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是字成說老書生常講的話,沒有新的語故意思,比喻聽慣聽厭的事老生常話。那么這個成語是字成出自什么故事呢?下面是小編和你們分享的老生常談的成語故事,一起來看看吧。語故
老生常談
三國時候,事老生常有個名叫管輅的字成人,從小勤奮好學、語故才思敏捷,事老生常 光其喜愛天文。字成十五歲時,語故已熟讀《周易》,事老生常通曉占卜術,字成漸漸有了小 名氣。語故 日子一久,事老生常傳到吏部尚書何晏、侍中尚書鄧颶耳里。
這天,正好 是農歷十二月二十八日,這兩個大官吃飽喝足后,鬧著無聊,便派人 把管輅召來替他們占卜。 管輅早就聽說這兩人是曹操侄孫曹爽的心腹,倚仗權勢,胡作 非為,名聲很不好。他考慮了一會兒,想趁這個機會好好教訓他們一 頓,滅滅他們的威風。
何雖一見管輅,就大聲嚷道:”聽說你的占卜很靈驗,快替我算 一卦,看我能不能再有機會升官發財。另外,這幾天晚上我還夢見蒼 蠅總是叮在鼻子上,這是什么預兆?”
管輅想了一想,說:“從前周公忠厚正直,輔助周成王建國立業, 國泰民安;現在你的職位比周公還高,可感恩你的人很少,懼伯你的 人卻很多,這恐怕不是好預兆。你的夢按照卜術來測,也是個兇相 阿。”
管輅接著又說:“要想逢兇化吉,消災避難,只有多效仿周公等 大圣賢們,發善心,行善事。”
鄧颶一旁聽了,很不以為然,連連搖頭說:“這都是些老生常談, 沒什么意思。”
何宴臉上鐵青,一語不發。 管輅見了,哈哈一笑:“雖說是老生常談的話,卻不能加以輕視 啊。”
不久,新年到了,傳來消息說何宴、鄧輅與曹爽一起因謀反而遭 誅殺。管輅知道后,連聲說:“老生常談的話,他們卻置之不理,所以 難怪有如此下場啊。”
洛陽紙貴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于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于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于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杰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這以后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于寫成了。
《三都賦》受到諒也評,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杰作《兩都賦》相比。由于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釋義:比喻著作有價值,流傳廣
力不從心
釋義: 比喻力量不夠,無法實現愿望。
東漢時,班超受明帝派遣,率領幾十個人現使西域,屢建奇功。然而,班超在古西域經過了27個年頭,年事已高,身體衰弱,思家心切,于是就寫了封信,叫他的兒子捎至漢朝,請求和帝劉肇把他調回。此信未見反應。他的妹妹班昭又上書皇帝,申明哥哥的意思。
信中有這樣的幾句話:“班超和他同去西域的人中,年齡最大,現在已過花甲之年,體弱多病,頭發已白,兩手不遂,耳朵不靈,眼睛不亮,扶著手杖才能走路……如果有淬不及防的暴亂事件發生, 班超的氣力,不能順從心里的意愿了,這樣,對上會損害國家的長治之功,對下會毀壞忠臣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實在令人痛心呀。”
和帝劉肇被深深地感動了,馬上傳旨調班超回漢。班超回到洛陽不到一個月,就因胸脅病加重而支世,終年7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