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娘子軍》出自《續世說》,娘軍古代漢族文言軼事小說集。文言文原文注《宋史·藝文志》著錄十二卷,釋翻北宋孔平仲撰。娘軍該書仿《世說新語》體例,文言文原文注主要記南北朝至唐五代朝野軼事。釋翻與《世說新語》相比,娘軍《續世說》更重視”發史氏之英華”有較高的文言文原文注史料價值。
作品原文
娘子軍
唐高祖之第三女,釋翻微時嫁柴紹。娘軍高祖起義兵,文言文原文注紹與妻謀日:“尊公欲掃平天下,釋翻吾欲迎接義旗,娘軍同往則不可,文言文原文注獨行懼后害,釋翻何為計?”妻日:“公宜速去。我一婦人,臨時自為計。”紹即間行赴太原。妻乃歸鄠縣,散家財,募女兵,以應高祖。得兵七萬人,與太宗俱圍京城,號日“娘子軍”。京城平,封為平陽公主 。
字詞解釋
1、微時:地位低微時。
2、義兵:反隋的大軍。
3、妻:李淵的第三女。
4、謀:計劃,商量。
5、尊公:您的父親。
6、迎義旗:投奔起義軍。
7、何:什么。
8、公:你。
9、宜:yí,應該,應當。
10、速:趕快。
11、臨:面對、到。
12、計:計謀,策略。
13、間:通假字,通”見“,秘密地,悄悄地。
14、赴:奔赴,投入。
15、鄠(hù)縣:在陜西,今作”戶縣“。
16、太宗:李世民,她的哥哥。
17、平:攻下。
作品譯文
唐高祖(李淵)的第三個女兒,地位低微時嫁給了柴紹。唐高祖率兵起義,柴紹和妻子商量說:“你父親想平定混亂的天下,我想投奔起義軍,一起離開不可行,我獨自走后害怕你有危險,到底應該怎么辦呢?”妻子說:“你最好趕快離開。我一個婦女,到那時自己會有辦法的。”柴紹立刻秘密地趕往太原。于是妻子回到鄠縣,拿出家里的積蓄,組建一支軍隊來呼應唐高祖,士兵有七萬人之多,和李世民(她的哥哥)一齊包圍了京城,自稱是“娘子軍”。京城攻下后,被封為平陽公主。
文言知識
臨。“臨”是個多義詞,相當于“往下看”、“面對”、“到”等。上文“臨時自為,計”中的“臨”,指“到”或“面對”,意為到那時自己會有辦法的。諺語有“平日勿燒香,臨時抱佛腳”,其中“臨時”指到困難的時候。
文化常識
京城
皇宮所在地叫京城。秦朝的京城在咸陽;漢朝的京城在長安,后遷至洛陽;隋朝的京城在大興(今西安);唐朝的京城在長安;清朝的京城在北京。
娘子軍
從歷史上看,首建“娘子軍”的是李淵的第三女——平陽公主。解放前在海南島也建有抗日“娘子軍”。歌劇“紅色娘子軍”也是根據歷史事實創作的。
文言文特殊句式
被動句
原句:京城平
通順語序:京城(被/為)平
譯為:京城被攻下
出處簡介
《續世說》,古代漢族文言軼事小說集。《宋史·藝文志》著錄十二卷,北宋孔平仲撰。該書仿《世說新語》體例,主要記南北朝至唐五代朝野軼事。與《世說新語》相比,《續世說》更重視”發史氏之英華”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孔平仲,生于慶歷四年(1044),字毅父,臨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其兄孔文仲、孔武仲。治平二年(1065)進士,初授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主簿。熙寧三年(1070)后,歷任密州(今河南密縣)教授、秘書省校書郎、衢州軍事推官、秘書省著作郎和虔州(今贛州)騎都尉。元祐二年(1087)戶部侍郎呂公著舉薦升太常博士,后歷任太仆丞校理、江浙提點京西南路刑獄。元祐六年四月充任秘書閣校理、朝奉大夫。紹圣元年(1086),言官參劾他元祐時附和舊黨當權者,因而被削官,出知衡州(今湖南衡陽)。又有人彈劾他不推行常倉法,而被徙官韶州(今廣東韶關)。又因他上書辯解,再貶為惠州(今廣東惠陽)別駕,安置編管于英州(今廣東英德)。徽宗即位,元符三年(1100)七月起用,授朝奉大夫。崇寧元年(1102)十一月任戶部郎中,后改任僉部郎中,提舉永興路(今陜西長安)刑獄、帥鹿延(今陜西鹿縣)、環慶(今延安)等路。大觀元年(1107)黨論再起被罷官,后主管兗州景靈宮(今山東曲阜縣舊縣村北),政和元年(1111)病卒,終年六十八歲。《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