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喜愛的孩們民間故事精選 水火二將爭雌雄
相傳,凌州團練使“圣水將軍”單廷珪,喜愛選與“神火將軍”魏定國,間故是事精一師之徒,二人又是孩們同年同月同日時生。師傅一靖長老,喜愛選是間故當時馳名的世外高人,文韜武略,事精兵書戰策,孩們無有不通。喜愛選特別是間故他的“決水浸兵法”和“引火強攻之法”,更是事精無人匹敵。一靖師傅決定將二法傳授給二位弟子。孩們
可是喜愛選,就在傳誰“水”,間故傳誰“火”上,二人發生了爭執。因為萬物水為本,水能克火,二人都搶著要學水功,爭為上。
一靖師傅這下為了難。二人都是自己的愛徒,年齡上又不分長幼,在這種相持不下的情況下,自己怎好說讓誰學“水”,讓誰學“火”呢?一靖師傅想出了一條好主意,他要出幾道題,考考二人,勝者即學“水法”。二人連連說好。
一靖師傅想了想,說出了兩條謎語,讓二人猜。第一條謎語是:
什么貓不吃腥,什么鐵不打釘,什么米不做飯,什么雞不下蛋?
是:什么東西不能拿錢買,什么東西不能用秤稱,治國什么東西最為上,沒有什么步難行?
一靖師傅的這兩條謎語,涉及的面比較寬,既有日常生活的細節,又有安邦治國的大計。他是故意借機全面了解兩個徒弟的。謎語說完后,命二人拿出紙筆,各自將答案寫出來。
單廷珪魏定國想了想,提筆“刷刷”寫了答案:船上的鐵錨不吃吃腥,請客的柬貼不打釘,地里的米草不做飯,織布機子不下蛋。
第二則的謎語答案是:人心不能用錢買,信義不能用秤稱,治國當以民為上,沒理寸步好難行。
一靖師傅看罷二人的答案,連連說好。
第一個回合沒有分出勝負,一靖師傅決定再出第二個。
吃午飯的時候到了,一靖師傅拿出五個燒餅,說道:“這五個燒餅,不用搶不用奪,誰能吃到三個誰為勝。但有一條,一次最多只能拿兩個,吃完了手里的,才能再拿。”
一靖師傅的這道考題,實際上考校二人理解能力。問題含而不露,不仔細想想,很難取勝。
且說魏定國,沒有認真琢磨師傅話中的意思,以為只要吃得多吃得快就行,所以,當師傅一說完,立刻抓起兩個燒餅,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單廷珪開動了腦筋,只拿起一個燒餅不緊不慢地吃。當魏定國吃完一個半時,他正好秘完一個,隨即,又把剩余的兩個都拿在了手里,魏定國這個傻了眼,方知自己輸了,但他不認輸,說單廷珪是耍賴眼,此次此法不能算。
兩個徒弟爭吵不休。一靖師傅擺擺手:“好啦好啦,不要再吵了。為師再出最后一題,勝者為先。”
說罷,袍袖中摸出兩串錢,每人一串,讓二人出去各買一樣東西,誰有本事裝滿這間屋子,誰就為勝。
二人拿錢,各自去了。
這一次魏定國動起了腦子。心想,這一串錢也不少了,買什么賤東西能把這間屋子裝滿呢?來到集市上,左轉右轉,發現青草最便宜,就買了一串錢的青草。回到師父處,發現僅裝了半間屋子,離裝滿還差遠著呢。魏定國很是著急,可又沒有辦法。心想,我買的東西裝不滿這間屋子,單廷珪買的東西也未必能裝滿。等他回來,看看他的再說。
天漸漸黑了下來,單廷珪這才提著個小包回來。魏定一看,滿心高興。心里話,我不行,他也不行。師傅出的這道題,實在是太難為人了。
一靖師傅見單廷珪回來了,說道:“回來啦?為師要的東西呢?”
單廷珪不慌不忙,打開小包,從包里拿出了一盞小油燈。原來他是用師父給的錢買下了這些東西。
單廷珪來到屋里,取火點著了油燈,滿屋立刻亮堂起來。
師傅點頭稱是。魏定國這下沒的說了,拍拍腦袋,暗嘆自己不如單廷珪聰明。從此,心服口服地稱單廷珪為師兄,心甘情愿地讓單廷珪學了“水法”,自己學了“火法”。
孩子們喜愛的民間故事精選 關勝得刀
梁山五虎上將關勝,人稱“大刀關勝”,使一口青龍偃月刀,有萬夫不當之勇。此人為漢壽亭侯關云長之后,曾任蒲東郡巡檢官。梁山泊聚義后,關勝憑借此刀,替天行道,屢立戰功,深得眾位頭領的尊敬。
關于關勝的這口青龍偃月刀,可是有番來歷的:
關勝出身官宦之家,自幼拜師學藝,練成了一身超凡的武功。小伙子生得氣宇軒昂,相貌堂堂。長大后,力氣大得驚人,單臂抓扇石磨,就跟玩個草蒲團似的,諸多兵器中,沒有一件得心應手的。
一天,關勝外出訪友,由于心急趕路,貪了晚,錯過了店宿,就投奔一個大戶人家,想借宿一夜,天明就走。
府院中走出一位老者,是府中的家人,說什么也不相留:“小伙子啊,我家主人是個修好積善之人,要在往常,留宿一夜算得了什么。眼下府上正鬧妖魔,你還是別處投宿去吧。”
關勝見人家不肯留宿,原本想算了,聞聽府上正鬧妖魔,一下子上來了興致。世上都說有妖魔鬼怪,長這么大,還從沒見過呢,很想借機見識見識。他急忙攔住欲關門退去的老者,說道:“老伯伯,你看我給府上捉了這妖如何?”
老者聞聽直瞪瞪上下打量了關勝幾眼,頭搖得像貨郎鼓子似的:“小伙子,不是老伯信不過你呀。前來捉妖的道士多少個,非死即傷,沒有一個降伏得了的。終南山得道真仙王真人怎么樣?照樣降伏不了它,留下了一張字條走了。爹娘生養一場不容易,你還是別進這個門吧。”
關勝見說,那股犟脾氣上來了:“噢?這妖魔這么厲害?如此說來,我更要會會它了。”
老者見勸不住,嘆口氣,引關勝進了府上。老員外見有人敢上門捉妖,很是高興,吩咐速備酒飯,招待這位不怕死的壯士。飯間,老員外告訴關勝,不久前府上突然來了一個妖精,魔上了他家小姐,每晚必來,無人捉得,那日請來終南山王真人,也沒說這道那,揮筆寫下了八個字便走了。臨走時說,日后自有人捉得妖精。關勝見說,忙問王真人的字在哪里?老員外拿了出來。只見黃表紙上。赫然寫著八個大字,“關得天助,妖魔定除。”
關勝暗暗思忖:這個“關”莫非是我?不管怎么說,既然磨了刀,就得宰牲口。
老員外問關勝今晚捉妖,是否需要找人幫助?關勝道:“用不著用不著,你們只管擎好就是了。”
當晚,關勝讓人把小姐扶走,手握利刀,獨自去了小姐的后房,將燈熄滅,但等著妖魔的到來。
約摸半夜時分,忽聽院里“唔唔”旋起一陣怪風,緊接著,屋門“哐當”一聲開了,隨即進來一個丈高的黑家伙。借著星光,只見這家伙頭像馬,身似蛇,兩眼錚光瓦亮,大似銅鈴,嘻嘻怪笑著,直撲床上的“美人”。
怪物來到近前,關勝立刻聞到一股刺鼻的腥味兒。此時他也顧不得害怕了,“嚯”地一聲跳起來,掄起那蒜罐子般的鐵拳,照著這怪物的腦袋就是一下子。這一拳力有千斤,妖怪又不曾提防,只聽“噢”得一聲怪叫,轉身就向外跑。關勝豈容它逃脫,隨后趕上又是一拳,將怪物打倒在地,這兒正是燒火的灶口,妖怪已被這兩拳打得暈頭轉向,噌一聲就往鍋臺里鉆去,想從煙道里逃走。眼看僅剩個尾巴尖了,關勝一把擄上,單臂一叫力,說聲:“你給我出來……”那個“吧”字還沒說完,只見一束紅光從灶門直射進去。隨即“轟隆”一聲響,鍋臺被掀去了大半拉。再看手里,哪里還有什么怪物的尾巴,而是成了一口寒光閃爍的偃月大刀,重量足有五六百斤。
怪物變大刀,關勝又驚又喜,不知是何神暗中相助,正待出門觀看,猛見門口站著位銀須飄飄的道長。道長哈哈一笑道:“小伙子,這件兵器還滿意吧?”
見道長說出這番話來,關勝料定這位道長非同凡人,忙躬身施禮道:“敢問仙長是……”
“實不相瞞,我就是終南山王真人。剛才你擒得妖魔是日月湖中的一條青龍,我已施法將它點化成一件兵器了,望你替天行道,好自為之……”道長說完,化縷輕煙不見了……
從此,關勝便有了這口青龍偃月刀。
孩子們喜愛的民間故事精選 吳用力挽塌天禍
這個故事發生在明辨藏奸案的第二年。那時吳用已去王村教書了。王村有個王員外,家財萬貫,膝下也無子,只有個閨女,常請吳用來家中教習書禮。王員外家有個做小活的,名叫張二。這張二從小死了爹娘,跟著叔嬸長大,十二歲便來到了王家。別看張二窮得光腚光,可他腦瓜靈,記性好,偷聽了幾回吳用的課,竟能背下了《三字經》,吳用很是喜歡他。
這年,有一天,王員外讓張二去村南墳地里蝕一棵枯松樹,掘下二尺深,只聽“喀嚓”一聲,挖出了一只大肚壇子,上面還蓋著一塊青石板。張二滿臉樂開了花;樹下埋深壇,不寶也是錢,想不到我窮張二還有這個福。他謝了天,謝了地,又搓了搓臟手,這才慢絲絲兒地揭開青石板。張二心兒突突跳,兩眼瞪得滾瓜圓,唔?金銀呢?元寶呢?他以為看花了眼,使勁眨了眨,又晃了晃,怎么了?他把手伸進手,呀——空的。張二就像挨了一棒,一下子泄了氣,白白地貓咬尿泡——一場空歡喜。張二踢倒壇子,一屁股坐在地上。他兩眼發直,越想越窩憋,樹下埋壇,哪有空著的道理?分明是我命苦福薄,沒這個命嘛。唉。真是命里注有總歸有,命里沒有莫強求啊。罷罷罷。張二一頭作惱,扔下家什,堵氣跑回家去了。
再說王員外,左等右等不見張二回來,很是納悶兒,便來村南觀看。只見松樹并沒刨倒,樹下多了只大肚壇子。王員外一下子明白了,噢——鬧了半天他是挖出了財寶送家去了,好小子。王員外臉全氣白了。心想,這壇子元寶說不定是我祖上埋下的鎮地風水,你給我挖去還了得。老員外氣呼呼地回到家,套上車子,打馬如飛,直奔張二的家。
再說張二回到家后,見到了叔嬸,炕上一趴,放聲大哭。叔嬸不知出了什么事,任怎么問,張二也說不清道不明。叔嬸急得直跺腳,張二被問得心煩,堵氣跑出去了。
工夫不大,門外一聲吆喝,王員外來了。叔嬸情知不好,懷里像揣了個兔子,不知侄兒在人家闖了什么禍。戰戰兢兢,忙把員外讓進屋中。王員外炕也不坐,水也不沾,張口找張二,劈頭問元寶。叔嬸二人被問懵了頭,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這話從何而來。王員外以為他們裝憨賣傻,大發脾氣。沒辦法,去找張二去吧。張二被找了回來,一問,差壺了。老員外哪里肯信。一口咬定張二盜回元寶不肯交,氣哼哼地上了車,說明天去見官。
真是晴天響霹靂。第二天一早,王員外帶上壇子去了縣衙??h官是個糊涂蛋,接了賄賂忘了法,腦子也不劃個圈兒,驚堂木一拍,命趕快拿來張家三口,也不問青紅皂白,吩咐用刑。張二大喊冤枉,叔嬸有口難辨,個個被打得皮肉開花,下進了死囚牢。
這天吳用又來到王府講學,聽說這件事后,心里直犯嘀咕:自古埋金藏銀不為奇,可埋空壇子的事也不是沒有啊。再說如果真是滿壇子金銀元寶,張二為什么不連壇子一齊搬走?說不定這是個死人的下食罐子呢。吳用越想越覺得張二冤枉。怎么救他呢?勸王員外開恩放人?簡直比猴嘴里摳棗還難。難道就讓那無辜的張二,還有那無辜的叔嬸死在獄里?左思右想,一時無計可施。
就在這幾天里,王員外一天跑一趟,催命鬼似的逼??h官發了狠,下令再不交寶就把張家三口活活打死。
吳用聽說后,又氣又恨,暗罵王員外為富不仁。就在這兩天里,他也想出了一個解救張二全家的好辦法。
這天晚飯后,吳用裝做閑聊去了王員外的上房。王員外仍余怒未消。嘮嘮叨叨,大罵張二舍命不舍財。吳用不動聲色,待王員外火氣消了一些后,讓丫環喚來小姐聽他講書。吳用不講天不講地,不講東不講西,講起了漢皇劉邦。不講劉邦斬蛇起兵,也不講他登基為皇,但講他在家刨土坷垃拽鋤把的事。講完劉邦,又接著講劉備,同樣是不講劉備桃園結義,也不講他蜀國為王,但講他涿州城里賣草鞋。吳用搬動巧舌,繪聲繪色,不時把滿屋人說得哈哈大笑。王員外還不住地連連感慨。吳用見王員外迷迷糊糊入了套,心是暗喜。待到小姐走后,吳用這才掀鍋甩包,說出來了用意:“有句古話說得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從古耪大地的能當皇上,賣草鞋的能做帝王,這要看他有沒有那個福命,你說是吧?”王員外連連點頭。吳用接著說道:“就說張二吧,別看他現在給你扛活打短,說不定將來也能做帝王呢。”
王員外一聽提到張二,氣又不打一處來:“他呀,生就是窮命和賊骨頭,要是兔子能駕轅,誰還買騾子。”
吳用正色道:“這話不對。自古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雄才從來多磨難,我看張二絕非等閑之輩……”
“這話怎講?”王員外也豎起了耳朵。
吳用不慌不忙,搬著指頭說道:“就說他挖走的這壇子財寶吧,地下埋了多少年,別人怎么沒這個福分,偏偏也有?這不正應驗了那句‘外財不富命窮人’的古話嗎?我看將來張二定有大富大貴……”
王員外聽吳用這么一說,咂咂咪咪,覺得有理,不由得“唔”了聲,臉上也有了些模樣。老夫人也在一旁幫腔說對,吳用一見有門兒,趁熱打鐵,卻又故意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王員外見狀,催他有話直說不妨。吳用哪能直通通地倒豆子?而是反話題扯到小姐身上。聽話聽聲兒,王員外聽出了弦外之音,不由得也沉吟起來。吳用抓住時機,單刀直入:“員外,以我之見,不如招張二為婿,讓他與小姐一起攻書,憑他那個天資,不愁功名不就。再說,那壇子財寶不就自然又完璧歸趙了嗎?”
王員外聞聽連連說妙。就這樣由吳用為媒當面鑼當面鼓,將小姐許配了窮張二。
好一場人命關天的大案,就這樣巧巧妙妙、美美滿滿地化結在吳用的巧言里。
后來據說張二為報吳用的救命大恩和成全之美,發奮攻讀,果然考中了進士,官居知府,以后還為梁山泊辦了不少好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