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是分鐘漢語中一種獨特的語言形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源泉。在學習漢語的簡單過程中,掌握成語,既可以豐富漢語詞匯,提高漢語的語言修養,增強漢語的表達能力,下面是語故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一分鐘簡單的成語故事,歡迎閱讀參考。分鐘
戰國末期,各諸侯國連年征戰,語故都想多占土地,分鐘增加實力。簡單秦國將韓、語故魏兩國軍隊打得大敗,分鐘殺死二十四萬人。簡單被殺士兵的語故家屬非常難過,痛不欲生。分鐘從此以后,簡單秦軍經常帶領軍隊,語故攻打韓、魏,到處燒殺掠奪。
后來,秦國攻打魏都大梁沒有成功,就把氣撒到楚國身上。秦將白起率領大軍攻入楚國,將楚頃襄王趕跑,楚地百姓受盡了戰爭之苦。一年之后,白起大軍再次進攻魏都大梁,又沒有攻下。在這種情況下,秦昭王提出與韓、魏兩國修好,三國起兵,共同討伐楚國。
楚王聽到這種情況,非常著急,就派使臣黃歇到秦國求和。
黃歇到了秦國后,就寫了篇文章,向秦昭王說明:“現在秦國的心腹之患是韓、魏兩國,而不是楚國。因為這兩國的百姓被您所殺者數也數不過來,活著的也都無以為生,流離失所。韓、魏兩國同秦國仇深似海,一定會找機會進行報復。您如果聯合韓、魏攻打我們楚國,等于給他們提供發展機會,讓他們強大起來。加上大王的軍隊肯定要借韓、魏兩國之道,一旦他們的軍隊對秦軍發動襲擊,秦軍的失敗會很快到來。所以不如我們兩國聯合起來,共同攻打韓、魏。這樣一來,秦國才能長治久安。”
秦昭王覺得黃歇的話很對,便把白起召回,暫時停止對楚用兵,并與楚國結成了聯盟。
一分鐘簡單的成語故事篇二:勵精圖治的故事公元前74年,西漢大將軍霍光立劉詢為漢宣帝。由于當時宣帝年紀小,因此一切朝政大事都由霍光獨攬,漢宣帝只是個擺設。
霍光雖然掌握著大權,霍氏一門也被封為三侯,但是霍光的老婆仍然感到不滿足。她為了使自己的小女兒成為皇后,竟然勾結御醫殺害了許皇后。霍光為了避免殺身之禍,就利用職權袒護了自己的老婆。
公元前68年,霍光死后,當時的御史大夫魏相建議漢宣帝逐步削弱霍氏的權力。漢宣帝便聽從了魏相的建議,逐步采取措施,最終罷免了霍氏三侯的爵位,并對魏相更加重用,不久就封他為丞相。這更加引起了霍氏家族對魏相的怨恨和害怕,他們計劃假借太后的命令,先殺死魏相,然后再廢棄漢宣帝。漢宣帝得知消息后,馬上行動,將霍氏滿門抄斬。
從此以后,漢宣帝開始親自處理朝政,他決心振奮精神,力圖把國家治理得繁榮富強。(原文是:“宣帝始親萬機,勵精為治。”)漢宣帝在位二十五年,由于他的努力,使得原來衰敗的西漢王朝重新強盛了起來。
一分鐘簡單的成語故事篇三:斬草除根的故事春秋時期,有一次衛國與陳國合兵一處,進攻鄭國。鄭莊公吃了敗仗,就向陳桓公提出兩國講和。陳桓公說什么也不答應,他的弟弟陳五父對他說:“與善良的人親近,與鄰國和睦相處,是最寶貴的東西,不可失去。我看鄭國既然服軟了,就跟他們講和吧。”
聽了弟弟的話,陳桓公很生氣,說:“宋國和衛國國勢強盛,我對它們有幾分畏懼,恐怕它們為難我;可鄭國是一個弱小的國家,我去攻打它,它還能把我怎么樣呢?”于是命令本國軍隊繼續攻打鄭國。
兩年以后,鄭國終于強大起來,派遣軍隊攻打陳國,大獲全勝。陳國的鄰國眼看陳國吃虧,卻不來救助。
人們紛紛議論,說:“陳國國君真是自找苦吃,他長期做惡事不知改悔,當然會有這個結果。古書有言,做惡事容易,但惡事如同燎原的烈火一樣,無法撲滅,最后還會將大禍引到自己頭上。
一分鐘簡單的成語故事篇四:心腹之患的故事春秋時期,越國和吳國是鄰國,越國趁著吳國忙于進攻楚國而經常出兵去襲擊吳國的邊境。吳國被惹煩了,就出兵討伐越國,不料卻吃了敗仗,吳王闔閭也因為受傷而死去。他的兒子夫差繼承吳王之位后,為報父仇,勵精圖治,后來大敗越國,并乘勝攻入了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率領著僅存的五千殘兵敗將退到了會稽,并派人向吳國求和。
吳國的大臣伍子胥對夫差說:“越王勾踐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舉殲滅他,將來一定會后悔。”可是吳王夫差因為這次的大勝而驕傲自滿,根本聽不進伍子胥的勸諫,下令準許越國議和。吳王大勝越國以后,夫差自以為從此可無后顧之憂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晉國、齊國等國家比試比試,分個高下。而這時的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喪國之恥,臥薪嘗膽,越國的國力漸漸恢復起來。伍子胥又規勸夫差說:“勾踐一餐沒有兩味葷菜,哀悼死去的,慰問有病的,將打算有所作為。這個人不死,一定是吳國的禍患。現在吳國有越國在身邊,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鏟除越國,卻一心致力攻打齊國,不是很荒謬嗎?”可吳王還是不聽伍子胥的規勸。由于他連年用兵,結果國力空虛,終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國消滅了。
成語“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變而來,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