洲上吃草,天降大雨解除人間干旱,都是三公主奉老龍王之命讓我去干的。你可不要自食其言呀。”
牛娃聽了牛頭將軍這番話,覺得很有道理,但又舍不得自己經常照看的九頭大牛。
三公主見此情景,更加敬佩牛娃了,便上前說道:“只要你愿意留在龍宮,我一定使你天天同九牛見面,看它們在洲上吃草,在江中游水。”說罷,三公主揮袖起舞,一口氣吹開了江水,啪啦一聲,只見沉香潭山頂山凸起九座山峰,活像九頭牛。從此以后,每天清晨,牛娃吹響蘆笛聲,還有玉琴伴著笛聲,在丁丁東東的彈奏。沉香潭的山上出現了九頭石牛在望江中三洲,峭壁上好像回應著歌聲唱道:“九牛看三洲,三洲江上浮,日里千人拜,晚上泊千舟,牛娃伴公主,潭里度春秋。”
從此以后,《九牛看三洲》這首歌謠就流傳下來了。這首歌謠,漓江上的許多老船工,都能一字不錯地背誦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