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素有“膏壤千里”的山東山東美譽,早期就有發達的民間民間農業與手工業,秦漢為中國的故事故事經濟中心。可是傳說他們的民間故事也不少。下面是山東山東短篇文章網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山東民間故事,希望大家喜歡。民間民間
古時候有個書生王漢喜,故事故事因家境貧寒,傳說大年除夕,山東山東奉母命到未來的民間民間岳父家借年去。漢喜來到岳父家院內,故事故事看到上房全家正歡度新年,傳說深感自己處境寒酸,山東山東正自慚形穢,民間民間徘徊不前,故事故事突聞有人走來,無處可躲,慌忙中誤入未婚妻愛姐閨房回避。
恰巧來人正是愛姐和陪她一同回到閨房安歇的嫂子。愛姐回到閨房,因思念貧困中的未婚夫,不免悶悶不樂,善良的嫂子對愛姐這種處境深表同情和關懷,她想盡辦法使愛姐愉快,并答應愿意成全小姑的婚事。善于體貼人的嫂子,怕小姑大年除夕一人孤單,意欲陪同小姑入寢。
此時躲避在暗處的漢喜暗暗著急,幸虧愛姐婉言拒絕嫂子的好意,才解脫了漢喜一場虛驚。愛姐送嫂子出門,漢喜本想乘機溜走,不料愛姐很快轉回房內,漢喜只好重又隱身暗處。愛姐回到屋內,面對銀燈懷念起未婚夫,無限幽怨襲上心頭。正當愛姐獨自哭訴自己的心事,卻感動了隱身暗處的漢喜,他不自覺地從暗中走出。
愛姐聽到另有哭泣,大吃一驚,驚魂稍定,才認出這人正是自己所思念的未婚夫。愛姐問明漢喜來意,知道他是來借年的,便欣然把年貨和銀子贈給漢喜。漢喜得到這些東西早已心滿意足,同時天色已晚,便要告辭。但愛姐卻執意要漢喜喝辭歲酒。不想二人正喝辭歲酒互談終身大事時,嫂子在窗外早已看清室內情景。嫂子有意戲弄二人,便在窗外喊愛姐起來下餃子。
屋內二人立即驚作一團,手足無措,漢喜無奈,只好藏進衣櫥內。其實善良的嫂子早已有意成全二人,她明知漢喜藏在屋內,愛姐卻故作正經死不承認,嫂子只好打開衣櫥將漢喜拉出。愛姐和漢喜在嫂子戲弄之下,窘態百出,無地自容。最后,這一對思念已久的未婚夫妻,終于在嫂子的關懷和支持下,結成百年之好。
山東民間故事篇二傳說五蓮山的名勝都是何仙姑留下的。說起這事,還有一段神奇的傳說呢。
古時候的一天,何仙姑正從五蓮山上空經過,忽聽一女子在山下啼哭,何仙姑忙降下云頭,來到這女子跟前詢問根由。那女子哭著說:“我是天河邊的織女,每年得自己采桑養蠶,然后抽絲織錦。如今正是蠶吃老食的時候,可天河邊桑葉都采凈了,要是不喂上足夠的桑葉,蠶就不能作繭,我的辛苦就要落空。還要受到王母娘娘的懲罰。聽說這山東方的天竺峰上有桑,枝繁葉茂,我就奔來采摘,不料洪水泛濫,這兒被淹沒,天竺峰凌空矗立,就是能上去也沒法站立,桑葉根本無法采摘,眼看竹籃打水一場空,又急又愁,萬般無奈。”邊說邊啼哭起來。
何仙姑聽后,嘻嘻一笑,拉起織女的手,從山澗穿過,登上梳妝臺,一指漱玉泉說:“漱玉泉做盆,你快洗去臉上的淚痕,泉水做明鏡,梳理好你被風吹亂的頭發,我幫你采桑葉。”
織女梳洗完,又跑到櫻桃澗摘來了一些櫻桃,恭恭敬敬地放在何仙姑面前。何仙姑吃了幾個櫻桃,然后摘下手中一片荷葉,吹了一口仙氣。荷葉立時變作一只能容 、二十人的蓮葉舟,何仙姑讓織女上了蓮葉舟,拿起另一片荷葉,朝蓮葉舟輕輕一扇,那蓮葉舟便輕輕地朝天竺峰漂去。
織女歡喜得心花怒放,手舞足蹈,雙手飛快地采摘起桑葉來。何仙姑坐在梳妝臺上,一面吃著櫻桃,一面唱著仙歌。歌聲悠揚,飄飄悠悠,令人陶醉。她的歌聲,引來了蟲魚禽獸。一只大龜爬來,一只青蛙跳上山尖,白鹿從洞中輕輕地走出,老虎聽得入了迷,鳳凰聞聲飛來落下,白鶴低頭洗耳恭聽……蟲魚禽獸,一時如癡如醉。
勤勞的織女左右開弓,不大一會兒,就采了滿滿一船桑葉。她高興地駕船回到了何仙姑身邊。何仙姑見織女的籃子盛不下這么多桑葉,就又摘下一片荷葉,吹了一口仙氣,立刻變成一只花籃,幫助織女把滿船的桑葉,連她的籃子都裝了進去,然后又拿起一片荷葉,一扇,織女便飄飄上了天。
這時,只聽一聲雞叫,老虎一聽雄雞打擾了這美景,就示威地仰頭叫了一聲,頓時,天地間回響,洪水波濤滾滾。
何仙姑覺得雄雞、猛虎太放肆無禮,就順手拿起她的蓮花,飛向天空,回頭用食指向山間點了三點,于是蟲魚禽獸,吃剩的水果,全部化作巨石。不想慌忙間,她手中的蓮花遺漏了一葉一花一個骨朵,于是便化作了現在的荷葉棚、五蓮峰、蓮花峰。
山東民間故事篇三山東河發源于牙山北麓,經亭口入白洋河。山東河長不是太長,五六十華里,寬也不是太寬,到中下游最闊處也不足百米。就是這樣一條河,卻有一個響亮的名字——山東河。為什么叫“山東河”?沿河考察,兩岸幾乎沒有高山,如果說牙山高,可河在牙山的西北,也不是東。所以,只能解釋為“山東省的河”。一條普通的河,為什么會有這樣一個“大”的名字?想來與河里的“二龍戲珠”有很大關系。
“二龍戲珠”位于亭口北三四里的山東河徐村段。龍分公母。公龍位于河東岸,從東南面蜿蜒而來,到了河邊則幻化成一道嶙峋起伏的山脊,龍頭部位為一處懸崖,高約十丈,龍頭頂上有一巨大的石頭突兀而起,為一龍角。原來是有兩只角的,上世紀七十年代“戰山河”的時候,一只龍角被人用炮錘砸掉,一起被砸掉的還有河中央的石珠子。當年參加戰山河的人說,一錘子下去,龍角變成了一塊塊個頭不大的小碎石子,原本是準備砸了壘河堤的,一看這個樣子,便停了下來。據村里的人說,當年參與砸龍頭和龍珠的人,不是被打瞎了眼就是打斷了腿,就是沒受傷的,也沒有大壽命。雖說有點迷信,可卻是事實,看來的確是有點神奇。龍頭的兩面各有一個巨大的石坑,每到雨后,石坑里水汪汪的,就像龍的兩只大眼。從龍頭向后,奇形怪狀的山石布滿山脊,其間有一處老虎洞,不是太深,洞內石頭的花紋還真如虎皮的樣子,一道一道的,邊上還有一山石酷似一把椅子,人稱老虎椅子。快到山頂時,石頭則被一片片蒼松翠柏所替代,隨著山勢的起起伏伏,向東南綿延五十多華里,一直伸向牙山西北麓下的杏家莊村。
母龍位于河西岸的石口子村北,與公龍遙遙相對,雖沒有公龍的威武氣勢,卻也很是不凡。龍身從徐家村而過,向西北一直伸展到白洋河邊的南城子村,有五六里長。
神奇的不光是這兩條龍,還有河中央的那顆石珠子。雖已看不到當年的模樣,可是在河底的沙礫中,依然可見那已被河水沖刷得光滑無比的石珠子的基石。村里人回憶,當年的石珠子有一人多高,每到夏天,孩子們到河里洗澡,累了的時候就爬到石珠子頂上,仰面朝上,躺在熱乎乎的石頭上,真是愜意。傳說,不論河里的水多大,這石珠子從來就沒有沒入水中,水漲一尺,珠高一丈。老人們都說龍頭底下有黃金。傳說珠子的底部有一小石碗,不是很大,跟家里吃飯的碗差不多少。每年秋天發完洪水以后,總有一個南方人要到徐村住上幾天,后來南方人老了,他兒子又接著來,直到有一天,這個南方人的兒子得了重病,彌留之際,他告訴了房東一個秘密,說山東河那石珠子里有黃金,每年發過洪水之后,你去把小石碗里的沙子挖出,碗底便全是黃金。第二年,發過洪水之后,房東便照著這個南方人說的做了,果然淘得了許多黃金。這個房東很是高興,心想:這碗小點兒,要是再大一點兒的話,不就能淘得更多的黃金了嗎?于是,他帶著錘子、鏨子,把原來的小碗鑿得大了一倍,就等到第二年去淘更多的黃金。第二年,河水剛過,這房東便急不可待地往石珠子跑,結果令他大所失望,石碗里連一粒金子也沒有。這人怎么也沒弄明白,碗兒大了怎么反而連一粒金子也淘不著了呢?
石珠子這么厲害,簡直是個寶了,就連河西岸馬山上的一只白蛟也開始想入非非,想將其占為己有,但是因為有兩條龍的守衛,它也只能望珠興嘆了。它只是一個蛟,而不是龍。傳說后來這二龍戲珠的勝地被老佛爺慈禧太后知道了,正巧她身邊有一個御廚,是亭口石口子村的,就問他:聽說你們那里有個二龍戲珠很有名氣,我想去看看。這御廚一聽,心想要是這老佛爺下去的話,迎來送往,不但擾民,還要增加老百姓的負擔。于是,說:回老佛爺,確實有這么個二龍戲珠,但是只是徒有虛名,一堆亂石罷了。這才讓老佛爺斷了念頭。
傳說不足以信,但是如今在石口子村依然還有當年那御廚留下的氣派房子。御廚的確是有,至于是不是慈禧太后真的想來,這事就不得而知了。
山東民間故事篇四:鄭板橋巧斷家務事鄭板橋在山東范縣任縣令時,為官清正廉明,口碑極好。
一天,有一個老婦擊鼓喊冤,狀告她的兒子不孝,請大人為她做主,嚴懲逆子。
衙役們深感奇怪,人常說“虎毒不食子”,這對母子不和是家務事,也能扯到公堂上來,不知鄭大人如何裁決。
只見鄭板橋端坐堂上。細聽老婦人哭訴。這才知道老婦的兒子叫朱其林,三歲喪父孤兒寡母的靠給人家幫工度日,好不容易把他養大成人。
誰知道他娶了媳婦忘了娘,打罵不說,經常不給飯吃,兩口子還暗中商量,要買pi霜將老娘毒死,除去累贅。
老婦聽得清清楚楚。生怕不明不白死去,這才來狀告惡子惡媳。
鄭板橋一拍驚堂木道:“速去將朱其林夫婦捉拿到堂。”眾衙役不敢怠慢,不一會兒,小兩口被帶了進來。
兩人一見堂上各類刑具,就嚇得跪倒在地,如實招供。
鄭板橋想了想。問老婦人:“老人家,不肖之子應該如何處理?”
老婦一想到孽子所為。就氣得渾身發顫:“老爺。我生了這么個畜生,就是殺了他也不解恨啊。”
“那好吧,今天就讓你解解恨。”鄭板橋說罷,吩咐衙役抬來兩塊石磨。他又吩咐衙役把石磨拴上繩子,并拉到大堂梁頭上。
然后讓人將朱其林夫婦二人押到石磨下面。兩人嚇得膽戰心驚。“老人家,今天處死你的兒子兒媳就由你來執刑吧。”
鄭板橋命令衙役把拉著石磨的繩子交給老婦人,老婦人起初不敢接,可是看到大人一臉嚴肅的表情,只好接了。
這時,鄭板橋輕松地說:“拿酒來,今日處死一對不肖夫婦,真是大快人心,值得慶賀。”
酒菜剛上齊,老婦人就高聲喊道:“大老爺。我快拉不住了。”鄭板橋笑著說:“拉不住就松手呀。”
老婦人急得哭著說:“老爺快讓人來幫幫我,要是拉不住石磨砸下來,我的兒子兒媳就沒命了。”
鄭板橋不緊不慢地說:“你就放一根繩子吧。這樣會輕松許多。”老婦人說:“一根也不能放啊,砸死了兒子,沒人給我送終;砸死了兒媳,哪里再去找像她一樣對我兒子那么好的兒媳啊。”
鄭板橋說:“那我也沒辦法了,執法如山是本官的職責。”
老婦人見老爺見死不救,就對兒子大聲吼道:“傻兒子,快拉著你媳婦躲開呀。”
朱其林見大人沒有發話,不敢挪動半步。老婦見再不采取措施。繩子就會從手中滑落,后果不堪設想。
于是心一橫,將兩根繩子纏到自己的脖頸上。“娘啊,你不能死啊。”兒子和兒媳見狀,慌忙跑過去拉住繩子,救下老娘。此時,三人抱成一團,哭得死去活來。
鄭板橋這時才開懷大笑:“本案已經了結。朱其林欲殺母又救母,浪子回頭金不換。
老婦人恨兒又愛兒,娘兒仨和好如初。來,共飲一杯團圓酒吧。”母子三人一齊跪下,給鄭大人磕頭:“多謝父母官,救了我們一家人。”
等他們走后,衙役們一齊稱贊鄭大人足智多謀,連家務事也斷得令人心服口服,算是開了眼界。
鄭板橋卻說:“常言道清官難斷家務事,要是斷不好家務事,又怎么算得上清官呢?”
山東民間故事篇五:禿尾巴老李的傳說在祖國最北邊陲的河流黑龍江省黑龍江上,每當船家要開船時,總要習慣性地問一問船上有沒有山東人。這時,船上的乘客中不管有沒有山東人,總是回答說有,如果說沒有,那么船家就不開船。這種習慣的形成和“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有關。
相傳,禿尾巴老李一下生就是一條小蛇模樣,被他爹砍斷尾巴以后,依靠要飯,一口氣往北跑到黑龍江邊才住下。那時,黑龍江里住著一條白龍,經常欺凌兩岸的百姓,民眾不堪其苦。禿尾巴老李聽說以后,立志要為民除害,趕走小白龍。
禿尾巴老李召集了當地的山東老少爺們,請他們幫忙準備很多的饅頭和石灰,并吩咐鄉親們說:“我和小白龍打仗時,江里冒黑沫子,你們就往江里倒饅頭;江里冒白沫子,你們就往江里倒石灰。我吃了饅頭就會越來越有力氣,他吃了石灰就會越來越難受。這樣,就能幫我打敗他。”
禿尾巴老李入江以后,兩條龍就打起來了。江水被他們攪得大浪滔天。老鄉們在河邊觀戰,看見江水冒黑沫子,就趕緊扔饅頭;看見江水冒白沫子,就倒石灰。經過幾天的鏖戰,禿尾巴老李終于趕跑了小白龍,并且在江里住了下來。由于禿尾巴老李的形象是一個黑面漢子,人們為了紀念他,就把這條江稱為黑龍江。
禿尾巴老李戰勝小白龍,靠的是山東老鄉們的幫助,因此,老李特別照顧山東老鄉,只要在黑龍江上行駛的船上有山東人,老李就會保佑船只一路平安。后來人們都知道了老李的這個特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開船前問船上有沒有山東人的習慣。傳說,有一次山東人過黑龍江的時候,船家喊有沒有山東人,其中一個人實驗靈驗與否禿尾巴,說沒有山東人,結果一會就見江水翻滾,將整船的人嚇的不得了,慌忙喊叫有山東人。當然還有家鄉的人為了開玩笑說咱們五蓮人土,說上船要說是不是山東人,就要說吊,據說全中國能一口說出18個吊的只有五蓮人,呵呵。笑話而已。
五蓮人說禿尾巴老李是五蓮的,諸城說諸城的,膠東人,還說是膠東的。到底老李是那里人,誰也不知道。咱們五蓮的說街頭的南西峪是其家鄉,每年的清明前后那里的山頭上都是云霧繚繞的,據說就是老李回來五蓮上墳了,當然街頭姓李的多也是實情,但是西域那里的是姓厲的多。此外,街頭人自豪的還有闖關東的尹懷神槍,具體尹懷是不是有這個人,但是小時候是聽多了尹懷神槍殺狐貍,為兄弟報仇的故事。
禿尾巴老李的傳說是在山東和東北地區流傳十分廣泛的一個民間故事,其中的情節自然只能當作故事來看,這個故事還被山東電視臺拍攝成了神話故事,但這個傳說及其“黑龍江上行船,沒有山東人不開”的習慣,卻反映了山東人闖關東的歷史事實,以及山東人在東北的開發過程中團結互助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