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產生于遠古時期,簡短精選作為民間文學的一種形式,它是勞動人民創造的反映自然界、人與自然的神話關系以及社會形態的故事,具有高度幻想性。下面是傳說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簡短一點的神話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故事
從前有一位大將軍,叫做李靖,神話他的傳說夫人生孩子,生下來一個圓圓的故事肉球,在地上滾來滾去,簡短精選李靖說:“這一定是神話個妖怪。”
拿出寶劍來,傳說朝著那肉球一劈,故事真怪,簡短精選那肉球一裂開,神話從里面跳出一個男娃娃來,傳說胖胖的臉,可逗人喜歡了。
李靖看呆了,正不知道該怎么好,一位神仙找他來了。
這位神仙說:“恭喜,恭喜。我知道你生了個男娃娃。這娃娃很了不起,讓我收他當徒弟吧。”
說著,拿出一個鐲子,一塊手帕,交給李靖,“這是我送給徒弟的禮物,這鐲子叫做乾坤圈,這手帕叫混天綾。”這娃娃就是哪吒。
七歲那年,一天天氣熱極了,他到大海里去洗澡,拿著混天綾在水里一晃,就掀起大浪,大浪把東海龍王的水晶宮震得東搖西晃。
龍王嚇了一大跳,就派了一個夜叉上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夜叉鉆出水面一看,原來是個娃娃在洗澡,舉起斧頭就砍。
哪吒可機靈啦,連忙把身于一閃,取下乾坤圈,向夜叉扔去。別看這小小的乾坤圈,它比一座大山還重,正好打中夜叉的腦袋,一下就把他打死了。
龍玉聽說夜又給打死了,氣得一個勁地吹胡子,就叫他的兒子三太子帶上兵,去把哪吒捉來。他的兵是什么呀,是蝦、魚、蚌、螃蟹,哩哩啦啦的一大串。
三太子沖出水面,對哪吒說:“打死我家夜叉的是你嗎?”
哪吒說。“是我,是我。我好好的在洗澡,你家夜叉話不問一句,就拿斧頭劈我,我用乾坤圈碰了他一下,他就死了。他那么大的個兒,怎么一點兒也挨不起打呀?”
三太子蠻不講理,舉起槍就刺,哪吒讓了他好幾次,可是三太子就是不放過他。
哪吒急了,就把混天綾一扔,這混天綾馬上噴出一團團火焰,把三太子緊緊裹住,怎么也逃不掉。哪呢又拿乾坤圈一打,把三太子也打死了,嚇得那些蝦兵蟹將連滾帶爬地鉆到水里去。
三太子一死,就現出原形來了,原來是一條小龍。
哪吒把他拖到岸上,心想:爸爸少一根腰帶,我把這小龍的龍筋抽出來,搓一根腰帶送給爸爸不好嗎?他就把小龍的龍筋一根根的抽了出來,帶回家去。
龍王聽說自己的兒子也被哪吒打死了,又是傷心,又是生氣,就變成一個讀書人的樣子,離開水晶宮,來找李靖了。
龍王氣沖沖地對李靖說;“你生的好兒子,打死了我家夜叉,又打肥我的三太子。”
李靖說;“你弄錯了吧,我的兒子哪吒才七歲,能打死人嗎?”
龍王說:“你不信,就把他找來問一問。”
李靖找了前屋我后屋,又找到花園里,哪兒也沒找著哪吒。原來哪吒躲在一間小屋子里,在搓龍筋呢。
李靖好容易才找到他:“你在這小屋子里做什么?”
哪旺說:“爸爸,我今天打死了一條小龍,抽了他的筋,正在給你搓腰帶呢。”
李靖這才知道哪吒真的闖了大禍。只好帶了他去見龍王。
哪吒看見龍王就說:“老伯伯,請您別生氣。我不是故意打死你家三太子的。他用槍刺我,我讓了他好幾次,可是他還一個勁地追著打我。我沒法兒了,才還了手,不小心把他打死了。您瞧,這是從他身上抽下來的龍筋,還給您就是了。”
龍王看見兒子的龍筋,更加傷心了,就說:“我的兒子能讓你白白打死嗎?我要到天宮去告你的狀。”說完,就乘著云彩上天宮去了。
龍王去天宮告狀,途中又被哪吒打得半死。于是,東海龍王請來三位兄弟,共商報復之計。
第二天,四海龍王 帶領水兵水將興風作浪,水淹陳塘關,要李靖交出哪吒才肯收兵。哪吒想要反擊,遭到李靖的阻攔,并收去哪 吒的兩件法寶。
哪吒為了全城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悲憤自刎。
事后,太乙真人借蓮花與鮮藕為身軀,使哪吒還魂再世。復生后的哪吒手持火尖槍、腳踏風火輪,大鬧龍宮,戰敗龍王,為民除害。
簡短一點的神話故事篇二:“魚死不閉眼”很久以前,苕溪有一個漁夫,以在溪中捕魚為生。他非常貪心,有了千錢想萬錢,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這一天,他又來苕溪捕魚,誰知運氣不好,撈了半天連一條小魚也沒有撈到。
正在懊惱的時候,突然聽見岸上有一個人在喊:“老大,請你幫幫忙,過來擺渡。”
那漁夫抬頭一看,只見岸上站著一個拄拐杖的老頭,心想這種蹺拐兒也不會有多少錢,當即氣呼呼地回答道:“我從早上到現在半天過去了,連一條魚都沒撈到,晚飯還沒有著落,哪里還有閑工夫給你擺渡呀。”
岸上的老頭一聽,當即說:“好吧,那就等你撈到一條魚后再來給我擺渡好了。”說著便舉起拐杖朝漁夫的漁網里一指,嗨,一條大魚立即活蹦亂跳在網里了。漁夫高興極了,馬上撈起那條大魚地進了船艙。
岸上的老頭見漁夫已把魚放進船艙,又喊:“老大,現在總好來幫我擺渡了吧。”
漁夫心里想,這老頭子可能是有點本事,我撈了半日也沒有撈到魚,他拐杖一指我網里就有魚了,待我趁機再多討要點什么。于是他說:“慢慢來,不急不急,等我再撈一條吧。”
岸上的老頭倒也干脆,當即拐杖一指,漁夫又撈到了第二條大魚。
老頭又叫道:“這回該擺渡了吧?”
可漁夫卻假裝沒聽見,老頭又提起拐杖連指幾下,一下子,大魚紛紛撞網,漁夫的船艙里不一會兒就有了十來條大魚。
漁夫接連撈到大魚,心里十分得意,還以為是自己運氣來了,哪還有心思應付岸上的老頭,任憑那老頭怎么叫他,他連理都不理,只顧自己放網捕魚。
這下,岸上的老頭急了,當即用手朝船艙一指,一時間,船艙里的十幾條大魚都“撲通、撲通”跳回了水里,把漁夫急得連連跺腳,差點把漁船都跺翻了。
這一來,漁夫再也撈不到魚了。他覺得岸上的老頭有點古怪,于是把小船劃到對岸去給老頭擺渡。
老頭一拐一拐地上了船,漁夫一看,老頭背了一個錢袋,看起來里面有不少錢。他心里便盤算起來:我魚沒撈到,要兩個擺渡錢也好。于是,他便慢一陣、緊一陣地劃著船,還故意在河中兜了幾個圈。
過了好久,船才靠岸。漁夫伸出手對老頭說:“來,我是靠打魚吃飯的,為你擺渡魚都不打了,你得給我擺渡錢。”
老頭點點頭問他要多少錢,漁夫毫不客氣地說:“剛才劃了半天,少打一船魚,這樣吧,你就付十個銀洋鈿吧。”
老頭點點頭,解下肩上的錢袋,往船上“嘩”地一倒,十塊白花花的銀洋鈿就在漁夫的眼前了。
漁夫十分高興,忙用雙手去抓。可當他的手一碰到那些銀洋鈿,那些銀洋鈿立刻變成了一堆魚鱗。天呀。漁夫愣住了。
那個老頭冷笑著對他說:“你這個貪心鬼呀,擺渡要這么多錢,你這樣的人能發財,除非魚死之后會閉眼。”
說完腳尖一點,便朝天上飛去。漁夫呆住了,這是碰到仙人了呀。他連忙跪倒在船頭上不停地磕頭。
原來,那個老頭就是八仙中的鐵拐李。由于他說了這樣的話,從此,魚死了之后再也閉不了眼了。
簡短一點的神話故事篇三:“杏林春暖”董奉是三國時東吳的一位少年。
這年,他春游來到了廬山。正待領略廬山風光的當兒,忽覺頭昏目眩、渾身顫抖——原來,他發病了。
他暈倒在一棵杏樹下。很快,迷迷糊糊睡著了。
朦朦朧朧,他覺得有人在喂他喝湯。他緩緩睜開雙眼,只見一群十多個素衣少女。正在上上下下為他忙碌著。
“你們是誰?”
“卿卿,嘎嘎,嘻嘻,嗯嗯……”回答他的是銀鈴般的笑聲。
董奉喝了她們喂的湯。只覺病去神來,精神漸漸好轉。這時候,他才意識到眼前的一群素衣少女準是仙女,他站起來與仙女們施了禮,說:“仙子救命之恩,董奉定然回報。”
“嘿嘿……”仙女們仍然笑著回答,“不要回報。少年若回報,就請在廬山上植些杏樹就是了。”
說完,一群素衣少女哪哪喳喳地說笑著,飄飄然飛升到杏樹上,藏匿著稠密的杏花中不見了。
董奉是個心底誠實、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的人。他病好后,當即在鄉民們中間找了些杏核,埋到了土中。
不久,他種的杏核長出了一棵棵小杏苗。
可是,過了些時,他發現長出的小杏苗,有的被牲口吃了,有些被小孩拔了。這使他感到沮喪,臉上罩滿愁云。
“小伙子,不用發愁……”一陣清風送來一位老翁的聲音。董奉一扭身,發現一位鶴發銀髯的老人出現在面前。老人仿佛知曉董奉的心事,當即給他授了個給人看病的神方。并告誡他,給人行醫。分文不取,若看好一個輕病者,讓他在廬山栽植一棵杏樹;若看好一個重病者,讓他在廬山上栽植五棵杏樹。數年之后,豈不杏樹成林?
董奉由老翁指引迷津,并授以神方以后,就在廬山一個山洞中居住下來。一次,他給一位生命垂危的人治愈了病疾。一傳十,十傳百,當地人都知道董奉會看病的消息了。
病人們凡是被董奉看好的,都按董奉的吩咐,在廬山上栽上杏樹。
不出三年載,廬山上遍植杏樹十余萬株。
這一年春天,當和煦的春風把大地點染成一片綠色,廬山的山山嶺嶺上,杏花盛開,那艷態嬌姿,那綽約美容,如雪似玉。一簇簇,一片片,宛若雪海推濤,一層層,一重重,好似銀紗疊嶺。
董奉在桃林里陶醉于杏花濃香之中,只見他前幾年見過的那群素衣少女,裊裊婷婷而來,圍著他翩翩起舞,悠悠吟歌。他們或在杏林中穿梭戲玩,或在杏枝間說笑打鬧,玩得十分有趣、快樂。
此后,董奉常常與仙女們游玩。
廬山一帶的百姓們,見董奉為民消災除病,功名赫赫,便山大伙兒籌資,鑿了一塊玉匾,上寫“杏林春暖”四字,送到了董奉的山洞前。
后來,董奉死后,成了醫神。人們在廬山上給他蓋了一座董奉祠,并把“杏林春暖”的王匾嵌鑲于祠堂的門額上。
至今,眾多中藥店常常掛“杏林春暖”的匾額,就是為紀念董奉這位“醫神”的。
簡短一點的神話故事篇四:青石龍岱山島有一塊岸礁,彎彎曲曲伸向大海,遠遠看去,活像一條石龍,當地漁民都叫它“石青龍”,據說這是被海龍王鎮在這里的青龍的遺骸。
很久以前,青龍在東海龍宮里當侍衛將軍,這位青龍將軍對上有令則行,對下有求必應。有時還變作者漁翁,到岸上察看民情。若是島上田地龜裂,百姓受災,便偷偷吸來東海水,化作雨露,解救民間乾旱之苦。因此,當地百姓都很敬重他。
有一次,玉皇大帝下旨,要在東海水晶宮挑選一名得力將領到天庭任職。海龍王忍痛割愛,把自己最得意的青龍將軍送上去。青龍動身那天,海龍王一直送到海面,并對青龍說道:
“我特地推選將軍榮升,望你到了天庭后,不要忘了東海龍宮這個出生之地。”青龍再三拜謝而去。
青龍上天之后,玉皇大帝封他為靈霄寶殿的值殿將軍。頭幾年,青龍像在東海龍宮一樣,對上下左右應付自如,日子倒也過得不錯。后來,他認識了皇母娘娘身邊的一位宮女白虎星,平時常有接觸,天長日久,雙方漸漸產生了愛慕之情,一見面總是含情脈脈地眉來眼去。但天庭法規森嚴,無法在一起傾訴衷情,日子一長,他倆越來越感到天庭的不zi由。
有一天,青龍星和白虎星在后宮服侍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時,又一次見面了。這一回,他倆見四下無人,便壯著膽搭了腔。兩人真是情投意合,約定在王母娘娘壽筵之夜,眾天神赴蟠桃盛會之際,一同私奔凡間,永結伴侶。
好不容易等到這天,他倆偷偷溜出西天瑤池,急匆匆奔到南天門。正在高興之際,不料從靈霄殿傳來陣陣鐘鼓聲,南天門砰的一聲關上了,四大金剛攔住了他們的去路。
玉皇大帝得知他倆雙雙思凡,偷偷私奔,氣得胡須都翹起來,即令值日功曹將青龍、白虎押來審問。青龍星和白虎星情深意篤,到了這般光景,什么也不怕了,當著玉帝的面,直說出雙方相愛,愿受天規懲罰,只求恩準他倆結為夫婦。這下可更激怒了玉帝,當即傳旨青龍星貶回東海,白虎星罰到凡間。兩星永久分離,不得相會。青龍星懷著悲憤的心情回到了東海龍宮。原以為龍王待他不薄,回到東海以后想再托海龍王出面求情,尋回白虎星。想不到海龍王也是仗勢欺人。上次青龍上天宮,他笑臉相送,拼命奉承。這回青龍回東海,卻一反常態,冷漠得很。他高坐在水晶椅上,淡淡地對青龍說:
“你這一回是違反天規被貶回來的,不能像過去那樣受重用了。念你昔日的功勞,如今派你當一個推潮神,這算不上美差,但也不算虧待你吧。”
青龍拜謝了海龍王,默默地退出水晶宮,從此做起推潮神來。一日推兩潮,苦熬苦撐,沒有出過半點差錯。但他脫不開身,沒法去尋找白虎星,只有苦苦地思念著她。
再說白虎星,被罰到凡間以后,在鎮海一個官宦人家當了侍女。一次,鎮海發了一場大水,房屋沖塌了,人畜淹死了,縣城里是白茫茫一片水世界,許多體順著大水飄到了東海大洋。這官家侍女也被淹得半死,隨著洪水漂呀漂呀,最后被風浪刮到了岱山島的一個沙灘上。不知過了多少辰光,白虎星醒了過來,見身邊站著一個白發老者,一間才知是當地土地救了她。白虎星將自己的悲慘遭遇訴說了一遍,又求土地公公幫她打聽青龍的下落。土地公公很同情他們,悄悄告訴她,青龍星自從被貶回東海,就在這一帶作推潮神。白虎星謝過土地公公,馬上趕去相會.。
一個群星燦爛的夜里,白虎星和青龍星這封患難情侶久別重逢了,他倆又高興又傷心,互相傾吐了別后的苦戀之情。誰知此事被海龍王派來監視青龍星的蟹精看到了,急忙去稟報了海龍王。海龍王一聽發火了:
“好呀。這青龍星、白虎星在天庭違反天條,到我龍宮又觸犯官規,真是罪上加罪呀。”
當即傅下令去將白虎星鎮在岱山島西北面的一座山下,這座山后來叫“白虎山”;將青龍里鎮在岱山島東南面的一塊礁石上,這座礁石后來就叫青龍岸礁。青龍星和白虎星為了zi由和愛情,受盡千辛萬苦,最后又被海龍王壓到山底下,永遠成不了夫婦。可是,百姓根本不賣海龍王的賬,反而更加懷念這封情深意篤的戀人。
島上居民每逢大年三十夜,都要在家里的水缸、米缸、菜櫥上貼上印有龍圖的“青龍紙”,以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