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環結草,關于古人感恩故事以報恩德】
結草與銜環都是古代報恩傳說,出自《左傳》。關于古人感恩故事前者講一個士大夫將其父愛妾另行嫁人,小大全不使殉葬,關于古人感恩故事愛妾已死去父親為替女兒報恩,小大全將地上野草纏成亂結,關于古人感恩故事絆倒恩人敵手;后者講有個兒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黃雀性命,小大全黃雀銜來白環四枚,關于古人感恩故事聲言此環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潔白,小大全身居高位。關于古人感恩故事后將二典故合成一句,小大全比喻受人恩惠,關于古人感恩故事定當厚報,小大全生死不渝。關于古人感恩故事明朝時馮夢龍在《醒世恒言》中寫道:大恩未報,刻刻于懷。銜環結草,生死不負。
【漂母一飯之恩】
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拼命習武,卻仍然無以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饑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為人家漂洗紗絮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飯菜分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韓信深受感動。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后始終沒忘漂母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后以千金相贈。
【知遇之恩】
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弦,鐘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巖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彈了起來。也正在附近躲雨樵夫鐘子期聽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二人因此結為知音,并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知音。
【士為知己者死】
這是春秋末期晉國著名刺客豫讓說,強調感恩報恩。因為對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趙襄子所殺,豫讓認為“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決心刺殺趙襄子為智伯報仇。第一次攻擊失敗以后,他用漆瘡爛身體,吞炭弄啞聲音,殘身苦形,使妻子不識,然后尋找接近趙襄子時機。第二次行刺仍以失敗告終,但是被捕豫讓說:“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義。”他請求趙襄子借衣服讓他砍一刀。趙襄子脫下了貴族華服,豫讓拔劍三躍而擊之,然后伏劍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