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總比單純的中華主內知識更生動更容易理解,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能夠發揮很好的輔助作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節課堂氣氛,讓教學變得更加的趣味化,同時,因為學生對于歷史故事會比較感興趣,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致。下面是上下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6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千年
項梁在整頓了軍隊以后,容字接連打了幾個勝仗,中華主內打敗了秦朝大將章邯。上下項羽、千年劉邦帶領另一支隊伍,容字殺了秦將李由。中華主內項梁驕傲起來,上下認為秦軍沒有什么了不起,千年放松了警惕。容字章邯重新補充了兵力,中華主內趁項梁不防備,上下發動了猛烈的千年反撲。項梁在戰斗中被殺了。項羽、劉邦也只好退守彭城。
章邯打敗項梁,認為楚軍大傷元氣,就暫時撇開黃河以南這一頭,帶領秦軍北上進攻趙國(這個趙國不是戰國時代的趙國,而是新建立起來的一個政權),很快就攻下了趙國都城邯鄲,趙王歇逃到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
章邯派秦將王離把巨鹿包圍起來,自己帶領大軍駐扎在巨鹿南面的棘原。他還在棘原和巨鹿之間修筑了一條糧道,給王離軍運送糧草。
趙王歇幾次三番派人向楚懷王求救。當時,楚懷王正想派人往西進攻咸陽。項羽急于想為叔父報仇,要求帶兵進關。
懷王身邊有幾個老臣暗地對懷王說:“項羽性子太暴躁,殺人太多;劉邦倒是個忠厚人,不如派他去。”正好趙國來討救兵。楚懷王就派劉邦打咸陽,另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帶領二十萬大軍到巨鹿去救趙國。
宋義帶領的大軍到了安陽(今河南安陽東南),聽說秦軍聲勢浩大,就命令楚軍停了下來,想等秦軍和趙軍打上一陣,讓秦軍消耗掉一部分兵力,再進攻過去。
宋義按兵不動,在安陽一停就是四十六天。項羽耐不住性子,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里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后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里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他還下了一道命令:“將士中如有不服從指揮的,就得按軍法砍頭。”
這道命令明明是針對項羽的,項羽氣得要命。這時候已經是十一月的天氣,北方天冷,又碰著大雨。楚營里軍糧接濟不上,兵士們受凍挨餓,都抱怨起來。
項羽說:“現在軍營里沒有糧食,但是上將軍卻按兵不動,自己喝酒作樂,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里像個大將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將士們大多是項梁的老部下,宋義在將士中本來沒有什么威望。大伙見項羽把他殺了,都表示愿意聽項羽指揮。
項羽把宋義被處死的事,派人報告了楚懷王。楚懷王雖然很不滿,也只好封項羽為上將軍。
項羽殺了宋義以后,先派部將英布、蒲將軍率領兩萬人做先鋒,渡過漳水,切斷秦軍運糧的道,把章邯和王離的軍隊分割開來。然后,項羽率領主力渡河。
渡過了河,項羽命令將士,每人帶三天的干糧,把軍隊里做飯的鍋子全砸了,把渡河的船只全鑿沉了(文言叫做“破釜沉舟”,釜就是鍋子),對將士說:“咱們這次打仗,有進無退,三天之內,一定要把秦兵打退。”
項羽的決心和勇氣,對將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軍把王離的軍隊包圍起來,個個士氣振奮,越打越勇。一個人抵得上十個秦兵,十個就可以抵上一百。經過九次激烈戰斗,活捉了王離,其他的秦軍將士有被殺的,也有逃走的,圍巨鹿的秦軍就這樣瓦解了。
當時,各路將領來救趙國的有十幾路人馬。可是他們害怕秦軍強大,都扎下營寨,不敢跟秦軍交鋒。這回兒,聽到楚軍震天動地的喊殺聲,擠在壁壘上看。他們瞧見楚軍橫沖直撞殺進秦營的情景,嚇得伸著舌頭,屏住了氣。趕到項羽打垮了秦軍,請他們到軍營來相見的時候,他們都跪在地下爬著進去,連頭也不敢抬起來。
大家頌揚項羽說:“上將軍的神威真了不起,自古到今沒有第二個。我們情愿聽從您的指揮。”
打那時候起,項羽實際上成了各路反秦軍的首領。
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篇二:蕭何追韓信項羽進了咸陽,殺了秦王子嬰和秦國貴族八百多人,還下命令燒阿房宮。跟隨項羽進關的五十多萬兵士,誰沒受過秦朝的壓迫?他們見了豪華的阿房宮,想到他們過去受的罪,心里燃燒起報仇的火苗。項羽一聲令下,大伙兒就放起火來。
這場火一直燒了三個月,把阿房宮燒成一堆瓦礫。
項羽原來是楚國的貴族,趁著農民起義的機會,參加了反秦戰爭。滅了秦朝以后,他不可能為廣大農民著想。他決定重新劃分封地,把統一了的中國又弄得四分五裂。
當時名義上的首領還是楚懷王。項羽把他改稱為義帝,表面上承認他是帝,實際上只讓義帝頂個虛名,一切分封的事,都得聽他主張。他把六國舊貴族和有功的將領一共封了十八個王,自稱為西楚霸王。春秋時期不是有霸主嗎?項羽自稱霸主,等于宣布他有權號令別的諸侯,諸侯都得由他指揮。到了第二年,項羽干脆把掛名的義帝殺了。
分封諸侯以后,各國諸侯就都分別帶兵回自己的封國去,項羽也回到他的封國西楚的都城彭城(今江蘇徐州市)。
在十八個諸侯中,項羽最忌的是劉邦。他把劉邦封在偏遠的巴蜀和漢中,稱為漢王;又把關中地區封給秦國的三名降將章邯等人,讓他們擋住劉邦,不讓劉邦出來。
漢王劉邦對他的封地很不滿意,但是自己兵力弱小,沒法跟項羽計較,只好帶著人馬到封國的都城南鄭(今陜西漢中東)去。
漢王到了南鄭,拜蕭何為丞相,曹參、樊噲、周勃等為將軍,養精蓄銳,準備再和項羽爭奪天下。但是他手下的兵士們卻都想回老家,差不多每天有人開小差逃走,急得漢王連飯也吃不下。
有一天,忽然有人來報告:“丞相逃走了。”
漢王急壞了,真像突然被人斬掉了左右手一樣難過。
到了第三天早晨,蕭何才回來。漢王見了他,又氣又高興,責問蕭何說:“你怎么也逃走?”
蕭何說:“我怎么會逃走呢?我是去追逃走的人呀。”
漢王又問他:“你追誰呢?”
蕭何說:“韓信。”
蕭何所說的韓信,本來是淮陰人。項梁起兵以后,路過淮陰,韓信去投奔他,在楚營里當個小兵。項梁死了,又跟項羽,項羽見他比一般兵士強,就讓他做個小軍官。
韓信好幾回向項羽獻計策,項羽都沒有采用。韓信感到十分失望。趕到漢王劉邦到南鄭去的時候,韓信就投奔漢王。
韓信到了南鄭,漢王也只給他當個小官。有一次,韓信犯了法被抓了起來,差不多快要被砍頭了。幸虧漢王部下一個將軍夏侯嬰經過,韓信高聲呼喊,向他求救,說:“漢王難道不想打天下了嗎,為什么要斬壯土?”
夏侯嬰看韓信的模樣,真是一條好漢,把他放了,還向漢王推薦。漢王派韓信做個管糧食的官。
后來,丞相蕭何見到了韓信,跟他談了談,認為韓信的能耐不小,很器重他,還幾次三番勸漢王重用他,但漢王總是不聽。
韓信知道漢王不肯重用他,趁著將士紛紛開小差的時候,也找個機會走了。
蕭何得到韓信逃走的消息,急得跺腳,立即親自騎上快馬追趕上去,追了兩天,才把韓信找了回來。
漢王聽說蕭何追的是韓信,生氣地罵蕭何說:“逃走的將軍有十來個,沒聽說你追過誰,單單去追韓信,是什么道理?”
蕭何說:“一般的將軍有的是,像韓信那樣的人才,簡直是舉世無雙。大王要是準備在漢中呆一輩子,那就用不到韓信;要是準備打天下,就非用他不可。大王到底準備怎么樣?”
漢王說:“我當然要回東邊去。哪能老呆在這兒呢?”
蕭何說:“大王一定要爭天下,就趕訣重用韓信;不重用他,韓信早晚還是要走的。”
漢王說:“好吧,我就依著你的意思,讓他做個將軍。”
蕭何說:“叫他做將軍,還是留不住他。”
漢王說:“那就拜他為大將吧。”
蕭何很高興地說:“這是大王的英明。”
漢王叫蕭何把韓信找來,想馬上拜他為大將。蕭何直爽地說:“大王平日不大注意禮貌。拜大將可是件大事,不能像跟小孩鬧著玩似地叫他來就來。大王決心拜他為大將,要擇個好日子,還得隆重地舉行拜將的儀式才好。”
漢王說:“好,我都依你。”
漢營里傳出消息,漢王要擇日子拜大將啦。幾個跟隨漢王多年的將軍個個興奮得睡不著覺,認為這次自己一定能當上大將。
趕到拜大將的日子,大家知道拜的大將竟是平日被他們瞧不起的韓信,一下子都楞了。
漢王舉行拜將儀式以后,再接見韓信,說:“丞相多次推薦將軍,將軍一定有好計策,請將軍指教。”
韓信謝過漢王,向漢王詳詳細細分析了楚(項羽)漢雙方的條件,認為漢王發兵東征,一定能戰勝項羽。漢王越聽越高興,只后悔沒早點發現這個人才。
打那以后,韓信就指揮將士,操練兵馬,東征項羽的條件漸漸成熟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主要內容篇三:楚漢相爭漢王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蕭何為丞相,整頓后方,訓練人馬。公元前220xx年八月,漢王和韓信率領漢軍攻打關中。關中的百姓對“約法三章”的漢王本來有好感,漢軍一到,大多不愿抵抗。不到三個月工夫,漢王消滅了原來秦國降將章邯等的兵力,關中地區就成了漢王的地盤。
這一來,可把西楚霸王項羽氣壞了。項羽打算發兵往西打劉邦,可是東邊也出了事,齊國的田榮轟走了項羽所封的齊王,自立為王,情況比西邊更嚴重。項羽只好先去對付齊國。
漢王劉邦趁項羽和齊國相持不下的時候,一直向東打過來,攻下了西楚霸王的都城彭城。項羽又不得不扔了齊國那一頭,趕回來在睢水上跟漢軍打了一仗。
漢軍大敗,掉在水里淹死的不知道有多少,被俘的也不少,漢王的父親太公和妻子呂后也被楚軍俘虜了。
漢王退到榮陽、成皋(都在今河南滎陽縣)一帶,收集散兵。這時候,蕭何從關中調來一支人馬,韓信也帶著軍隊來見漢王,漢軍才又振作起來。
漢王采取以攻為守的辦法,一面守住滎陽,用少數兵力拖住項羽的軍隊;一面派韓信帶領兵馬,向北邊收服魏國、燕國和趙國。
項羽的謀士范增勸項羽把滎陽迅速攻下來。漢王十分著急。他的謀士陳平原來是從項羽那邊投奔過來的,獻了一條計策,離間項羽和范增的關系。
項羽是個猜忌心很重的人,中了反間計,真的對范增懷疑起來。范增十分氣憤,對項羽說:“天下的大事已經定了,大王自己好好干吧。我年老體衰,該回老家了。”
范增離開滎陽,一路上又氣又傷心,就害了病,沒有回到彭城,脊梁上長了毒瘡死去。
范增一死,楚營里再沒人替霸王出主意。漢軍受的壓力也減輕了。漢王用少數兵力在滎陽、成皋一帶牽制項羽的兵力,讓韓信繼續攻取北邊東邊,又叫將軍彭越在楚軍后方截斷楚軍的運糧道兒,使項羽的軍隊不得不來回作戰。
楚漢雙方就這樣對峙了兩年多。
公元前220xx年,項羽自己去攻打彭越,把手下將軍曹咎留下來守住成皋,再三囑咐他千萬不要跟漢軍交戰。
漢王見項羽一走,就向曹咎挑戰。一開始,曹咎說什么也不出來交戰。漢王就叫兵士成天隔著汜水(流經滎陽西,汜音sì)朝著楚營辱罵。
一連罵了幾天,曹咎實在沉不住氣了,就決定渡過汜水,和漢軍拼一死戰。
楚軍兵多船少,只好分批渡河。漢軍趁楚兵剛渡過一半的時候,把楚軍的前軍打敗,后軍亂了陣,自相踐踏。曹咎覺得沒有臉再見項羽,在汜水邊自殺了。
項羽在東邊正打了勝仗,一聽成皋失守,又趕到了西邊對付漢王。在廣武(今河南滎陽縣東北)地方,楚漢兩軍又對峙起來。
日子一久,楚軍的糧食接應不上。項羽沒法子,就把漢王的父親綁了起來,放在宰豬的案上擱著,派人大聲吆喝:
“劉邦還不快投降,就把你父親宰了。”
漢王知道項羽嚇唬他,也大聲回答說:“我跟你曾經結為兄弟,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你要是把父親殺了煮成肉羹,請分給我一碗嘗嘗。”
項羽恨得咬牙切齒,真的想把太公殺了,又是項伯勸住了他。
項羽派使者跟漢王說:“現在天下鬧得亂紛紛的,無非是你我兩個人相持不下,你敢不敢出來跟我比個上下高低。”漢王要使者回話說:“我可以跟你斗智,不跟你比力氣。”
項羽又叫漢王出來,在陣前對話。漢王當面數落項羽的十大罪狀,說他不講信義,殺害義帝,屠殺百姓等等。項羽聽得發火了,用戟向前一指,后面的弓箭手一齊放起箭來。漢王趕快回馬,胸口已經中了一箭,受了重傷。
他忍住疼,故意弓著腰摸摸腳,罵著說:“賊人射中了我的腳趾。”
左右把漢王扶進了營帳。漢軍聽說漢王受傷,都著了慌。張良恐怕軍心動搖,勸漢王勉強起來,到各軍營巡視了一遍,大家才安定下來。
項羽聽說漢王沒有死,大失所望。接著,韓信在齊地大敗楚軍,楚軍的運糧道又被彭越截斷,糧草越來越少。
漢王趁項羽正在為難的時候,派人跟項羽講和,要求把太公、呂后放回來,并且建議楚漢雙方以鴻溝(在滎陽東南)為界,鴻溝以東歸楚,鴻溝以西歸漢。
項羽認為這樣劃定“楚河漢界”還不錯,就同意了,放了太公、呂后,接著把自己的人馬帶回彭城。
其實,漢王這次講和,只是一個緩兵之計。漢王用了張良、陳平的計策,不出兩個月,組織了韓信、彭越、英布三路人馬一齊會合,由韓信統領,追擊項羽。楚、漢雙方一場最后決戰就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