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讀:羅馬人的帝王祖先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特洛伊戰(zhàn)爭時期,我們一起來看看關(guān)于羅馬人祖先的故事故事吧。
為了奪回美麗的海倫,希臘各城邦國王聯(lián)合起來攻打特洛伊城,祖先這是帝王一場漫長而又殘酷的戰(zhàn)爭,雙方損失都很慘重。故事最后,羅馬希臘人用木馬計,祖先終于攻下了特洛伊城。帝王
那天夜里,故事特洛伊成了一片火海。羅馬特洛伊國王安喀塞斯受了重傷。祖先他的帝王兒子埃涅阿斯帶著一隊戰(zhàn)士將他救出城去,逃往伊達山的故事叢林中。埃涅阿斯親自背著他的羅馬父親,翻過大山,來到海岸邊。他和他的伙伴們砍倒樹木,造了十兒個木筏,然后,他們向命運之神指引的方向駛?cè)ァ?/p>
他們到達色雷斯后,在阿波羅神廟中求得神諭。神諭是這樣寫的:
“你們的種族來自何處,你們的子孫就應(yīng)該在那塊土地上休養(yǎng)生息。”
安喀塞斯王想起很久以前聽他的長輩說過,特洛伊人的祖先來自克里特島。于是,他們決定到那個島上去。
他們的木筏在愛琴海上行駛了兩天,第三天黎明,到達克里特島。可是,當天夜里,埃涅阿斯做了個夢,夢見他從戰(zhàn)火中搶救出來一直帶在身邊的眾神偶像對他說:“埃涅阿斯,阿波羅并沒有叫你們到克里特島來,你們的祖先朱達耳諾斯來自意大利。到那里去罷,你們的子孫將在那塊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繁衍,并成為世界的主人。”
埃涅阿斯醒來之后,把他的夢告訴他的父王,然后,他們重新?lián)P帆駛往意大利。
當他們戰(zhàn)勝重重困難,來到特臘帕尼港灣時,安喀塞斯王離開了人世。埃涅阿斯非常悲痛,他就地掩埋了父親的尸體,然后繼續(xù)向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奧姆駛?cè)ァ?/p>
他們剛離開西西里海岸就遇上大風暴,海上巨浪滔天,木筏在波峰浪谷中顛簸,有3個木筏被巨浪打到巖石上,一部分伙伴葬身海底。這一來,他們只剩下7艘船了。
經(jīng)過許多日日夜夜的漂泊,他們來到臺伯河河口。埃涅阿斯率船隊溯流而上,在一個水流平緩的河灣處停泊,這里便是他們的祖先居住的地方。
拉丁奧姆的國王叫拉丁奴斯,他熱情地接待了埃涅阿斯派去的特使,回贈了許多禮物,并將自己唯一的女兒許配給這位外來的王子。
拉丁奴斯的妻子聽到這個消息后大發(fā)雷霆,因為她想把女兒嫁給呂土勒斯國王杜爾奴斯,拉丁奴斯王一直沒同意。他說神諭告訴他,要為女兒找一個外族夫婿,這個外族人的后裔將會征服世界。
于是,王后便煽動呂土勒斯王杜爾奴斯趕走這些外族人,雙方發(fā)生了戰(zhàn)斗。埃涅阿斯手下人少,無法與杜爾奴斯對抗。他們只好繼續(xù)溯流而上。第二天中午,他們來到巴拉特城,見到了國王厄萬德爾。
國王知道,特洛伊人和他們的祖先是共同的。而且,他曾經(jīng)見過埃涅阿斯的父親安喀塞斯,并與他訂立過盟約,他愿意幫助埃涅阿斯。
厄萬德爾國王年事已高,他派了他那個英勇的兒子率領(lǐng)400人的騎兵支援特洛伊人。并告訴埃涅阿斯,他的鄰國伊特魯立亞人也答應(yīng)隨時支援他們,因為他們那個逃亡的暴君墨占斯躲在杜爾奴斯的王宮里,杜爾奴斯不肯將他交給伊特魯立亞人。
于是,埃涅阿斯又親自去向伊特魯立亞人求援。果然,推翻墨占斯的達爾貢王立刻滿口簽應(yīng),與埃涅阿斯締結(jié)了友好條約,并將他的部隊與特洛伊王子的部隊合并組成聯(lián)軍,用30艘戰(zhàn)船載著裝備精良的士兵順流而下。
然而,正當他們在途中時,杜爾奴斯的軍隊襲擊了特洛伊人的營地。留守營地的特洛伊人拼死抵抗,損失不小,有兩名勇將犧牲了。
在這萬分緊急的關(guān)頭,埃涅阿斯帶領(lǐng)援軍趕到,雙方經(jīng)過激烈的戰(zhàn)斗,各自傷亡慘重。
厄萬德爾的兒子帕拉斯被杜爾奴斯殺死,而那個逃亡的暴君墨占斯父子倆都被埃涅阿斯殺死。
特洛伊盟軍勝利了,他們?yōu)闋奚吲e行了隆重的葬禮,然后準備進軍拉維尼奧姆城。厄萬德爾王的兒子帕拉斯的遺體由1000名士兵護送,用擔架抬著交給他年老的父王。
厄萬德爾王撲在兒子的靈床上痛不欲生,他發(fā)誓要親眼看見埃涅阿斯殺死杜爾奴斯,為他的兒子報仇。
在拉維尼奧姆城里,拉丁奴斯王召集元者們開會,提議割讓一塊土地給特洛伊人建立城池。可是,他們的決定卻遭到杜爾奴斯的堅決反對,他聯(lián)合伏爾斯克女王與特洛伊聯(lián)軍準備決一死戰(zhàn)。
這場戰(zhàn)斗的結(jié)果又是拉丁人慘敗,伏爾斯克女王雖然英勇善戰(zhàn),武藝超人,卻中箭身亡。
杜爾奴斯怒不可遏,他決定單獨向埃涅阿斯個人挑戰(zhàn),勝利者便娶拉丁奴斯王的女兒為妻,用這樣的辦法來結(jié)束這場戰(zhàn)爭。
埃涅阿斯接受了這個建議。
第二天一早,雙方就在拉維尼奧姆城劃定比武場。在比武場的中央,雙方用草坯壘起了各自的神壇和祭壇。
拉維尼奧姆城上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拉丁奴斯國王坐著一輛4匹馬的馬車來到現(xiàn)場,做比武的裁判。
埃涅阿斯和杜爾奴斯同時走到比武場,杜爾奴斯手執(zhí)兩只鑲著寬大槍尖的標槍,埃涅阿斯握著出鞘的劍。這時,一位身穿白衣的神父牽著一頭乳豬和一只母綿羊來到祭壇邊。兩位國王面向東方,往祭壇上撤了面粉和鹽,又斟酒祭上天。
埃涅阿斯舉起劍,向著太陽發(fā)誓:如果杜爾奴斯獲勝,特洛伊人將回到厄萬德爾的城里,再也不同拉丁人交戰(zhàn)。但是,如果社爾奴斯被打敗,兩個民族將締結(jié)永久性聯(lián)盟。但條件是,拉丁奴斯王可以繼續(xù)掌握政權(quán),拉丁人卻要接受戰(zhàn)勝者的信仰,特洛伊人可以進入拉維尼奧姆城,并對它進行改造。
拉丁奴斯王面對蒼天,舉起雙手,鄭重發(fā)誓同意埃涅阿斯提出的全部條件。
這時,神父宰殺了乳豬和母羊,把豬血和羊血澆到祭壇的燭火上。決斗即將開始。
突然,從拉丁人的陣營中飛出一支標槍,刺在一個特洛伊人身上,這人立即倒地身亡。憤怒的特洛伊人怒喊著向?qū)Ψ降年嚑I沖去,雙方戰(zhàn)斗異常激烈。
年老的拉丁奴斯王見剛訂立的協(xié)議被破壞了,他失望地捧起拉丁族的神位離去。
虔誠的埃涅阿斯試圖阻止這場混亂的廝殺,可是,一支飛來的箭射中了他的左臂。部下給他拔出箭,進行包扎。
杜爾奴斯本來就沒有和平誠意,趁此機會登上戰(zhàn)車,揮舞標槍沖入特洛伊人的隊伍中亂砍亂刺。
埃涅阿斯包扎好傷口,他沒有去追趕杜爾奴斯,而是命令部隊立即轉(zhuǎn)而進攻拉維尼奧姆城。他們順利地占領(lǐng)了城池,城里亂成一片,到處是哭喊聲。
杜爾奴斯在城外正殺得起勁,猛然抬頭見城頭上濃煙滾滾,火光沖天,這才知道拉維尼奧姆城已被占領(lǐng)。他趕緊驅(qū)車趕回城下,叫喊埃涅阿斯出來決斗。
埃涅阿斯命令停止戰(zhàn)斗,他從城上走下來,雙方讓出一塊場地,這時,決斗才真正開始。
兩位國王首先互擲標槍,彼此都沒傷著。然后,他們又用劍決斗。斗了幾個回合后,杜爾奴斯的劍折斷了,他被迫轉(zhuǎn)身逃跑。忽然看見前面有一塊巨石,他正企圖舉起那塊巨石投向埃涅阿斯,卻被埃涅阿斯投出的標槍刺中了大腿,他搖晃了一下,便倒在地上。
埃涅阿斯舉劍要往下砍,杜爾奴斯向他求饒,他的手軟了,憐憫之心油然而生。可是,正當他要把劍插回鞘中,突然發(fā)現(xiàn)杜爾奴斯身上佩帶的鑲金武器肩帶是陣亡的帕拉斯的,他仿佛看見厄萬德爾王那老淚縱橫的面孔,頓時怒從心中起,說:“我不能饒了你,現(xiàn)在是帕拉斯借我的手向你討還血債。”
說完,他將利刃刺進杜爾奴斯的胸膛。
拉丁奴斯王一直對埃涅阿斯是友善的,按照他們原先的協(xié)議,他把自己的女兒拉維利亞嫁給年輕的國王,并讓特洛伊人在這里建造他們的城池。
人們認為,當今臺伯河口的古文物發(fā)掘地奧斯丁就是埃涅阿斯所建立的城池遺址。
那以后,戰(zhàn)爭并沒有停止,埃涅阿斯在奴密西奧斯河畔的一次戰(zhàn)役中陣亡。他的兒子阿斯卡尼俄斯繼續(xù)指揮戰(zhàn)斗。
就在埃涅阿斯死后不久,他的兒子就離開位于臺伯河口的奧斯丁城,來到阿爾巴山建立阿爾巴城。先后有12位特洛伊血統(tǒng)的國王統(tǒng)治過這座城。
第12位國王普羅卡斯去世后,理應(yīng)由長子奴彌多爾繼承王位,然而卻被他的弟弟阿姆利尤斯篡奪了。奴彌多爾被流放到很遠的地方去,他的兒子被殺死,女兒則被送到貞女院。
狠毒的阿姆利尤斯甚至沒有放過他兄長的孫子——一對雙胞胎嬰兒,將他們?nèi)釉谝巴狻R恢荒咐锹犚姾⒆拥目蘼暎鼪]有傷害嬰兒,而是把他們叼回窩里,給他們喂奶。這事被一位牧人發(fā)現(xiàn)了,他又把孩子抱回家去交給他的妻子喂養(yǎng),給兄弟倆分別取名叫瑞摩斯和洛摩羅斯。
這兩個孩子在牧人的撫養(yǎng)下長大了,他們健壯結(jié)實,成了勇士。當這兄弟倆搞清楚自己的身世后,便找到他們的祖父奴彌多爾,并幫助他殺死阿姆利尤斯,奪回王位。
奴彌多爾給他的兩個孫子在母狼給他們喂奶的地方建立了一座城池,這就是永恒的羅馬城。至今,羅馬城市仍保留著一座母狼給兩個孩子喂奶的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