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塔上的勵志老鼠】
一只四處漂泊的老鼠在佛塔頂上安了家。
佛塔里的小故生活實在是幸福極了,它既可以在各層之間隨意穿越,勵志又可以享受到豐富的小故供品。它甚至還享有別人所無法想象的勵志特權,那些不為人知的小故秘笈,它可以隨意咀嚼;人們不敢正視的勵志佛像,它可以自由休閑,小故興起之時,勵志甚至還可以在佛像頭上留些排泄物。小故
每當善男信女們燒香叩頭的勵志時候,這只老鼠總是小故看著那令人陶醉的煙氣,慢慢升起,勵志它猛抽著鼻子,小故心中暗笑:"可笑的勵志人類,膝蓋竟然這樣柔軟,說跪就跪下了。"
有一天,一只餓極了的野貓闖了進來,它一把將老鼠抓住。
"你不能吃我。你應該向我跪拜。我代表著佛。"這位高貴的俘虜*道。
"人們向你跪拜,只是因為你所占的位置,不是因為你。"
野貓譏諷道,然后,它像掰開一個漢堡包那樣把老鼠掰成了兩半。
【習慣與自然】
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千斤重的大象,這不荒謬嗎?可這荒謬的場景在印度和秦國隨處可見。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將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么掙扎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也不掙扎。
馴虎人本來也像馴象人一樣成功,他讓小虎從小吃素,直到小虎長大。老虎不知肉味,自然不會傷人。馴虎人的致命錯誤在于他摔了交之后讓老虎舔凈他流在地上的血,老虎一舔不可收,終于將馴虎人吃了。
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虎曾經被習慣綁住,而馴虎人則死于習慣(他已經習慣于他的老虎不吃人)。
習慣幾乎可以綁住一切,只是不能綁住偶然。比如那只偶然嘗了鮮血的老虎。
【提醒自我】
有個老太太坐在馬路邊望著不遠處的一堵高墻,總覺得它馬上就會倒塌,見有人向墻走過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墻要倒了,遠著點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著她大模大樣地順著墻根走過去了——那堵墻沒有倒。老太太很生氣:"怎么不聽我的話呢?。"又有人走來,老太太又予以勸告。三天過去了,許多人在墻邊走過去,并沒有遇上危險。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墻根下仔細觀看,然而就在此時,墻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塵磚石中,氣絕身亡。
提醒別人時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時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卻很難。所以說,許多危險來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