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總比單純的中國知識更生動更容易理解,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能夠發揮很好的輔助作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節課堂氣氛,讓教學變得更加的趣味化,同時,因為學生對于歷史故事會比較感興趣,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致。下面是皇帝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中國皇帝的故事500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事字
唐代宗李豫初名為李俶,是皇帝唐肅宗李亨的長子,唐朝的事字第九位皇帝。李豫經歷了動蕩驚心的中國安史之亂,也是皇帝平定安史之亂的功臣之一。歷史上對李豫的事字評價如何呢?李豫繼位之初就是徹底消滅安史之亂的時機,他為此做了什么?中國另外,安史之亂之后,皇帝唐朝迅速由盛轉衰,事字李豫做了什么政治補救措施嗎?中國
李豫三十歲之前,過了一段相對平靜安逸的皇帝日子,為何這樣說?事字朝中奸臣當道,楊國忠和安祿山都不是好惹的人,太子府不就是因為這樣,在那些年過得十分頹廢的嗎?怎么還說那段日子平靜又安逸呢?因為就算楊國忠通敵賣國,但是他只是為了求得錢財和權勢,并沒有奪取皇位的野心,也知道只有大唐朝在,他的金錢和地位才有所保障。反觀安祿山,他是胡人,在唐朝為官,得到玄宗的賞識,還拜玄宗寵妃楊貴妃為義母,常年在范陽一方,儼然就是范陽之地的帝王,藏匿了許多的兵馬,他想要的是取代玄宗,自己做皇帝。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他聯合史思明,掀起了安史之亂,使得唐朝被戰爭包圍,民眾生活開始走下坡路,對唐朝之后的發展都產生了長久的影響。
安史之亂爆發以后,李豫和建寧王李倓跟隨玄宗一起到蜀地避難。逃亡途中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馬嵬之變,李豫就是其中的人物之一。楊貴妃死后,李豫的父親李亨決定和玄宗分道揚鑣,他心中清楚,自己逼死了玄宗的愛妃,玄宗與自己勢同水火,自己只能帶著士兵另謀出路。李亨到達靈武以后,登基為帝,并開始領導平定安史之亂的相關事宜,這一切行動,李豫都是積極分子,也立下了很多功勞。
李亨繼位后是為唐肅宗,最開始他想讓頗有些威望的建寧王李倓來當天下兵馬大元帥,江湖謀士李沁卻反對道:“建寧王李倓確實是將帥之才,而且還十分賢能,但是您的長子李豫卻是長子,有容人的肚量和君主的氣度,現在還沒有封他為太子,這次軍功就當做是他成為太子的階梯吧。”于是唐肅宗最終立李豫為元帥,成為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人物。
李沁和廣平王李豫一起處理軍中事務,二人配合默契,當時唐肅宗將很多權力都交給了李豫,李豫一時之間權力十分巨大。唐肅宗的寵妃張良娣和宦官李輔國在政變中立下大功,兩個人聯合起來,在朝中的氣焰很是囂張。廣平王李豫和建寧王李倓都察覺到了兩人對權利的追求已經有所不滿,對他們產生了戒備心理。可是二人最終還是沒能阻止李豫繼位,李豫繼位成為了唐代宗。
李豫一繼位就委任奉節郡王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所謂“國之大事,戎馬為先”,李豫想盡快的平定安史之亂。李豫為了解決前面兩位皇帝留下來的遺留問題,為那些冤假錯案平反,他為弟弟建寧王平冤,先后追封建寧王為齊王、承天皇帝。還將被廢黜為庶人的王皇后、太子瑛、鄂王瑤、光王琚等恢復了封號,對受了冤屈的臣子也進行了昭雪。但是唐朝內憂外困的局面已久,僅僅用這種平冤昭雪的方式,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些矛盾。如果李豫一直堅持下去,說不定也能開創出一番新的局面,解了當時的困局。但是朝廷局勢復雜,這種事情調查起來又十分麻煩,其中的困難程度很難估計,所以只是淺淺的大刀闊斧了一番,并沒有長久地實行下去。
李豫在位期間做的大事分別是改革漕運、改革鹽政、改革糧價。但是李豫平叛之后卻姑息了安史之亂的余孽,對晚唐大亂有一定的影響。李豫在位期間,面臨的是上輩們給他留下的爛攤子,他的任務艱巨,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總的來說,李豫還是功大于過的,值得肯定。
中國皇帝的故事500字篇二:安祿山安祿山是一個大胖子,據說他最胖的時候有三百三十多斤,走路什么的都必須要先把肚子上的肥肉用手提起來,才能往前走。安祿山到了后來,還失明了,失明后的他被自己所寵信的大宦官李豬兒殺死。安祿山是一個唐朝的叛臣,他不是漢人,而是胡人。
關于安祿山的身世,還有一番說法,安祿山的母親是阿史德氏,她的身份是突厥族巫婆。相傳安祿山是神明賜給阿史德氏的孩子,當年阿史德氏嫁給了一位康姓人士,婚后多年,阿史德氏一直無法生育。這可怎么辦,阿史德氏自己就是一個巫婆,她想自己懷不上孩子一定是上天的旨意,只要自己真誠的求助于上天,那么自己就一定能懷上孩子。為此,阿史德氏祈禱扎犖山,賜給自己一個威武健壯的男孩兒。神奇的是,公元720xx年,阿史德氏在長安感應到了神明的恩賜,懷孕并生下了安祿山。
可是安祿山的父親是康姓,為何大家不稱呼他為康祿山呢?阿史德氏的第一任丈夫很早就過世了,后來她又嫁給了突厥將軍安波注的哥哥延偃。親生父親死后,安祿山就一直跟著母親在突厥部生活,母親又嫁給了突厥人,安祿山在突厥的生活并不好過,他也一直以跟繼父在一起生活為恥。開元初年時候,安祿山和將軍安道買的兒子一起出逃突厥。誰知安道買的二子安貞節一下子就將兩個人給抓住了。他們安分了幾年,到了安祿山少年的時候,他的膽子也更大了,他和安思順等人結為兄弟,決定從此以后就姓安。由于年少時候經過了許多地方,安祿山一共會六個國家的語言,為了生存,他做起了販賣人口的生意。
安祿山長得白白胖胖的,又聰明會來事,一次他偷羊被張守珪抓住,張守珪準備殺了安祿山,安祿山大聲喊道:“為何要殺我?你不去消滅蕃族,專門盯著我這種人做什么。”這蕃族見安祿山頗有膽氣,就沒有殺他,而是給他任務,抓住那些活的俘虜,回來嚴刑拷打。只要安祿山出去,就一定不會空手而歸,業績很好。張守珪得到安祿山這個大寶貝,但是老是嫌棄安祿山的胖,搞得安祿山不敢放開了吃,每次都膽顫心驚的。也是難為這個胖子了。
安祿山不久就被張守珪收做義子,安祿山勇猛作戰,不管是出任平盧兵馬使,還是營州都督、平盧軍使,安祿山都能圓滑的處理各種人際關系,搞得大家沒有不喜歡他的。所謂胖人有福氣,這話是不假的。安祿山雖然勇猛,但是那一身的肥肉卻讓人有莫名的喜感,看起來也不那么銳利。唐玄宗和楊貴妃就很喜歡安祿山,他們還將安祿山這個胖子收為義子。安祿山是胡人,會跳胡人的舞蹈,但是由于他人很胖,跳起來就失去了胡舞原來的韻味,反而有些不倫不類,就讓人從心底里想發笑。雖然他胖,但是在唐玄宗面前跳舞的時候,他那圈圈轉得可快了,像旋風小陀螺似的。
由于安祿山很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喜愛,又被楊貴妃收為義子,天寶十年正月初一是安祿山的生日,唐玄宗和楊貴妃賞賜了安祿山很多的東西。生日過去三天,貴妃將安祿山召進宮,要替安祿山進行“洗三儀式”,這是古代誕生禮中一個特別重要的儀式,嬰兒出生后第三日,要舉行沐浴儀式,會集親友為嬰兒祝吉,這就是“洗三”,也叫做“三朝洗兒”。“洗三”的用意,一是洗滌污穢,消災免難;二是祈祥求福,圖個吉利。楊貴妃讓人將安祿山像小嬰兒一樣放到大澡盆里,給安祿山洗了個澡,又用錦繡料子特制出來一個大襁褓,將安祿山包在里面,活脫脫的一個“巨嬰”,貴妃口呼“祿兒”來嬉笑取樂。
唐朝的那場由盛轉衰的轉折點安史之亂,就是安祿山發起的。他兵囤一方,以殺奸臣楊國忠為旗號,掀起了造反,最后被自己最信任的宦官李豬兒和幼子安慶緒聯手殺害。
中國皇帝的故事500字篇三:南越王趙佗在秦朝滅亡之后,天下大亂,楚漢爭霸的中原更是亂得不可收拾,著段時間有一個小國南越國誕生了。南越的第一個皇帝是趙佗,一個秦朝人,曾經是秦朝的一員大將,奉命來攻占嶺南,并且在嶺南當上了縣令。趙佗是最早在嶺南地區建立政權的秦朝主將,還是第一個做出將中原文化傳播到嶺南地區的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趙佗為南越國為我們中國大一統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秦始皇的夢想是實現大一統,不止是地域上的統一,還包括精神和文化上的統一。秦始皇在攻占了嶺南地區以后,命令趙佗在嶺南地區,將中原的文化傳入嶺南。可是秦朝末期,起義戰爭不斷,后來還有楚漢爭霸,為了防止中原的戰火波及到安寧的嶺南地區,趙佗率領士兵攻占了嶺南地區的桂林郡和象郡,統一了嶺南地區。為了穩定嶺南的局勢,趙佗在南海郡建立了南越國,自稱為“南越武王”。
成為了南越國的皇帝之后,趙佗實行的是“和輯百越”的民族融合政策,安撫嶺南越人。不僅如此,為了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嶺南文化,他自己還親自穿上了越人的服飾,頭發的造型也弄成了越人的模樣,還將自己稱作是“蠻夷大長老”。趙佗鼓勵手下的秦朝士兵和當地的越人女子通婚,還帶頭讓自己的兒女和越人聯姻結為親家。在趙佗的努力下,越人和中原人親近起來,文化也逐漸融合。
劉邦結束了楚漢爭霸戰爭后,建立了西漢政權,穩定了中原的局勢。在公元前196年的時候,劉邦派陸賈到南越來勸趙佗歸附大漢。趙佗沒有拒絕,歸順了大漢,南越成為了漢朝的一個藩國,趙佗也成為了一個諸侯王。劉邦死后呂后專權,將原本許諾趙佗的南越國的封地又分給了長沙王。呂后有民族歧視,規定南越相鄰的那些大漢地區不能賣東西給南越,包括鐵器和牛羊馬什么的。不僅如此,呂后還派人去刨了趙佗的祖墳,把趙佗的親戚朋友都殺了。趙佗自然是十分生氣的,于是趙佗獨立于漢朝,掀起了和漢朝的戰爭。
呂后去世后漢文帝劉恒繼位,為了安撫南越王,劉恒派人到趙佗的祖籍地去給趙佗修好了曾經被呂后刨過的趙佗家的祖墳。還專門派人定期去掃墓,去祭奠趙佗的祖先。漢文帝還是派陸賈出使南越,在陸賈的勸說下,趙佗還是選擇歸順了大漢。趙佗的這種行為可不是大度,你都刨了人家的祖墳了,即使修好了,可是做過就是做過,傷口依然還在那里。但是趙佗最開始是為了民族統一才去攻打的嶺南,現在自己卻將嶺南獨立出去了,如今有機會統一,趙佗自然是愿意的。而且嶺南地區的人民也需要和中原地區的人民交流,為了嶺南地區的發展,趙佗才歸順的漢朝。后人評價趙佗,他是第一個維護國家統一,民族融合的政治領袖。
在治理南越的過程中,趙佗重視將文化也傳播到南越去,重視“以詩書而化國俗”,他鼓勵中原士兵和當地人結婚,自己也做出了融合民族文化的事情。后來他在當地推廣漢子和漢語,教導越人學習中原的禮儀,使得蠻夷人也開始從禮化。在趙佗的推動下,嶺南地區迅速發展。是趙佗的幫助,嶺南地區的文明才開始成長起來。
趙佗還是中原先進耕作技術、打井灌溉技術和冶金、紡織技術的傳播者、推廣者。他和首批南遷的中原官民把中原耕牛犁田和使用鐵制農具的技術傳播到嶺南,極大的促進了嶺南農耕業的發展。他還出動官兵助民鑿井,修渠灌田,推進生產力水平的提高。直到今天,廣州市發掘出的越王井,仍然被作為南越國時期重要的文化遺址來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