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名詞} > 完本小說 > 《閱江樓記》宋濂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閱江樓記》宋濂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作    者:萬族之劫

狀    態:連載中,加入書架,直達底部

最后更新:2025-05-11 04:31:39

最新章節:后記

作品簡介《閱江樓記》選自《宋文憲公全集》卷七。閱江譯朱元璋稱帝后,樓記下詔于南京獅子山頂修建閱江樓。宋濂釋翻宋濂奉旨撰寫此記。文言文原文注此應制之作頗具特色,閱江譯頗有明代開國氣勢,樓記后入選《古文觀止》。宋濂釋翻二零零一年閱江樓落成,文言文原文注成為繼武漢黃鶴樓、閱江譯岳陽岳陽樓、樓記南昌滕王閣后的宋濂釋翻江南第四大名樓,結束六百年來有記無樓的文言文原文注歷史。

作品原文


閱江樓記


金陵為帝王之州[1]。閱江譯自六朝迄于南唐,樓記類皆偏據一方,宋濂釋翻無以應山川之王氣。逮我皇帝[2],定鼎于茲[3],始足以當之。由是聲教所暨[4],罔間朔南[5];存神穆清[6],與天同體。雖一豫一游[7],亦可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8],自盧龍蜿蜒而來[9]。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于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云[10]。


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秘,一旦軒露[11]。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當風日清美,法駕幸臨[12],升其崇椒[13],憑闌遙矚,必悠然而動遐思。見江漢之朝宗[14],諸侯之述職,城池之高深,關阨之嚴固,必曰:“此朕沐風櫛雨[15]、戰勝攻取之所致也?!敝邢闹畯V[16],益思有以保之。見波濤之浩蕩,風帆之上下,番舶接跡而來庭,蠻琛聯肩而入貢[17],必曰:“此朕德綏威服[18],覃及外內之所及也[19]?!彼内镏h,益思所以柔之[20]。見兩岸之間、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21],農女有捋桑行馌之勤[22],必曰:“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23]?!比f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觸類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樓之建,皇上所以發舒精神,因物興感,無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閱夫長江而已哉?彼臨春、結綺[24],非弗華矣;齊云、落星,非不高矣[25]。不過樂管弦之淫響,藏燕趙之艷姬。一旋踵間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為何說也。


雖然,長江發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26],白涌碧翻,六朝之時,往往倚之為天塹;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逢掖之士[27],有登斯樓而閱斯江者,當思帝德如天,蕩蕩難名[28],與神禹疏鑿之功同一罔極[29]。忠君報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興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記,欲上推宵旰圖治之切者[30],勒諸貞珉[31]。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懼褻也。


——選自《四部叢刊》本《宋學士文集》


詞語注釋
[1]金陵:今江蘇南京市。
[2]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3]定鼎:傳說夏禹鑄九鼎以象九州,歷商周,都作為傳國重器置于國都,后因稱定都或建立王朝為定鼎。
[4]暨:至
[5]罔間朔南:不分北南。
[6]穆清:指天。
[7]一豫一游:謂巡游?!睹献?梁惠王下》:“夏諺曰: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痹ィx同“游”。《晏子春秋.內篇.問下》:“春省耕而補不足者謂之游,秋省實而助不給者渭之豫。”
[8]獅子山:晉時名盧龍山,明初,因其形似狻猊,改名為獅子山。山西控大江,有高屋建瓴之勢,自古以來是南京西北部的屏障,為兵家必爭之地。
[9]盧龍:盧龍山,在今江蘇江寧縣西北。
[10]錫:賜。
[11]軒露:顯露。
[12]法駕:皇帝的車駕。
[13]崇椒:高高的山頂。
[14]江漢之朝宗:《尚書.禹貢》:“江漢朝宗于海?!币庵^江漢等大川以海為宗。
[15]沐風櫛(zhì)雨:即“櫛風沐雨”。風梳發,雨洗頭,形容奔波的辛勞。
[16]中夏:這里指全國。
[17]琛(chēn):珍寶。
[18]德綏:用德安撫。
[19]覃:延。
[20]柔:懷柔。
[21]皸(jūn)足:凍裂腳上的皮膚。
[22]行馌(yè):為田里耕作的農夫送飯。
[23]衽(rèn)席:臥席。意謂有寢息之所。
[24]臨春、結綺:南朝陳后主所建之閣。自居臨春閣,張貴妃居結綺閣,更有望春閣,用以居龔、孔二貴嬪。
[25]齊云:唐曹恭王所建之樓,后又名飛云閣。明太祖朱元璋克平江,執張士誠,其群妾焚死于此樓。故址在舊吳縣子城止。落星:吳嘉禾元年,天桂林苑落星山起三層樓,名曰落星樓。故址在今江蘇南京市東北。
[26]委蛇:亦作“逶迤”,連綿曲折。
[27]逢掖:寬袖之衣,古代儒者所服,因用作士人的代稱。
[28]蕩蕩難名:《論語.泰伯》:“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br />[29]神禹疏鑿之功:指夏禹治水之功。
[30]宵旰(gàn):即“宵衣旰食”,指勤于政務,早起晚食。
[31]勒:刻。貞珉:指碑石。

宋濂

原文

金陵為帝王之州。自六朝迄于南唐,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逮我皇帝,定鼎于茲,始足以當之。由是聲教所暨,罔間朔南;存神穆清,與天同體。雖一豫一游,亦可為天下后世法。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蜿蜒而來。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上以其地雄勝,詔建樓于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云。

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秘,一旦軒露。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當風日清美,法駕幸臨,升其崇椒,憑闌遙矚,必悠然而動遐思。見江漢之朝宗,諸侯之述職,城池之高深,關阨之嚴固,必曰:“此朕沐風櫛雨、戰勝攻取之所致也?!敝邢闹畯V,益思有以保之。見波濤之浩蕩,風帆之上下,番舶接跡而來庭,蠻琛聯肩而入貢,必曰:“此朕德綏威服,覃及外內之所及也?!彼内镏h,益思所以柔之。見兩岸之間、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萬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觸類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樓之建,皇上所以發舒精神,因物興感,無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閱夫長江而已哉?彼臨春、結綺,非弗華矣;齊云、落星,非不高矣。不過樂管弦之淫響,藏燕趙之艷姬。一旋踵間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為何說也。

雖然,長江發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時,往往倚之為天塹;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逢掖之士,有登斯樓而閱斯江者,當思帝德如天,蕩蕩難名,與神禹疏鑿之功同一罔極。忠君報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興者耶?

臣不敏,奉旨撰記,欲上推宵旰圖治之切者,勒諸貞珉。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懼褻也。

作品譯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城邑。從六朝以至南唐,全都是偏安一方,無法與當地山川所呈現的王氣相適應。直到當今皇上,建國定都于此,才足以與之相當。從此聲威教化所及,不因地分南北而有所阻隔;涵養精神和穆而清明,幾乎與天道融為一體。即使一次巡游、一次娛樂,也想到怎樣被天下后世效法。

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獅子山,是從盧龍山蜿蜒伸展而來。長江有如一線長虹,盤繞著流過山腳下?;噬弦驗檫@地方形勢雄偉壯觀,下詔在山頂上建樓,與百姓同享游覽觀景之樂,于是賜給它美妙的名字叫“閱江”。登上樓極目四望,萬千景色次第羅列,千年的大地秘藏,似乎頃刻顯露無遺。這難道不是天地有意造就了美景,以等待一統海內的明君,來展現千秋萬世的奇觀嗎?

每當風和日暖的時候,皇上的車駕降臨,登上山巔,倚著欄桿遠眺,必定神情悠悠而啟動遐想。看見長江漢江的流水滔滔東去,諸侯赴京朝見天子,高深的城池,嚴密固防的關隘,必定說:“這是我櫛風沐雨,戰勝強敵、攻城取地所獲得的啊?!睆V闊的中華大地,更感到想要怎樣來保全它??匆姴暮剖幤鸱?,帆船的上下顛簸,外國船只連續前來朝見,四方珍寶爭相進貢奉獻,必定說:“這是我用恩德安撫、以威力鎮服,聲望延及內外所達到的啊?!彼姆狡нh的邊陲,更想到要設法有所安撫它們。看見大江兩岸之間、四郊田野之上,耕夫有烈日烘烤皮膚、寒氣凍裂腳趾的煩勞,農女有采桑送飯的辛勤,必定說:“這是我拯救于水火之中,而安置于床席之上的人啊?!睂τ谔煜碌睦杳?,更想到要讓他們安居樂業。由看到這類現象而觸發的感慨推及起來,真是不勝枚舉。我知道這座樓的興建,是皇上用來舒展自己的懷抱,憑借著景物而觸發感慨,無不寄寓著他志在治理天下的思緒,何止是僅僅觀賞長江的風景呢?

那臨春閣、結綺閣,不是不華美啊;齊云樓、落星樓,不是不高大啊。但無非是因為演奏了淫蕩的歌曲而感到快樂,或藏匿著燕趙的美女以供尋歡。但轉瞬之間便與無窮的感慨聯結在一起了,我真不知怎樣來解釋它啊。雖然這樣,長江發源于岷山,曲折蜿蜒地流經七千余里才向東入海,白波洶涌、碧浪翻騰,六朝之時,往往將它倚為天然險阻。如今已是南北一家,于是視長江為平安河流,不再用于戰爭了。然而,這到底是誰的力量呢?讀書人有登上此樓觀看此江的,應當想到皇上的恩德有如蒼天,浩浩蕩蕩難以形容它的廣闊,簡直與大禹鑿山疏水拯救萬民的功績同樣地無邊無際。忠君報國的心情,難道還有不油然而生的嗎?

我沒有才能,奉皇上旨意撰寫這篇記文,于是準備將心中替皇上考慮到的晝夜辛勞操持國事最急切之處,銘刻于碑石。至于其它留連光景的言辭,一概略而不言,惟恐有所褻瀆。

作品賞析

文章不作一味的奉迎,在歌功頌德的同時,也意存諷勸。登上閱江樓,覽“中夏之廣,益思有以保之”;見“四隀之遠,益思所以柔之”;見“萬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就是登覽中處處想著國家社稷人民,既“無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閱夫長江而已”。至于那些“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文章確實寫得莊重典雅,委婉含蓄,是一篇頗具時代特色而又有分寸的應制文字。

閱江樓,在今南京獅子山,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詔令所建,建成后,朱元璋常登臨其上覽勝。本文即為宋濂奉詔所寫的一篇歌頌性的散文。

宋濂為明初文官中的重臣,朱元璋頒發的詔令多出其手,實為皇帝的左右手。本文既為奉詔而作,其中自不免存在一些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但作者又能援引歷史上,特別是六朝覆滅的事實,巧妙地達到了“以史為鑒”的目的。寓規勸于敘事,當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宋濂為一代宗師,而且常為明太祖草詔,故其文風莊重渾厚,語言簡潔得體。本文堪稱代表作之一。文中雖多有歌功頌德的套語,但應把它放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來認識。明太祖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轉戰南北,終于推翻了腐朽殘暴的元政權,而且在即位后確實采取了一些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應該說是順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文中提到的“拔諸水火,而登于衽席”,確實也反映了當時的一些實際,不能單純地把它看作是“陳詞濫調”。至于寫到皇帝在登樓時的種種心理活動,雖然是在贊揚“一統之君”,但頗有弦外之音,即為皇帝敲響警鐘,暗寓皇帝要處處關心國事民疾,而不應為觀賞勝景而登臨。特別是在第三段中,作者援引了古代樓閣的往事陳跡,說明了歷史上朝代興亡的教訓,更直截了當地表現出規勸之意。

全文有敘有議,駢散兼備,更顯出作者非凡的功力?!奥暯趟?,罔間朔南,存神穆清,與天同體”,“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秘,一旦軒露”之類的四字句,讀起來鏗鏘有力,頗具音韻美?!敖瓭h之朝宗,諸侯之述職,城池之高深,關阨之嚴固”等五字的排比句,又把當地的氣象萬千的場面盡攝眼底。特別是第二段中的“三思”,更是把人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確實功力不凡。

明太祖 《閱江樓記》

朕聞三皇五帝下及唐宋,皆華夏之君,建都中土?!对姟吩疲骸鞍铉芮Ю铩?,然甸服五百里外,要荒不治,何小小哉。古詩云:“圣人居中國而治四夷”,又何大哉。詢于儒者,考乎其書,非要荒之不治,實分茅胙土,諸侯以主之,天王以綱維之。然秦漢以下不同于古者何?蓋諸侯之國以拒周,始有卻列土分茅之胙,擅稱三十六郡,可見后人變古人之制如是也。若以此觀之,豈獨如是而已乎?且如帝堯之居平陽,人杰地靈,堯大哉圣人,考終之后,舜都蒲坂,禹遷安邑。自禹之后,凡新興之君,各因事而制宜,察形勢以居之,故有伊洛陜右之京,雖所在之不同,亦不出乎中原,乃時君生長之鄉,事成于彼,就而都焉,故所以美稱中原者為此也。孰不知四方之形勢,有齊中原者,有過中原者,何乃不京而不都?蓋天地生人而未至,亦氣運循環而未周故耳。近自有元失馭,華夷弗寧,英雄者興亡疊疊,終未一定,民命傷而日少,田園荒廢而日多。觀其時勢,孰不寒心?朕居擾攘之間,遂入行伍,為人調用者三年。俄而匹馬單戈,日行百里,有兵三千,效順于我。于是乎帥而南征,來棲江左,撫民安業,秣馬厲兵,以觀時變,又有年矣。凡首亂及正統者,咸無所成,朕方乃經營于金陵,登高臨下,俯仰盤桓,議擇為都。民心既定,發兵四征。不五年間,偃兵息民,中原一統,夷狄半寧。是命外守四夷,內固城隍,新壘具興,低昂依山而傍水,環繞半百里,軍民居焉。非古之金陵,亦非六朝之建業,然居是方,而名安得而異乎?不過洪造之鼎新耳,實不異也。然宮城去大城西北將二十里,抵江干曰龍灣。有山蜿蜒如龍,連 絡如接翅飛鴻,號曰盧龍,趨江而飲水,末伏于平沙。一峰突兀,凌煙霞而侵漢表,遠觀近視實體狻猊之狀,故賜名曰獅子山。既名之后,城因山之北半,壯矣哉。若天霽登峰,使神馳四極,無所不覽,金陵故跡,一目盈懷,無有掩者。俄而復顧其東,玄湖鐘阜,倒影澄蒼,巖谷云生而靄水,市煙薄霧而蓊郁,人聲上徹乎九天。登斯之山,東南有此之景。俯視其下,則華夷舸艦泊者檣林,上下者如織梭之迷江。遠浦沙汀,樂蓑翁之獨釣。平望淮山,千巖萬壑,群嶁如萬騎馳奔青天之外。極目之際,雖一葉帆舟,不能有蔽。江郊草木,四時之景,無不繽紛,以其地勢中和之故也。備觀其景,豈不有御也歟?朕思京師軍民輻輳,城無暇地,朕之所行,精兵鐵騎,動止萬千,巡城視險,隘道妨民,必得有所屯聚,方為公私利便。今以斯山言之,空其首而荒其地,誠可惜哉。況斯山也,有警則登之,察奸料敵,無所不至。昔偽漢友諒者來寇,朕以黃旌居山之左,赤幟居山之右,謂吾伏兵曰:赤幟搖而敵攻,黃旌動而伏起。當是時,吾精兵三萬人于石灰山之陽,至期而舉旌幟,軍如我約,一鼓而前驅,斬溺二萬,俘獲七千。觀此之山,豈泛然哉!乃于洪武七年甲寅春,命工因山為臺,構樓以覆山首,名曰閱江樓。此樓之興,豈欲玩燕趙之窈窕,吳越之美人,飛舞盤旋,酣歌夜飲?實在便籌謀以安民,壯京師以鎮遐邇,故造斯樓。今樓成矣,碧瓦朱楹,檐牙摩空而入霧,朱簾風飛而霞卷,彤扉開而彩盈。正值天宇澄霽,忽聞雷聲隱隱,亟倚雕欄而俯視,則有飛鳥雨云翅幕于下。斯樓之高,豈不壯哉!噫,朕生淮右,立業江左,何固執于父母之邦。以古人都中原,會萬國,當云道里適均,以今觀之,非也。大概偏北而不居中,每勞民而不息,亦由人生于彼,氣之使然也。朕本寒微,當天地循環之初氣,創基于此。且西南有疆七千余里,東北亦然,西北五千之上,南亦如之,北際沙漠,與南相符,豈不道里之均?萬邦之貢,皆下水而趨朝,公私不乏,利益大矣。故述文記之。

明太祖——朱元璋 《又閱閱江樓記》

朕聞昔圣君之作,必詢于賢而后興。噫,圣人之心幽哉。朕嘗存之于心,雖萬千之學,獨不能仿。今年欲役囚者建閱江樓于獅子山,自謀將興,朝無入諫者。抵期而上天垂象,責朕以不急。即日惶懼,乃罷其工。試令諸職事妄為《閱江樓記》,以試其人。及至以記來獻,節奏雖有不同,大意比比皆然,終無超者。朕特假為臣言而自尊,不覺述而滿章,故序云。

洪武七年二月二十一日,皇帝坐東黃閣,詢臣某日:京城西北龍灣獅子山,扼險而拒勢,朕欲作樓以壯之,雄伏遐邇,名曰閱江樓。雖樓未造,爾先為之記。臣某謹拜手稽首而曰:臣聞古人之君天下,作官室以居之,深高城隍以防之,此王公設險之當為,非有益而興。土皆三尺,茅茨不剪,誠可信也。今皇上神謀妙算,人固弗及,乃有獅子山扼險拒勢之詔,將欲命工。臣請較之而后舉。且金陵之形勢,豈不為華夷之魁?何以見之?昔孫吳居此而有南土,雖奸操,忠亮,卒不能擅取者,一由長江之天塹,次由權德以沾民。當是時,宇內三分,勁敵豈小小哉?猶不能侵江左,豈假閱江樓之拒勢乎?今也皇上聲教遠被遐荒,守在四夷,道布天下,民情效順,險已固矣,又何假閱江樓之高扼險而拒勢者歟?夫宮室之廣,臺榭之興,不急之務,土木之工,圣君之所不為?;噬习蝸y返正,新造之國,為民父母,協和萬邦,使愚夫愚婦無有謗者,實臣之愿也。臣雖違命,文不記樓,安得不拜手稽首,以歌陛下納忠款而斂興造,息元元于市鄉。乃為歌曰:天運循環,百物禎頒。真人立命,四海咸安。臣歌圣德,齒豁鬢斑。億萬斯年,君壽南山。

作者簡介

宋濂(1310—1381),明代詩人、書法家。字景濂,號潛溪,浙江浦江(今浙江金華)人。出生于金華潛溪(今金華縣傅村鄉),后全家遷居浦江青蘿山下。少時就學于金華聞人夢吉,后慕名至浦江東明精舍從吳萊學,又游學于柳貫、黃晉之門。著有《孝經新說》、《周禮集說》、《潛溪集》、《蘿山集》、《浦陽人物記》等。后人將其詩文合輯成《宋學士全集》75卷。文章不僅風行國內,當時在高麗、安南、日本等國亦廣為流傳。

繼續閱讀
推薦閱讀: 珍惜時間的童 鴻雁不堪愁里 丞相祠堂何處 扣門無犬吠, 著名童話故事 少小雖非投筆 且欲近尋彭澤 朝聞游子唱離 經典幽默故事 圣代即今多雨
《《閱江樓記》宋濂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正文
第1 章 新編童話故事400字
第2 章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
第3 章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
第4 章 且欲近尋彭澤宰,陶然共醉菊花
第5 章 兒童簡短童話故事大全
第6 章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
第7 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
第8 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
第9 章 安徒生童話:新世紀的繆斯
第10 章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
第11 章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
第12 章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
第13 章 03歲經典童話故事:熊爸爸P
第14 章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
第15 章 肯與鄰翁相對飲,隔籬呼取盡余
第16 章 猿啼洞庭樹,人在木蘭舟。全詩
第17 章 兒童喜歡聽的童話故事
第18 章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
第19 章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
第20 章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
第21 章 小袋鼠的童話故事:肚皮上的搖
第22 章 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
第23 章 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
第24 章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
第25 章 童話故事500字大全精選
第26 章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全詩
第27 章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
第28 章 岧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
第29 章 童話的小故事300字
第30 章 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擁薊
第31 章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
第32 章 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云
第33 章 寫一篇童話故事300字左右范
第34 章 獨有鳳凰池上客,陽春一曲和皆
第35 章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
第36 章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
第37 章 有關城堡的童話故事關于城堡的
第38 章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
第39 章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
第40 章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
第41 章 兒童經典童話故事書里的故事
第42 章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
第43 章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
第44 章 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
第45 章 狼和七只小山羊的故事
第46 章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
第47 章 三晉云山皆北向,二陵風雨自東
第48 章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
第49 章 動物的童話故事三年級
第50 章 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
第51 章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
第52 章 鴻雁不堪愁里聽,云山況是客中
第53 章 夸父逐日的故事是怎樣的
第54 章 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全詩
第55 章 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全詩
第56 章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
第57 章 動物和女巫的童話故事
第58 章 關城樹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
第59 章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
第60 章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
第61 章 童話故事:快樂的小雪花的故事
第62 章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全詩
第63 章 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
第64 章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
第65 章 關于環保的故事作文:小草
第66 章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
第67 章 巫峽啼猿數行淚,衡陽歸雁幾封
第68 章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
第69 章 安徒生童話單身漢的睡帽的故事
第70 章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
第71 章 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
第72 章 永懷當此節,倚立自移時。全詩
第73 章 格林的童話故事有哪些
第74 章 洞門高閣靄余暉,桃李陰陰柳絮
第75 章 野哭千家聞戰伐,夷歌數處起漁
第76 章 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
第77 章 關于動物的童話故事:喵星人v
第78 章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
第79 章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
第80 章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
第81 章 經典簡短的兒童童話故事
第82 章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
第83 章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
第84 章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全詩
第85 章 安徒生童話 老上帝還沒有滅亡
第86 章 獨敲初夜磬,閑倚一枝藤。全詩
第87 章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
第88 章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
第89 章 漢朝經典歷史人物的故事
第90 章 岧峣太華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
第91 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
第92 章 報道山中去,歸時每日斜。全詩
第93 章 關于勞動的童話故事簡短的
第94 章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
第95 章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
第96 章 燕臺一望客心驚,笳鼓喧喧漢將
第97 章 小學生童話故事手抄報素材
第98 章 禁里疏鐘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
第99 章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
第100 章 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
第101 章 兒童童話故事800字
第102 章 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
第103 章 北斗兼春遠,南陵寓使遲。全詩
第104 章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
第105 章 著名童話故事有哪些世界著名童
第106 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
第107 章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
第108 章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全詩
第109 章 著名科學家的故事阿基米德
第110 章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
第111 章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
第112 章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
第113 章 有關小雞的童話故事精選
第114 章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
第115 章 何當重相見?樽酒慰離顏。全詩
第116 章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
第117 章 美麗的蝴蝶童話故事大全
第118 章 花徑不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
第119 章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
第120 章 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老狼| 狼人久久尹人香蕉尹人| 日本成人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视频免费播放|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2022麻豆福利午夜久久| 污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大学生秘书胯下吞吐|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ass日本乱妇bbw|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网站| 大香大香伊人在钱线久久下载|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绿巨人晚上彻底放飞自己| 报告夫人漫画画免费读漫画在线观看漫画ag|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久久网| 精品国产v无码大片在线看|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15p| 中国人xxxxx69免费视频| 杨幂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国产午夜小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久久久久人妻| 美妇浑圆硕大高耸美乳| 女性自慰aⅴ片高清免费| 亚洲精品成人片在线观看精品字幕| 538精品在线视频| 月夜直播在线看片www| 国产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址| 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视频| 稚嫩进出嗯啊湿透公交车漫画|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无码的|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久久| 黄色网站在线免费| 插我舔内射18免费视频|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麻豆一区| 3751性欧美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一级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