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
秦朝末年,中國繼陳勝、古代故事吳廣揭桿而起以后,成語不少英雄豪杰和諸侯也都紛紛起兵抗秦。中國其中勢力的古代故事要算劉邦和項羽領(lǐng)導(dǎo)的兩支隊伍。陳勝、成語吳廣死后,中國原來六國的古代故事一些貴族各搶各的地盤,秦將章邯、成語李由等則趁機打擊起義軍,中國予以各個擊破,古代故事這時,成語項羽的中國叔父項梁召開了會議,讓大伙推選一位楚王,古代故事以便統(tǒng)一領(lǐng)導(dǎo)抗秦的成語力量。找來找去,找到了楚懷王的一個13歲的孫子,于秦二世二年(公元208年),立為楚王,也稱為楚懷王。當(dāng)時,包括項羽、劉邦在內(nèi),各路反秦軍隊的將領(lǐng)在表面上服從楚王的領(lǐng)導(dǎo),楚王也和大家約好,誰先進秦都咸陽誰就為王。后來,劉邦先進了咸陽,項羽對此不甘心,想借楚王的命令改變原來的盟約,誰知一請示楚王,得到的回答是“照前約,誰先進關(guān)誰做王。”項羽一聽火了,就奪了楚王的實權(quán),尊他為義帝。后來,干脆指使人把楚王殺了。
不久,劉邦興兵攻打項羽。當(dāng)時,有一個被人稱為董公的三老(縣或鄉(xiāng)中管理教化的老年人)對劉邦說,打項羽得找個名目,并給劉邦出主意說,可借義帝被殺這件事做點文章。劉邦一聽有道理,于是就大舉為義帝發(fā)喪,并且派人告訴各路諸侯說:“義帝是大家立的,現(xiàn)在項羽指使人謀殺了義帝,真是大逆不道,我愿意和你們一道去征伐殺害義帝的人。”
在以上這個故事中,“大逆不道”這句成語是指嚴(yán)重違背某種封建道德。后來,人們常用這句成語比喻專 制者對起來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
【大公無私】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你看,應(yīng)該派誰去當(dāng)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xiàn)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并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dāng)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贊祁黃羊。孔子說:“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biāo)準(zhǔn),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