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李老歪蹲在自家門前的短篇歪脖樹下,挖空心思想發財的中國主意。
這些年為發家致富,民間李老歪可沒少折騰,傳說無奈他頭上一直罩著霉氣星,故事到頭來還是短篇窮光蛋一個。如今他老了,中國折騰不動了。民間李老歪決定想一個好主意,傳說一個不用出力就能讓票子滾滾而來的故事主意。
他的短篇目光落在身邊的歪脖樹上。這是中國棵老榆樹,應該有上百年歷史了。民間它的傳說主干已長到兩人合抱那么粗,可惜主干太短,故事不到一人高就分叉歪向一邊。也許正因為它不能成材,所以它才能長命百歲。現在李老歪看著它,突然眼前一亮,有了。
第二天一早,村人被一陣激烈的鞭炮聲驚醒。出來一看,只見李老歪家門口的那棵歪脖樹披紅掛彩,樹下擺張桌子,桌上擺著供品,插著香燭,李老歪一家人正跪在樹下,極其虔誠地頂禮膜拜。
越來越多的人圍攏來看熱鬧,不知道李老歪這是唱的哪一出戲。
李老歪看看能來的人差不多都來了,就站起身說:“鄉親們,這些天這棵樹一直給我托夢。說它得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已經成了仙樹。它不但可保一方平安,而且可以為人驅魔看病,并要我當它的替身。鄉親們若有大災小病,就來求仙啊。”
大家聽李老歪說完,一起笑著走開,都說這李老歪的腦子不是讓驢踢了就是進水了。不錯,這年頭人們越來越迷信了,但這不等于說你李老歪說什么成仙什么就成了仙啊。青天白日的,胡說八道呢。
可是沒過幾天,就有幾個城里人前來拜樹。拜完以后,一個說自己的頭疼病馬上好了,另一個說他在這邊一拜樹仙,他在醫院難產的老婆立馬就生了個大胖小子。他們歡呼雀躍,給了李老歪不少錢。
村人不屑一顧,說這一定是李老歪雇來的托兒。
又過幾天,吳二娃家的牛丟了,上天入地尋不著。有病亂求醫,最后他將信將疑前來拜樹仙,就見李老歪凈手焚香,然后把耳朵貼到樹上,嘴里嘟嘟噥噥了一陣,說:“此牛在西南方向的一條溝里,趕緊去找吧。”吳二娃撒腿就跑,果然在一條溝里找到了牛。
這件事一時轟動開了,都說樹仙真的靈驗哩。可是村人李虎卻說:“扯吧,純粹是瞎貓碰上個死耗子。”他還指著李老歪說,“既然你家有樹仙,你怎么不讓它運些票子來給你花哩?省得你窮得掉渣兒。”李老歪恨恨地看著李虎說:“李虎,你不要張狂,10天以內,必有大災降到你的頭上。”李虎笑道:“好,我等著。”
說來也怪,第五天,李虎趕輛馬車去拉莊稼,路過南溝時,馬莫名其妙地驚了,馬車翻進溝里,壓斷了李虎一條腿。
此事一出,人們不得不重新打量那棵歪脖樹,重新打量李老歪。看著看著,就看出了神秘,看出了威嚴。他們將自己的體會、猜測和想象加以綜合,再添油加醋,以訛傳訛,一時間李老歪和他的歪脖樹聲名大噪,傳遍了十里八鄉。很快,四面八方都有朝拜者趕來。
李老歪當然沒那么神,城里人的確是他請來的托,吳二娃的牛是他藏在那溝里的,李虎翻車是他故意藏在溝里驚了馬。他更看不了什么病,許多病人都被他給耽誤了,但在“神跡”輝映下,他沒搞掂的事,都被忽略不計了。而他偶爾蒙對了的事情卻被無限放大,歪脖樹的神仙地位竟然漸漸不可動搖了。
李老歪造神成功,每天只消坐在歪脖樹下搖唇鼓舌,就有鈔票進賬。這年春節,他得意忘形地請村人喝酒,宴席在院里擺了十幾桌。來的當然都是信樹仙的人。每人到來都會給樹仙點上一炷香,放上一掛鞭,樹下一時煙霧騰騰,響聲不絕。也合該有事,那榆樹因年代久遠,樹心早已空虛,加上常年煙熏火燎,其中一枝已經干裂,現在人們在樹下這么一鬧騰,加上一陣風吹過,就聽咔嚓一聲,樹冠兜頭落下。不但砸塌了院墻,還砸傷了十幾個人。現場一片混亂。李老歪和家人呼天搶地,忙著把傷者一一送往醫院。
李老歪賠付完所有的醫藥費,又修好院墻,他造神所掙的錢正好歸零。
【篇二】
一天兒子從書房里拿出一本書,說:“爸,我想問你一個問題,就是你真的知道牛奶是怎么來的嗎?牛奶的背后,隱藏著奶牛的多少辛酸。”
奶牛也辛酸?我一時懵了,急忙打開那本書,找到兒子要我看的那一段文字,內容是這樣的——
“牛奶都來自一種叫做奶牛的動物。奶牛之所以產奶,是因為它生小牛了。沒有哪一種哺乳類動物的雌性個體會平白無故地天天從乳 房里向外淌奶。奶牛為什么會生小牛?因為它懷孕了。奶牛為什么會懷孕?因為它被人工授精了……
飲用奶都來自于工廠化的養殖業。乳業流水線上的奶牛,一輩子沒見過公牛,卻不停地生小牛,被擠奶,奶牛甚至根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小牛也見不到母親,一生下來就母子分離,一部分小母牛被人工喂養,重復母親的命運;一部分被賣出去當肉牛;還有一部分進了生化工廠,變成了血清、蛋白和酶。”
讀完這段文字,我突然感到沉重起來。原村莊里的這對老人,拐杖已成了他們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但他們從來不肯放棄勞作。男老人不斷地編織著竹器,女老人一刻也不停地從豬圈忙活到雞圈。他們是一家人,但我打小到大從沒有看見過他們說過一句話,露出過一絲笑臉。
據說,他們早年就分居,原因不詳。幾十年了,雖在同一屋檐下,卻形同陌路,過著井水與河水相安的生活。他們漠然地看著彼此一天天老去,在他們的表情里看不出任何悲喜,任何隱憂,仿佛,他們就是一次錯誤結合之后的永遠不可修正。
很多人揣測過他們的生活,但誰也無法判斷事實的真 相。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九十高齡的女老人熬不過凜冽的寒風,她安靜地離開了。在男老人的臉上,依舊探尋不到與悲傷有關的任何信息。他的胡子全白了,戴著棉帽,穿著寬大的棉衣,兩只手深深地彼此相握著躲進袖子里。他眼神空洞地看著忙忙碌碌的兒子們,不問不聞的表情有點讓兒孫們難過,小兒子忍不住地對他說,媽走了。他看了他一眼,依舊什么話也不說。
晚上,意外地傳來男老人也過世了的消息。
兩口漆黑的棺材并排地躺在一起,此刻,他們之間再沒有了任何的別扭。冥冥中,似是上天的完美安排,他們的相守,終是要以這樣一種方式來得到世人的認同。他們之間的所有過往,皆被這突然的安排沖淡了,忘記曾經的隔膜,他們的一生,可以當成一段關于愛情的永恒贊歌。
明月短松處,枯草連天長,他們的墳墓并列在一起,凝重地注視著綿綿的山脈。子孫們興奮地為他們樹碑立傳,墓碑上銘刻著他們平凡而偉大的一生,滿目的贊譽之詞。
印象最深的是,赫然書寫著他們夫妻恩愛和睦、相敬如賓、舉案齊眉。這是一個多么華麗的謊言啊,居然被莊重地刻在這里。多年以后,后來者將深信不疑,這里長眠著一對楷模夫妻。無論他們生前的德行,還是死后的效行,都值得人們歌頌和學習。
村莊里的人們早已忘記了他們之間曾經的別扭,但他們一定記得,這兩個高壽的老人在同一天老去。這是一件值得人們津津樂道很久的美事,尤其是他們的后代,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證明一個家族曾經的造化。
盡管他們在世時彼此難容,一直以不妥協不讓步的姿態相對,但就在他們同時死去的那一天,他們的子孫們就有了大膽的設想。用一種假設中的美好去代替難以言說的隱情,在鐵定的結局里,所有的過程都那么不值一提。
于是,謊言披上了華麗的外衣。它們真實地站在那里,站成永恒的姿勢。
來,每一滴牛奶,都是值得敬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