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就是簡短作者把想要說明的道理,通過虛構的故事來表達,讓學生從虛構的故事中受到啟發(fā)。下面是有意義的寓短篇文章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簡短有意義的寓言故事,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故事
一天,有位從新疆來的有意義的寓珠寶商人到一戶人家談生意時,看見案頭上壓著一塊半透明的故事石頭,就想用一塊小玉飾換過來,簡短主人沒同意。有意義的寓后來又去談了幾次,故事主人故意把售價提得很高,簡短而且還有附加條件,有意義的寓因而沒有成交。故事
這家的簡短主人心里想:這塊不怎么起眼的石頭居然有人再三想收購,如果將它整修一新,有意義的寓豈不是故事會令人更喜愛?
于是,就用砂紙把這塊半透明的石頭鄭重其事地打磨了一番,還鉆了孔,系上了紅絲帶,顯得圓潤高貴。可是過了一年多,這塊已打磨光亮的玉石仍然沒有人問津,主人百思不解。
后來,那位從新疆返回來的珠寶商又來到這戶人家,看見這塊打磨過的石頭后非常惋惜地說:“這塊石頭其實是一塊很稀罕的寶玉,原有十二個很小的孔,按十二時辰排列,每過一個時辰就會有一個孔變成紅色,依次消失,周而復始。因此,這塊玉石還是一種計算時間的天然儀器。可是,如今這玉石經(jīng)打磨后,不僅份量減輕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變色計時的小孔也被磨掉了,更使這塊玉石的價值大打折扣。原來至少可賣萬元以上,可現(xiàn)在就是一千元也沒幾個人想要了,因為這塊玉石現(xiàn)在不僅太平常了,而且經(jīng)打磨后容易風化變脆,若干年后會逐漸破碎。”說完,這位識貨的新疆人轉身便走了。
這個故事的教訓是深刻的:一是要有識別能力和求教精神,自作聰明往往會弄巧成拙;二是要樸實自然和物盡其用,外表光亮不等于有實用價值。雖說“玉不磨不成器”,可有的玉一磨反而會變成廢石。
簡短有意義的寓言故事篇二:狙公和猴子從前,楚國有個老頭以飼養(yǎng)猴子為生,楚國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給他的猴子們分配任務。
他讓老猴子帶著猴子們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樹的果實。晚上,等猴子們回來了,狙公就逼著猴子們交出它們所采果實的十分之一。光靠著這些猴子采來的果實,他就可養(yǎng)活自己,而且還略有盈余。
有一次幾個猴子覺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場,狙公卻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實,狙公就對它們棍棒相加,一陣毒打。
猴子雖然覺得每天采摘果實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違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問這群猴子:“山里果實累累,難道是狙公親手所種嗎?”
大伙都說:“不是呀,誰都知道這些果樹并沒有什么人去栽種,都是天生的。”
小猴子又問:“既然這樣,我們干嗎靠給狙公做苦力過日子呢?”小猴子話還沒說完,猴子都已經(jīng)恍然大悟。
當天晚上,猴子們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柵欄,弄壞籠子。然后,它們拿上狙公積存的果實,手牽著手跑進了樹林深處,從此再也不回去了。
狙公一覺醒來,才發(fā)覺猴子們都跑光了,他賴以生存的手段沒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餓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圖依賴別人,或者靠剝削別人過活,最終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樣活活餓死的下場。
簡短有意義的寓言故事篇三:喜鵲憐孤很久很久以前,在大慈山的南面有一棵大樹,樹干有兩圍粗,樹枝壯實,樹葉寬大。有兩只喜鵲飛到這棵大樹上忙著筑巢,它們就要做母親了。
過了不久,兩只喜鵲各自生下了小喜鵲,兩個家庭熱熱鬧鬧,日子過得又溫馨又紅火。喜鵲媽媽每天飛出去找食,回來后,一口一口喂給孩子們吃。雖然喜鵲媽媽十分辛苦,可心里覺得很幸福。
過了不久,發(fā)生了一件很不幸的事情。一位喜鵲媽媽在出外覓食時被老鷹叼走了,它再也回不來了。
它那兩個可憐的孩子已經(jīng)一天一夜沒吃東西,也沒見到它們的媽媽回來,失去媽媽的小鵲十分悲哀地哭呀哭呀,那聲音十分凄涼。
小鵲的哭聲傳到鄰居喜鵲家里,這家的媽媽馬上對自己的孩子們說:“你們聽,我們鄰居家的小鵲哭得多傷心啊。我過去看看,你們乖乖地在家呆著別動,等我回來。”
說完,喜鵲媽媽離開了自己的孩子們,很快飛到了喜鵲孤兒的家中。
看到鄰居家的喜鵲媽媽,兩只小鵲哭得更傷心了,它們向喜鵲媽媽哭訴自己失去了媽媽。
鄰居家的喜鵲媽媽憐憫地撫摸著小鵲說:“孩子們,別哭了。今后我就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就是我的孩子。走,到我們家去吧。”
于是喜鵲媽媽把這兩只小鵲一個個叼起來,放進自己的巢里,還囑咐自己的孩子,要好好和這兩只小鵲一起生活、玩耍。現(xiàn)在,它們的家雖然有些擠,但大家相親相愛,過得也很快樂。
失去了媽媽的兩只小鵲受到這家喜鵲媽媽的照顧,它們也把這里當做了自己的家。
喜鵲媽媽的生活負擔增加了一倍,它每天更辛苦了,可它毫無怨言。
喜鵲只是一種鳥類,卻能如此懂得憐憫、愛護弱者,這樣講仁講義。而我們有些人卻毫無人性,不仁不義,因此,他們是連禽獸都不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