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中華一門人文學科,學習歷史能夠讓人了解世界的發展變化,豐富自己的知識積累,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在初中階段的學習尤為重要。下面是上下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千年
漢光武帝靠武力奪取了天下,他手下有批出身豪強地主的上下大將謀臣,都是千年幫光武帝打天下立過功的,其中功勞最大的中華有二十八個。漢光武帝死后,上下他的千年兒子漢明帝劉莊把二十八人的肖像畫在南宮的云臺上,稱為“云臺二十八將”。中華
但是上下在二十八將之外,還有一名大將,千年他的中華名字雖然沒有留在云臺上,在歷史上卻很有名氣。上下他就是千年老當益壯的馬援。
馬援在王莽統治的時候,做過扶風郡(治所在今陜西興平東南)的督郵。有一次,郡太守派他送犯人到長安。半路上,他看犯人哭得挺傷心,就把他們放走了,自己也只好丟了官,逃亡到北地郡躲起來。后來在那邊搞起畜牧業和農業來。
不到幾年工夫,馬援成了一個大畜牧主和地主,有了牛羊幾千頭,還積蓄了幾萬斛糧食。
但是他并不想一直留在那里過富裕生活。他把自己積貯的財產牛羊,分送給他的兄弟朋友。他說:“一個人做個守財奴,太沒有出息了。”
他還說:“男子漢大丈夫,應該有遠大志向。越窮越堅強,越老越健壯。”(文言叫做“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王莽失敗后,馬援投奔漢光武帝,立了很多戰功。
公元44年秋天,馬援從外面打仗回來,有人勸他說:
“您已經夠辛苦的了。還是在家里休養休養吧。”
馬援豪邁地說:“不行,現在匈奴和烏桓還在騷亂,我正要向皇上請求保衛北方。男子漢大丈夫,死應該死在邊疆上,讓別人用馬革裹著尸首送回來埋葬。怎么能老呆在家里跟妻子兒女過日子呢。”
不久,匈奴和烏桓果然接連侵犯北方。漢光武帝派他去守襄國(今河北邢臺西南)。匈奴和烏桓跟漢兵接觸了一下,就逃走了。
北方平定下來不久,南邊五溪(在今湖南、貴州交界的地方)有一個部族,打到了臨沅縣,漢光武帝兩次派兵征討,都被五溪部族打敗。
漢光武帝為了這件事很擔憂。那時候馬援已經六十二歲了,但還是請求讓他帶兵去打仗。
漢光武帝瞧了瞧馬援,見他的胡子都白了,說:“將軍老了,還是別去吧。”
可是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鎧甲,跨上戰馬,雄赳赳地來回跑了一轉。
漢光武帝不禁贊嘆說:“好硬朗的老人家。”就派他帶領馬武、耿舒兩名將軍和四萬人馬去攻打五溪。
馬援的軍隊到了五溪,因為不適應南方的氣候,有好些兵士中暑死去,馬援自己也得了病。有人向漢光武帝挑撥是非,說是馬援指揮錯誤。漢光武帝就派中郎將梁松去責問馬援,并且去監督馬援的軍隊。
梁松是漢光武帝的女婿,一向驕橫自大。梁松的父親原來是馬援的朋友。馬援看不慣梁松那股驕橫勁兒,曾經批評過他,梁松從此記下了恨。
梁松到了五溪,馬援已經害病死了。但是梁松還不肯罷休,向漢光武帝告了一狀,說馬援不但指揮作戰犯了錯誤,而且上次在南方的時候,私下里搜刮了大批珍珠。跟馬援一起的馬武也跟著一起誣陷,說馬援回家時確實裝了整整一車珍珠。
這一下,漢光武帝真的相信了,下令革了馬援的爵位(馬援本來封新息侯),還要追查馬援的罪。
趕到馬援的棺材運到家里,他妻子馬夫人不敢報喪,偷偷地把棺材埋在城外,連以前跟馬援要好的朋友和賓客也不敢上馬家吊喪。
馬夫人親自到宮里向漢光武帝去請罪,漢光武帝怒氣沖沖地把梁松的奏章扔給她。馬夫人一看到奏章,才知道她丈夫受了天大的冤屈。
原來馬援在南方的時候,害了風濕癥。有人告訴他,當地出產的薏苡(音yì-yǐ,又叫米仁)可以治風濕。馬援吃了一點,果然見效,回家的時候,叫人買了一批顆粒大的薏苡,用車裝了帶回來。
梁松、馬武偷眼看到過這些東西,就捕風捉影,把薏苡說成珍珠,告了馬援一狀,害得馬援革了爵位,壞了名譽。
馬夫人一連六次向漢光武帝上奏章申訴。還有一個名叫朱勃的人,聽到馬援的冤屈,也大膽地上了奏章替馬援申冤。
漢光武帝看了馬夫人和朱勃的奏章,才準許馬家把馬援安葬,也不再追查馬援的罪。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內容篇二:硬脖子的洛陽令漢光武帝在鎖壓了綠林、赤眉兩支最大的起義軍之后,接著又消滅割據隴右和蜀地的兩個割據政權,統一了中國。漢光武帝把洛陽作為都城。為了和劉邦建立的漢朝相區別,歷史上把這個王朝稱為“東漢”,或者叫“后漢”。
漢光武帝建立了東漢王朝以后,他知道老百姓對各地豪強爭奪地盤的戰爭早已恨透了,決心采取休養生息的政策。例如減輕一些捐稅,釋放奴婢,減少官差,還不止一次地大赦天下。因此,東漢初年,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漢光武帝懂得打天下要靠武力,治理天下還得注意法令。不過法令也只能管老百姓,要拿它去約束皇親國戚,那就難了。比方說,漢光武帝的大姐湖陽公主就依仗兄弟做皇帝,驕橫非凡,不但她愛怎么著就怎么著,連她的奴仆也不把朝廷的法令放在眼里。
洛陽令董宣是一個硬漢子。他認為皇親國戚犯了法,應該同樣辦罪。
湖陽公主有一個家奴仗勢行兇殺了人。兇手躲在公主府里不出來。董宣不能進公主府去搜查,就天天派人在公主府門口守著,只等那個兇手出來。
有一天,湖陽公主坐著車馬外出,跟隨著她的正是那個殺人兇手。董宣得到了消息,就親自帶衙役趕來,攔住湖陽公主的車。
湖陽公主認為董宣觸犯了她的尊嚴,沉下臉來說:“好大膽的洛陽令,竟敢攔阻我的車馬?”
董宣可沒有被嚇倒,他拔出寶劍往地下一劃,當面責備湖陽公主不該放縱家奴犯法殺人。他不管公主阻撓,吩咐衙役把兇手逮起來,當場就把他處決了。
這一下,差點兒把湖陽公主氣昏過去。她趕到宮里,向漢光武帝哭訴董宣怎樣欺負她。
漢光武帝聽了,十分惱怒,立刻召董宣進宮,吩咐內侍當著湖陽公主的面,責打董宣,想替公主消氣。
董宣說:“先別打我,讓我說完了話,我情愿死。”
漢光武帝怒氣沖沖地說:“你還有什么話可說的。”
董宣說:“陛下是一個中興的皇帝,應該注重法令。現在陛下讓公主放縱奴仆殺人,還能治理天下嗎?用不著打,我自殺就是了。”
說罷,他挺起頭就向柱子撞去。
漢光武帝連忙吩咐內侍把他拉住,董宣已經撞得血流滿面了。
漢光武帝知道董宣說得有理,也覺得不該責打他。但是為了顧全湖陽公主的面子,要董宣給公主磕個頭賠個禮。
董宣寧愿把自己的頭砍下來,怎么也不肯磕這個頭。內侍把他的腦袋往地下摁,可是董宣用兩手使勁撐住地,挺著脖子,不讓把他的頭摁下去。
內侍知道漢光武帝并不想把董宣治罪,可又得給漢光武帝下個臺階,就大聲地說:“回陛下的話,董宣的脖子太硬,摁不下去。”
漢光武帝也只好笑了笑,下命令說:“把這個硬脖子攆出去。”
湖陽公主見漢光武帝放了董宣,心里很氣,對漢光武帝說:“陛下從前做平民的時候,還收留過逃亡的和犯死罪的人,官吏不敢上咱家來搜查。現在做了天子,怎么反而對付不了小小的洛陽令?”
漢光武帝說:“正因為我做了天子,就不能再像做平民時候那么干了。”
結果,漢光武帝不但沒辦董宣的罪,還賞給他三十萬錢,獎勵他執法嚴明。董宣回到官府,把這筆錢全分給了他手下的官員。
以后,董宣繼續打擊不法的豪門貴族。洛陽的土豪聽到他的名聲都嚇得發抖。人們都稱他是“臥虎”(意思是“躺著的老虎”)。
當時,敢于執法的官員除了董宣以外,還有一個管洛陽城門的小官,名叫郅惲(惲音yùn)。
有一次,漢光武帝帶了一批人,到洛陽郊外去打了一天獵,回城的時候,已經是晚上。皇帝的車駕到了上東門,城門早已關了。
隨從打獵的侍從叫管城門的開門,郅惲拒絕了。
漢光武帝親自來到城下,吩咐郅惲開門。不料郅惲說:
“夜里看不清楚,不能隨便開門。”
漢光武帝碰了個釘子,只好繞道到東中門進城。
第二天,漢光武帝正想找郅惲責問,不想郅惲的奏章已經送上來了。奏章上說:“陛下跑到遙遠的山林里去打獵,白天還不夠,直到深夜才回來。這樣下去,國家大事怎么辦?”
漢光武帝看了奏章,就賞給郅惲一百匹布,還把那個管東中門的官員降了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