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名詞} > 女生耽美 > 《爭臣論》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爭臣論》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作    者:我愛西紅柿

狀    態(tài):連載中,加入書架,直達底部

最后更新:2025-05-10 16:25:28

最新章節(jié):后記

作品簡介《爭臣論》作者為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爭臣注釋作品又名《諍臣論》。論韓該文采取問答形式,愈文言文原文在形成辯論過程中,翻譯逐步推出作者的爭臣注釋觀點。《爭臣論》是論韓一篇從當(dāng)時的政治出發(fā)、有的愈文言文原文放矢的重要論文,其中,翻譯評論的爭臣注釋人是真人,事也是論韓真事。韓愈本人直言不諱地發(fā)表了意見,愈文言文原文表現(xiàn)了敢于面對現(xiàn)實、翻譯并且評論當(dāng)時對于“所有者缺位”所形成的爭臣注釋民風(fēng)不振、朝政不清、論韓稅收下降、愈文言文原文官員腐敗等政治現(xiàn)狀的進行政治建議。

作品內(nèi)容


爭臣論


或問諫議大夫1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xué)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bǐ]2。晉之鄙人,熏[xūn]3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4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5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yīng)之曰: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兇者也6。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gǔ]》之“上九7”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jiǎn]》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8。”夫亦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9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10之節(jié);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11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于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12[jí],忽焉不加喜戚13于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14[lù],則曰下大夫之秩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zé)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為祿仕15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guān)擊柝16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17矣,嘗為乘田18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dāng)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19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20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書》曰:“爾有嘉謨21[mó]嘉猷22[yóu],則人告爾后于內(nèi),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謨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


愈應(yīng)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23隱于蓬蒿24[péng hāo]之下,主上嘉其行誼25,擢26[zhuó]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27[gǔ gěng]之臣,天子有不僭賞28[jiàn shǎng]、從諫如流29之美。庶巖穴之士30,聞而慕之,束帶結(jié)發(fā)31,愿進于闕下32,而伸其辭說,致吾君于堯舜,熙鴻[xī hóng]號33于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


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


愈曰: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34其時之不平,人之不義,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35,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矻36[zī zī kū kū],死而后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xiá]暖37,而墨突不得黔38[qián]。彼二圣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圣才能,豈使自有余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圣賢之身也。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于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39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40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于辭乎?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于齊也,吾子其亦聞乎?


愈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人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于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道之士也。”今雖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作品注釋
1、諫議大夫:官名,執(zhí)掌議論政事,對皇帝進行規(guī)勸。陽城(736—805):原隱居中條山(今山西南部),788年(貞元四年),唐德宗召為諫議大夫。《舊唐書·陽城傳》載,陽城就任諫議大夫之后,其他諫官紛紛論事,細碎的問題都上達到皇帝那里。陽城則與二弟及客人日夜痛飲,人們猜不著他的意圖。及貞元十一年。德宗聽信讒言,要處分賢相陸贄,任命奸佞裴賢齡為相,陽城拼死極諫,使事態(tài)有所改變,他則受到貶謫。
2、晉:周時古國名,轄境在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陜西一角。鄙:邊境。
3、熏:熏陶,影響。
4、大臣:指李泌。《順宗實錄》載,德宗貞元三年六月,李泌為相,次年舉陽城為諫議大夫。
5、陽子:即陽城。
6、本句引文見《易》的《恒》卦:“恒其德貞。婦人吉,夫子兇。”意思是說,永遠保持一種行為的準(zhǔn)則,對婦人來說是好事,對男子來說并不是好事。據(jù)封建禮義,婦人應(yīng)該從一夫而終身,而男子應(yīng)該因事制宜,有應(yīng)變能力,不可一味順從。
7、上九:《周易》每卦有六條爻辭,“上九”和下文的“六二”都是爻的名稱。“不事王侯,高尚其事”是《蠱卦》的上九爻辭,即隱居不仕之意。
8、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做臣子的不避艱難,輔助國君,是由于他能不顧自身的緣故。蹇蹇,盡忠的樣子。匪,通“非”。躬:自身。
9、蹈:踐,此處為履行、實行之意。曠:空缺。越、秦:周時兩個諸侯國,相隔很遠,越在東方,今浙江一帶。秦在西北,今陜西一帶。下大夫:周時的職級名,列國的國卿。唐制,諫議大夫稱為正五品,年俸二百石,秩品相當(dāng)于古代的下大夫。“有官守者”四句:出自《孟子·公孫丑下》。
10、匪躬:謂忠心耿耿,不顧自身。
11、曠官:空居官位。指不稱職。
12、肥瘠:亦作“ 肥膌 ”。謂肥瘦。
13、戚:憂愁,悲哀。
14、祿:古代官吏的俸給。
15、祿仕:為食俸祿而居官。“仕不為貧”二句:見《孟子·萬章下》。意為仕宦的本來目的不是為了救貧,但有時為了解脫貧困而去仕宦,也是允許的。“宜乎辭”二句:古人認為為了解決生活而出仕,即以官為業(yè),不應(yīng)居高位,取厚祿。
16、抱關(guān)擊柝:柝:木梆;抱關(guān):守關(guān);擊柝:打更巡夜。守關(guān)巡夜的人。比喻職位卑下。
17、委吏:古代管理糧倉的小官。
18、乘田:春秋時魯國主管畜牧的小吏。
19、章明:昭著;顯揚。
20、惡訕:猶毀謗。
21、嘉謨:高明的經(jīng)國謀略。
22、嘉猷:治國的好規(guī)劃。
23、布衣∶平民百姓。
24、蓬蒿: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叢;草莽。
25、行誼:品行,道義。
26、擢:提拔,提升。
27、直言骨鯁:言辭正直,氣節(jié)剛勁。
28、僭賞:謂無功受賞或賞過其功。
29、從諫如流:諫:直言規(guī)勸。聽從規(guī)勸像流水一樣自然。形容樂于接受別人的批評意見。
30、巖穴之士:指隱士。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
31、束帶結(jié)發(fā):束系衣帶,挽起發(fā)髻。指出仕。
32、闕下:宮闕之下。借指帝王所居的宮廷。
33、鴻號:大名;美稱。
34、閔:同“憫”,憂慮。
35、獨善其身: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yǎng)好自身。現(xiàn)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36、孜孜矻矻:勤勉不懈的樣子。
37、席不暇暖:席:坐席;暇:空閑。連席子還沒有來得及坐熱就起來了。原指東奔西走,不得安居。后形容很忙,多坐一會兒的時間都沒有。
38、墨突不得黔:原指墨翟東奔西走,每至一地,煙囪尚未熏黑,又到別處去了。后用其事為典。形容事情繁忙,猶言席不睱暖。
39、天命:上天之意旨;由天主宰的命運。
40、訐:[jié]揭發(fā)別人的隱私或攻擊別人的短處。

原文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xué)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yīng)之曰: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兇者也。惡得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jié);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言及于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下大夫之秩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責(zé)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謂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guān)擊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曠其職,必曰“會計當(dāng)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焉。《書》曰:“爾有嘉謨嘉猷,則人告爾后于內(nèi),爾乃順之于外,曰:斯謨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陽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應(yīng)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職,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僭賞、從諫如流之美。庶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jié)發(fā),愿進于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于堯舜,熙鴻號于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之也。

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人之不義,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圣才能,豈使自有余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圣賢之身也。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于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論,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于辭乎?好盡言以招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于齊也,吾子其亦聞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入也。且國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于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可以為有之士也。”今雖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善人乎哉?

作品譯文

有人在我這里問諫議大夫陽城:“他可以算是有道之士嗎?他學(xué)問淵博見識廣博,不用求教于人。按古人的道理行事,居住在晉地的偏遠之處。晉地的百姓受到他德行的熏陶因此有幾千人善良。有大臣聽說了便舉薦他,天子任命他為諫議大夫。人們都認為很光彩,陽子并沒有喜色。待在這個位置上五年了,看他的德行如同還是在野一樣。他豈是因富貴而偏移心志的人啊!”

韓愈我回答他道:“這就是《易經(jīng)》的柔順的恒卦所說的長久不變它的德操對男人是壞事啊。怎么能算得上是有道之士哦?在《易經(jīng)·蠱》的上九卦中說:‘不侍奉王侯,使自己的情操高尚’。《蹇》的六二卦就說:‘國家的臣子處境艱險,不是因為自己的原因,是為了國家和君主啊。’這也是因為在不同的時段境況,而所遵循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不同。象《蠱》的上九卦,處在無所作為的境地,卻要致力于并非自己力所能及的高尚事業(yè);象《蹇》的六二卦,處在國家臣子的位子,卻將不理國事作為高尚的心志,那么冒進的禍患就會產(chǎn)生,對為官不作為的現(xiàn)象的諷刺就會很多。這樣的樣板可不能作為標(biāo)準(zhǔn),而且其過錯的遺害終久難以消除的。如今陽先生在職不算不久了,了解天下的得失不可能不熟悉了,天子待他不可謂不是厚愛有加了,而他卻未曾有一句涉及朝政的話,看待朝政的得失,就好像越國的人看待秦國人的胖瘦,輕飄飄在他的心里沒有一點喜憂的感受。問他的官職,就說是諫議大夫;問他的俸祿,就說:‘下大夫級別的薪俸’;問他的職責(zé),就說:‘我不知道啊’。有道之士,原本是這樣的嗎?而且我還聽說:有官職的人,不稱其職就離開;有進言責(zé)任的人,進言而無作用就離開。今天的陽先生認為他自己進言了嗎?該進言而不言語,與不用他的進言而不離開,沒有一樣是值得肯定的。陽先生是為了俸祿而出仕吧?古人有話說:‘為官不是因為貧窮,而有的時候又是因為貧窮’,說的就是為了俸祿的官員。這種官員應(yīng)當(dāng)辭去尊貴的官職而呆在卑下的地位,離開富有處身貧窮,象那些守關(guān)打更的人一樣就行了。孔子曾經(jīng)做糧倉主管,曾經(jīng)做六畜主管,都不敢耽誤他的職守,必定說:‘統(tǒng)計停當(dāng)了才算完啊’,必定說:‘牛羊生長好了才行啊’。象陽先生的俸祿,不是卑下和貧窮,這是非常明顯的,卻如此作為,他這樣可以嗎?”

有的人說:“不,不是這樣的。陽先生不諷諫皇帝的原因,是作為臣子不做揭示他的君主的過錯來得到名望的行為,所以雖然有諫有議論,讓人不得而知啊。《書經(jīng)》說:‘你有好謀劃好的策略,就進到里面告訴你的君主,你在外面夸獎君主,說:‘這么好的謀劃這么好的策略,只有我的君主的德行才想得出來。’陽先生的用心,也和這是一樣的。”

韓愈我回應(yīng)道:“如果陽先生的用心是這樣,更讓我迷惑的了。進去諷諫君主,出來不讓人知道的臣子,是大臣宰相的事情,不是陽先生適合做的事。陽先生本來以百姓的身份隱居在蒿草棚之下,皇上獎賞他的行為適宜,提拔他到這個職位。官職以諫作為名稱,完全應(yīng)該有行動來盡他的職守,讓全國各地和后代知道朝廷有如鯁在喉不吐不快的直言的臣子,天子有不誤賞、順?biāo)斓芈爮闹S諫的美德。那些山林隱居的人士,聽了便羨慕他,綁好衣帶扎起頭發(fā)打扮整齊,愿意來到朝廷申述他們的見解,致使我們的皇帝成為堯舜一樣的賢帝,英明名聲流芳萬古。如同《書經(jīng)》所說的,那么大臣宰相的事,不是陽先生所適合去做的。而陽先生的用心是要讓君主討厭聽到自己的過錯吧?是促使這種現(xiàn)象的發(fā)生啊。”

有的人說:“陽先生的不求聞名而人們宣揚他,不求被任用而君主任用他,是不得已而起來的。他堅守他的原則不變,為什么您責(zé)備他這么嚴厲呢?”

韓愈我說:“自古圣人賢士都沒有有求于聞名、被任用。為當(dāng)時的不平而憂患、為民眾不得治理而憂患,按照他們的原則,是不敢獨善其身,而一定要普救天下啊;勤勞不懈,到死才算結(jié)束。所以禹過家門不入,孔子來不及把座席坐暖又繼續(xù)趕路游說列國,而墨子家煙囪都熏不黑長年累月奔波在外。這兩為圣人一位賢士,豈會不知道自己的安逸是享樂嗎?實在是敬畏上天寄托的責(zé)任同情百姓的困苦啊。上天授予某人賢能的才能,難道是使他自己優(yōu)于旁人就完了嗎?其實是要用他們補救這個世上的不足之處啊。耳目在身上的作用,耳朵是用來聽而眼睛是用來看,聽清楚那些是非,看清楚那些險和易,然后身體才得安寧啊。圣賢的人,就是那個時代的人們的耳目啊;那個時代的人們,就是圣賢的身體啊。而陽先生如果不賢能,就要受賢能的人役使來效力他的上級啊。如果他真的賢能,就本該敬畏天命而為人們的困苦憂愁,怎能好整以暇地自得安逸呢?”

有的人說:“我聽說君子不喜歡強加于人,而且不揭發(fā)別人的陰私指責(zé)別人的過失來表現(xiàn)自己的直率。象先生這樣的言論,直率是夠直率的,不是損傷自己的德行而且浪費唇舌嗎?喜歡和盤托出揭示別人的過錯,國武子之所以在齊國被殺,先生也聽說了吧?”

韓愈我說:“君子處在他的職位上,就想的是為他的職責(zé)而死;沒有得到職位,就要想著說好他的言論來闡明他的道理。我是要闡明道理,不是來表現(xiàn)自己的直率而強加于人。而且國武子不能親近獲得善人的理解,只是喜歡在內(nèi)亂的國家說出所有的言論,所以被殺。古書上說:‘只有善良的人能夠接受所有的言論。’是說他們聽了能夠改正缺點。您告訴我說:‘陽先生可以算得上是有道之士。’現(xiàn)在雖然不能達到自己所認為的高度,陽先生難道不是一個善人嗎?”

創(chuàng)作背景

《爭臣論》針對德宗時諫議大夫陽城,不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zé),身為諫官卻不問政事得失的不良表現(xiàn),用問答的形式,對陽城的為人和行事進行直截了當(dāng)?shù)呐u,指出為官者應(yīng)當(dāng)認真對待自己的官職,忠于職守,不能敷衍塞責(zé),得過且過。由于文章有的放矢,確實也使陽城改變了自己的作風(fēng),此乃后話。

作品賞析

《爭臣論》在寫法上采取問答的形式。

首先由對方發(fā)問,提出陽城是“有道之士”的看法,并且闡述其理由。盡管是發(fā)問,實際上是希望得到韓愈的認可。這就迫使韓愈不能不就什么是“有道之士”,什么是“爭臣”作一番論證。

第一輪辯論后,對方其實已經(jīng)勢屈。勢屈而不服,只有用狡辯的方式來應(yīng)戰(zhàn)了。認為陽城不是不諫議,而是不愿讓君主負惡名,所以他雖有諫諍而外人不知。這個狡辯應(yīng)該說是很難反駁的,因為在古代君主是神圣的,臣子確有不愿讓君擔(dān)惡名而匿其諫諍之跡,所謂朝回焚諫草,是為世俗傳為美談。論者企圖以此而使韓愈語塞。但韓愈稟承的是原始儒家的政治原則,并不像一般人那樣,把君主看得那樣神圣。諫官之設(shè),其前提就是君主會犯錯誤,所以作為諫官而隱瞞君主犯錯誤的事實,久而久之,就會使君主真以為自己是永遠英明正確的。這種行為,其危害是顯而易見的。陽城如果真像論者所說的那樣,難道他是為了有意地讓君主養(yǎng)成“惡聞其過”的危險習(xí)慣嗎?
第二輪辯論后,勝負已成定局。但對方仍然可笑地負隅頑抗,甚至到最后提出了與開始的觀點完全相矛盾的理由,企圖讓韓愈最后收回對陽城的批評,但這只能使自己越來越失去道義的立場。全文的整個論辯設(shè)計,確實頗為精彩。

韓愈懷著憂國憂民之心,針砭時弊,用四問四答的形式,對陽城其人其事進行真截了當(dāng)?shù)呐u。以此為契機,闡明了他的“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明其道”的主張。這就是韓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觀點。這里的“道”,不言而喻,絕對不可能是儒家的空洞理論,而是怎樣治理社會和如何解決現(xiàn)實中的問題。

作者簡介

韓愈(768~824)字退之,號昌黎,故世稱韓昌黎,謚號文公,故世稱韓文公,唐朝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鄧州一說,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與柳宗元同為“古文運動”倡導(dǎo)者,故與其并稱為“韓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載道”和“文道結(jié)合”的主張,反對六朝以來駢偶之風(fēng)。著有《韓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師說》等等。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稱。

繼續(xù)閱讀
推薦閱讀: 經(jīng)典格林童話 兩分鐘簡單童 自編兒童童話 適合朗誦的寓 關(guān)于兒童的童 人的全面發(fā)展 睡前童話小故 自編童話小故 兒童寓言故事 出自歷史典故
《《爭臣論》韓愈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正文
第1 章 誠信童話故事大全精選
第2 章 關(guān)于岳飛的經(jīng)典歷史故事
第3 章 三分鐘勵志小故事大全【三篇】
第4 章 關(guān)于動物寓言故事500字
第5 章 三分鐘有趣童話故事 小朋友愛
第6 章 寓言故事熊和老園丁在線閱讀
第7 章 睡前童話小故事300字文字版
第8 章 中華傳統(tǒng)文化故事文字
第9 章 二年級童話故事演講素材
第10 章 兒童簡短童話故事文字版大全
第11 章 格林童話故事大全精選
第12 章 三分鐘勵志小故事大全【三篇】
第13 章 兒童童話故事800字
第14 章 簡短職場故事【三篇】
第15 章 科學(xué)童話小故事大全【三篇】
第16 章 關(guān)于寓言故事的有哪些
第17 章 小學(xué)二年級寓言故事大全二年級
第18 章 民間故事500字【四篇】
第19 章 23分鐘幼兒童話故事
第20 章 兒童睡前暖心小故事文字版
第21 章 編童話故事作文400字范文自
第22 章 關(guān)于岳飛的經(jīng)典歷史故事
第23 章 五年級兒童童話故事錦集
第24 章 兩分鐘簡單童話小故事
第25 章 經(jīng)典童話故事音頻文字版
第26 章 幼兒園短篇童話小故事大全
第27 章 名人的故事鄭板橋吃魚的故事
第28 章 兒童睡前暖心小故事文字版
第29 章 中國童話花兒選美的故事
第30 章 自編兒童童話故事文字版
第31 章 秦始皇身世故事:奇貨可居
第32 章 睡前溫馨童話小故事文字版錦集
第33 章 二年級的童話故事閱讀
第34 章 兒童簡短童話故事文字版大全
第35 章 簡短的動物寓言故事大全
第36 章 寶寶睡前暖心故事【三篇】
第37 章 公主童話故事書中的故事
第38 章 中國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文化故事
第39 章 六年級編寫童話故事【四篇】
第40 章 幼兒園短篇童話小故事大全
第41 章 漢朝經(jīng)典歷史人物的故事
第42 章 古代真善美的小故事中國古代贊
第43 章 兒童睡前暖心小故事文字版
第44 章 過河拆橋的寓言故事過河拆橋的
第45 章 童話的小故事300字精選
第46 章 四年級睡前童話小故事大全
第47 章 幼兒園暖心童話故事文字版大全
第48 章 自編童話小故事300字文字版
第49 章 描寫探險記的童話故事
第50 章 幼兒園暖心童話故事文字版大全
第51 章 四年級睡前童話小故事大全
第52 章 帶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精選
第53 章 適合幼兒的經(jīng)典童話故事
第54 章 一年級小學(xué)生寓言故事3篇
第55 章 簡短職場故事【三篇】
第56 章 10歲兒童睡前故事大全【三篇
第57 章 編一個童話故事大全編一個童話
第58 章 兒童睡前簡短童話故事大全
第59 章 關(guān)于狐貍的寓言故事精選
第60 章 勵志簡短故事文字版大全
第61 章 格林童話故事大全書里的故事
第62 章 1000字的寓言故事
第63 章 古代成語的典故的精選
第64 章 自編幼兒童話故事【四篇】
第65 章 收視高的童話故事文字稿本
第66 章 睡前催眠童話小故事【三篇】
第67 章 簡短的寓言故事400字
第68 章 六年級編寫童話故事【四篇】
第69 章 三年級童話故事ppt素材
第70 章 中國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文化故事
第71 章 有關(guān)小毛驢的經(jīng)典童話故事
第72 章 幼兒園暖心童話故事文字版大全
第73 章 短篇英語童話故事漢語
第74 章 有關(guān)小毛驢的經(jīng)典童話故事
第75 章 兒童睡前暖心小故事文字版
第76 章 關(guān)于世襲制的歷史故事
第77 章 猴子的童話故事大全精選
第78 章 猴子摘桃的故事及其啟發(fā)寓言故
第79 章 兩分鐘簡單童話小故事
第80 章 1000字的寓言故事
第81 章 簡短的童話故事500字
第82 章 人的全面發(fā)展哲理故事
第83 章 四年級經(jīng)典童話小故事文字版
第84 章 伊索寓言故事大全寓意:驢子、
第85 章 臥薪嘗膽的主人公是誰
第86 章 中國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文化故事
第87 章 幼兒園成語故事文字版
第88 章 抗日名將張自忠的悲壯故事
第89 章 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故事
第90 章 一年級小學(xué)生寓言故事3篇
第91 章 中國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大全
第92 章 關(guān)于動物寓言故事500字
第93 章 小故事大智慧電子書里的故事
第94 章 出自歷史典故的成語精選
第95 章 過河拆橋的寓言故事過河拆橋的
第96 章 自編兒童童話故事文字版
第97 章 500字的童話故事4個
第98 章 人的全面發(fā)展哲理故事
第99 章 1000字的寓言故事
第100 章 兒童寓言故事400字
第101 章 改變黑熊實施盜竊的主意的信任
第102 章 簡短職場故事【三篇】
第103 章 睡前催眠童話小故事【三篇】
第104 章 讓孩子受益一生的經(jīng)典成語故事
第105 章 動物的童話故事大全精選
第106 章 三分鐘勵志小故事大全【三篇】
第107 章 秦始皇身世故事:奇貨可居
第108 章 睡前溫馨童話小故事文字版錦集
第109 章 蜜蜂與蝴蝶的童話故事
第110 章 睡前童話小故事300字文字版
第111 章 關(guān)于周平王的歷史故事
第112 章 兒童睡前暖心小故事文字版
第113 章 楊戩劈桃山救母的傳說
第114 章 關(guān)于岳飛的經(jīng)典歷史故事
第115 章 祖國在我心中的詩歌和名人故事
第116 章 格林童話故事大全精選
第117 章 安徒生童話有哪些故事
第118 章 祖國在我心中的詩歌和名人故事
第119 章 編寫寓言故事600初一
第120 章 四年級經(jīng)典童話小故事文字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人妻久久一区二区精品|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专区| 美团外卖猛男男同38分钟| 性欧美video视频另类| 免费无码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a级日本高清免费看|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浮力第一页草草影院 | igao为爱寻找刺激| 欧美第一页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91|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 日本特黄特黄刺激大片免费|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凹凸| www..99557c..com| 欧美怡红院免费全部视频| 国产啪亚洲国产精品无码|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下载| 欧美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拳头交一区二区| 中国美女一级看片| 浮力影院第一页| 国产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 久久九九国产精品怡红院| 精品少妇人妻AV免费久久洗澡| 国内大量揄拍人妻精品視頻|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老师别揉我胸啊嗯上课呢视频| 女人是男人未来1分50秒|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韩国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好多水好硬好紧好爽视频| 亚洲春色另类小说| 69视频免费观看l| 无遮挡边吃摸边吃奶边做|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激情| 欧美亚洲另类视频| 成人午夜性A级毛片免费| 亚洲日本在线电影| 边吃奶边扎下很爽视频| 女人张腿让男桶免费视频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