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樓角初消一縷霞,浣溪淡黃楊柳暗棲鴉,沙樓釋翻玉人和月摘梅花。角初
笑捻粉香歸洞戶,消縷霞賀析更垂簾幕護窗紗,鑄宋東風寒似夜來些。詞注
作品注釋
①浣溪沙:本唐代教坊曲名,譯賞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浣溪故又名《浣沙溪》。沙樓釋翻上下片三個七字句。角初四十二字。消縷霞賀析分平仄兩體。鑄宋平韻體流傳至今。詞注最早的譯賞是唐人韓偓詞,是浣溪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種異名。
②楊柳暗棲鴉:楊柳幽暗處,棲息著歸林的烏鴉。化用古樂府《楊叛兒》:“楊柳可藏鴉”意謂春色已濃。
③和月:趁著月色。
④捻:摘取。粉香:指梅花的花香,此以花香代替花枝。洞戶:室與室之間相通的門戶。
⑤寒似:寒于。夜來:昨夜。些(sǎ):語助詞。楚辭中往往有將“些”置于語尾之例,如《招魂》日:“魂兮歸來,去君之恒干,何為乎四方些。”夜來:昨天。
作品譯文
樓角上剛剛散去最后一縷晚霞,淡黃色的柳枝上靜靜地棲著幾只烏鴉,美人正乘著月色摘取嫻雅的梅花。
她微笑著,捻著一枝新花,回到深邃的洞房里,又放下簾幕護著窗紗。陣陣料峭的春風吹來,像昨夜一樣寒侵肌膚。
作品賞析
這首小令是一幅初春夕照圖,并以輕淡的筆觸描繪了一位美人傍晚到入夜時的生活片斷。全詞以寫景為主,把美人和月摘梅也作為月夜美景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使整個畫面充滿生氣,美麗迷人,體現出瀟灑脫塵的風致。
開頭出現在畫面上的不是一座高樓的全貌,而是它的一角。這一角紅樓,正具有“動人春色不須多”的藝術魅力。在它上面,一縷晚霞正在消逝。用“初”就是說那一縷霞光,眼看著正在消失,從時間說有個變化的進程,但它是那樣快。不過人卻是看得見,感覺得出來的。總之,這一句不是一幅靜止的畫,它給人以動感。“淡黃楊柳暗棲鴉”。楊柳淡黃,知是初春。“綠柳才黃半未勻”(楊巨源),“看盡鵝黃嫩綠”(姜夔),指的都是初春。在淡黃楊柳之中,有烏鴉棲息其中。這里用了一“暗”字,就更給人以景物清幽之感。但下句境地更美:玉人,本來是美的;月下玉人,更美;月下的梅花,那該是“疏影橫斜”、“暗香浮動”吧。正是“以境襯人”,則月美。花美,人更美了。上闋展現的是一幅清幽澹雅的圖畫,有超塵絕俗之感。
下闋緊承人在月下摘花,輕輕啟開她的心扉。“笑捻粉香歸洞戶”,她要回到房間里去了,手里捻著梅花,臉上笑盈盈的。作品像密封的罐頭,未透出一點味兒,沒有說明這個“笑”是因梅花的清新氣息令人高興而笑,還是想起了旁的什么事情來。
她回到閨房以后,只做了一件事:“更垂簾幕護窗紗”。放下簾幕,使它擋住紗窗,因為東風吹來,比入夜時又冷了一些,為的是使屋子里暖和點。這“寒”的程度的加深,她在室外時就已感覺到,所以才歸戶,垂簾。這緣故移到末句點明,是《浣溪沙》作法上的需要。此調下片首兩句大都用對偶句,末句單承作結,極不易寫好。張炎《詞源》說到詞的“末句最當留意,有有余不盡之意始佳”,所舉擅于此道的詞人中就有賀鑄。賀詞小令的結尾確是不凡,其手法是多樣的。這里“東風寒似夜來些”一句,既綰住上兩句的歸戶與垂簾的人物活動,又回帶上片從霞消到月上這段時間歷程,可稱妙筆。
全詞意境清幽淡雅,朦朧優美,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詞牌簡介
浣溪沙(huàn xī shā),本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紗于若耶溪,故又名《浣沙溪》。上下片三個七字句。四十二字。分平仄兩體。平韻體流傳至今。最早的是唐人韓偓詞,是正體。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仄韻體始于南唐李煜。另有《攤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韻位不變。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又有《小庭花》、《減字浣溪沙》等二十余種異名。
作品格律
浣溪沙 雙調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平韻,后段三句兩平韻,作者:韓 偓
宿醉離愁慢髻鬟 六銖衣薄惹輕寒 慵紅悶翠掩青鸞
中仄中平中仄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羅襪況兼金菡萏 雪肌仍是玉瑯玕 骨香腰細更沈檀
中仄中平平仄仄句中平中仄仄平平韻中平中仄仄平平韻
此調以此詞為正體,若薛詞之少押一韻,孫詞、顧詞之攤破句法,李詞之換仄韻,皆變體也。 前段第二句,韋莊詞“孤燈照壁背窗紗”,孤字平聲,照字仄聲;后段第二句,歐陽炯詞“園中緩步折花枝”,緩字仄聲;第三句,李煜詞“登臨不惜更沾衣”,登這平聲,不字仄聲。譜內可平可仄據此,其余悉參后詞。至《花草粹編》所載李氏一詞,前段第三句“流水飄香乳燕啼”,歷查唐、宋、元諸家平韻詞,此句從無第二、第六字用仄,第四字用平者,李詞誤填,不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