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文明故事 以德報怨的春秋鄭莊公
鄭莊公是鄭國的國君,在位期間,戰國把鄭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文明使鄭國從一個小國變成春秋初期非常強大的故事國家。
鄭莊公的春秋父親是鄭武公,母親是戰國武姜,弟弟叫叔段。文明
武姜在生鄭莊公的故事時候非常痛苦,所以很不喜歡他。春秋后來武姜又生下了叔段,戰國她很喜歡小兒子,文明從來不考慮大兒子的故事感受。
武姜不管有什么好的春秋事情都想著叔段,就好像自己只有叔段這一個兒子一樣。戰國在鄭武公病重的文明時候,武姜就經常在鄭武公面前說叔段的好話,希望鄭武公能讓叔段當太子繼承王位,但被鄭武公拒絕了。鄭武公去世后,鄭莊公繼承了王位,這讓武姜很不高興。
鄭莊公剛當上國君的時候,武姜就要他將一個叫制邑的地方賜給叔段。莊公沒有答應武姜的請求,因為制邑這個地方的地勢很險要,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它是關系著整個國家安危的軍事要地.
雖然鄭莊公一直向武姜解釋,但武姜還是很生氣,但是沒有辦法強迫鄭莊公,于是就要鄭莊公把另一個非常好的地方——京邑封給叔段。京邑是鄭國的最大的都城,四周不僅有高大的城墻保護著,而且還有眾多的人口和豐富的物產。鄭莊公本來也不愿意的,但看到武姜已經很生氣了,他只好答應了。
鄭莊公將京邑封給弟弟時,朝廷中就有大臣向鄭莊公說:“京邑這個地方比鄭國的都城還要大,不能將它封給您的兄弟啊。否則將來會出問題的。”因為按照當時鄭國的法令規定,所有作為封地的城池,最大的不能超過京城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能超過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過九分之一,而現在京邑的大小遠遠超過了法令規定規模,這是很危險的。
可是鄭莊公卻回答說:“這是我母親提的要求,我這個當兒子的怎么能不聽呢?”
春秋戰國文明故事 信陵君竊符救趙
楚國派兵救趙的同時,魏國也接受了趙國求援的要求。魏安厘王派大將晉鄙(音bǐ) 率兵救趙國。
秦昭襄王一聽到魏、楚兩國發兵,親自跑到邯鄲去督戰。他派人對魏安厘王說:“邯鄲 早晚得被秦國打下來。誰敢去救,等我滅了趙國,就攻打誰。”魏安厘王被嚇唬住了,連忙 派人去追晉鄙,叫他就地安營,別再進兵。晉鄙就把十萬兵馬扎在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 南),按兵不動。
趙國派使者向魏國催促進兵。魏安厘王想要進兵,怕得罪秦國;不進兵吧,又怕得罪趙 國,只好不進不退地停著。趙孝成王十分著急,叫平原君給魏國公子信陵君魏無忌寫信求 救。因為平原君的夫人是信陵君的姐姐,兩家是親戚。
信陵君接到信,三番五次地央告魏安厘王命令晉鄙進兵。魏王說什么也不答應。信陵君 沒有辦法,對門客說:“大王不愿意進兵,我決定自己上趙國去,要死也跟他們死在一起。”
當時,不少門客愿意跟信陵君一起去。
信陵君有個他最尊敬的朋友,叫做侯嬴(音yíng)。信陵君跟侯嬴去告別。侯嬴 說:“你們這樣上趙國去打秦兵,就像把一塊肥肉扔到餓虎嘴邊,不是白白去送死嗎?”
信陵君嘆息著說:“我也知道沒有什么用處??墒怯钟惺裁崔k法呢?”
侯嬴支開了旁人,對信陵君說:“咱們大王宮里有個最寵愛的如姬,對不對?”
信陵君點頭說:“對。”
侯嬴接著說:“聽說兵符藏在大王的臥室里,只有如姬能把它拿到手。當初如姬的父親 被人害死,她要求大王給她尋找那個仇人,找了三年都沒有找到。后來還是公子叫門客找到 那仇人,替如姬報了仇。如姬為了這件事非常感激公子。如果公子請如姬把兵符盜出來,如 姬一定會答應。公子拿到了兵符,去接管晉鄙的兵權,就能帶兵和秦國作戰。這比空手去送 死不是強多嗎?”
信陵君聽了,如夢初醒。他馬上派人去跟如姬商量,如姬一口答應。當天午夜,乘著魏 王熟睡的時候,如姬果然把兵符盜了出來,交給一個心腹,送到信陵君那兒。
信陵君拿到兵符,再一次向侯嬴告別。侯贏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萬一晉鄙接 到兵符,不把兵權交給公子,您打算怎么辦?”
信陵君一楞,皺著眉頭答不出來。
侯嬴說:“我已經給公子考慮好了。我的朋友朱亥(音hài)是魏國數一數二的大力 士。公子可以帶他去。到那時候,要是晉鄙能痛痛快快地把兵權交出來最好;要是他推三阻 四,就讓朱亥來對付他。”
信陵君帶著朱亥和門客到了鄴城,見了晉鄙。他假傳魏王的命令,要晉鄙交出兵權。晉 鄙驗過兵符,仍舊有點懷疑,說:“這是軍機大事,我還要再奏明大王,才能夠照辦。”
晉鄙的話音剛落,站在信陵君身后的朱亥大喝一聲:“你不聽大王命令,想反叛嗎?”
不由晉鄙分說,朱亥就從袖子里拿出一個四十斤重的大鐵錐,向晉鄙劈頭蓋腦砸過去, 結果了晉鄙的性命。
信陵君拿著兵符,對將士宣布一道命令:“父子都在軍中的,父親可以回去;兄弟都在 軍中的,哥哥可以回去;獨子沒兄弟的,都回去照顧他的父母;其余的人都跟我一起救趙 國。”
當下,信陵君就選了八萬精兵,出發去救邯鄲。他親自指揮將士向秦國的兵營沖殺。秦 將王龁沒防備魏國的軍隊會突然進攻,手忙腳亂地抵抗了一陣,漸漸支持不住了。
邯鄲城里的平原君見魏國救兵來到,也帶著趙國的軍隊殺出來。兩下一夾攻,打得秦軍 像山崩似地倒了下來。
秦國多少年來,沒有打過這么一個大敗仗。王龁帶兵敗退,還有二萬名秦兵被趙兵圍困 住,投降了。
信陵君救了邯鄲,保全了趙國。趙孝成王和平原君十分感激,親自到城外迎接他。
楚國春申君帶領的救趙的軍隊,還在武關觀望,聽到秦國打了敗仗,邯鄲解了圍,就帶 兵回楚國去了。
春秋戰國文明故事 田單大擺火牛陣
樂毅出兵半年,接連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東莒縣,莒音jǔ)和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兩個地方。莒城的齊國大夫立齊王兒子為新王,就是齊襄王。樂毅派兵進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戰斗中受傷死了。
即墨城里沒有守將,差點兒亂了起來。這時候,即墨城里有一個齊王遠房親戚,叫做田單,是帶過兵的。大家就公推他做將軍,帶領大家守城。
田單跟兵士們同甘共苦,還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家屬都編在隊伍里,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欽佩他,守城的士氣旺盛起來了。
樂毅把莒城和即墨圍困了三年,沒有攻下來。燕國有人妒忌樂毅,在燕昭王面前說:樂毅能在半年之內打下七十多座城,為什么費了三年還攻不下這兩座城呢?并不是他沒有這個能耐,而是想收服齊國人的心,等齊國人歸順了他,他自己當齊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樂毅。他說:“樂毅的功勞大得沒法說,就是他真的做了齊王,也是完全應該的。你們怎么能說他的壞話。”
燕昭王還真的打發使者到臨淄去見樂毅,封樂毅為齊王。
樂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寧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
這樣一來,樂毅的威信反而更高了。
又過了兩年,燕昭王死了。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單一聽到這個消息,認為是個好機會,暗中派人到燕國去散布流言,說樂毅本來早就當上齊王了。為了討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沒接受稱號。如今新王即位,樂毅就要留在齊國做王了。要是燕國另派一個大將來,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來跟樂毅有疙瘩,聽了這個謠言,就決定派大將騎劫到齊國去代替樂毅。樂毅本來是趙國人,就回到趙國去了。
騎劫當了大將,接管了樂毅的軍隊。燕軍的將士都不服氣,可大伙兒敢怒而不敢言。
騎劫下令圍攻即墨,圍了好幾層。可是城里的田單,早已把決戰的步驟準備好了。
隔了不多天,燕國兵將聽到附近老百姓在談論。有的說:“以前樂將軍太好了,抓了俘虜還好好對待,城里人當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國人把俘虜的鼻子都削去,齊國人還敢打仗嗎?”
有的說:“我的祖宗的墳都在城外,要是燕國軍隊真的創起墳來,可怎么辦呢?”
這些議論傳到騎劫耳朵里。騎劫就真的把齊國俘虜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齊國城外的墳都刨了。
即墨城里的人聽說燕國的軍隊這樣虐待俘虜,全都氣憤極了。他們還在城頭上瞧見燕國的兵士刨他們的祖墳,恨得咬牙切齒,紛紛向田單請求,要跟燕國人拼個死活。
田單還打發幾個人裝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給騎劫送去金銀財寶,說:“城里的糧食已經完了,不出幾天就要投降。貴國大軍進城的時候,請將軍保全我們的家小。”
騎劫高興地接受了財物,滿口答應。
這樣一來,燕軍凈等著即墨人投降,認為用不到再打仗了。
田單挑選了一千多頭牛,把它們打扮起來。牛身上披著一塊被子,上面畫著大紅大綠、希奇古怪的花樣。牛角上捆著兩把尖刀,尾巴上系著一捆浸透了油的葦束。
一天午夜,田單下令鑿開十幾處城墻,把牛隊趕到城外,在牛尾巴上點上了火。牛尾巴一燒著,一千多頭牛被燒得牛性子發作起來,朝著燕軍兵營方向猛沖過去。齊軍的五千名“敢死隊”拿著大刀長矛,緊跟著牛隊,沖殺上去。
城里,無數的老百姓都一起來到城頭,拿著銅壺、銅盆,狠命地敲打起來。
一時間,一陣震天動地的吶喊聲夾雜著鼓聲、銅器聲,驚醒了燕國人的睡夢。大伙兒睡眼蒙朧,只見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腦袋上長著刀的怪獸,已經沖過來了。許多士兵嚇得腿都軟了,哪兒還想抵抗呢?
別說那一千多頭牛角上捆的刀扎死了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隊砍死了多少人,就是燕國軍隊自己亂竄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計其數。
燕將騎劫坐著戰車,想殺出一條活路,哪兒沖得出去,結果被齊兵圍住,丟了性命。
齊軍乘勝反攻。整個齊國都轟動起來了,那些被燕國占領地方的將士百姓,都紛紛起兵,殺了燕國的守將,迎接田單。田單的軍隊打到哪兒,哪兒的百姓群起響應。不到幾個月工夫就收復了被燕國和秦、趙、韓、魏四國占領的七十多座城。
田軍把齊襄王從莒城迎回臨淄,齊國才從幾乎亡國的境地中恢復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