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作為一門古老的中華學科,在現(xiàn)代歷史教學中,需要年輕的教學方式,而一直作為傳授歷史知識的重要載體之一的歷史故事,在歷史課程的教學實踐中便承擔著傳播年輕教學方式的使命。下面是上下事梗短篇文章網(wǎng)小編為您整理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千年
在各個藩鎮(zhèn)中,淮西是上下事梗個頑固的割據(jù)勢力。公元820xx年,千年淮西節(jié)度使吳少陽死去,中華他的上下事梗兒子吳元濟自立。唐憲宗發(fā)兵征討淮西,千年但是中華他派去的統(tǒng)帥,不是上下事梗腐朽的官僚,就是千年自己另有企圖。結(jié)果,中華花了整整三年工夫,上下事梗費了大量財力,千年都失敗了。朝廷官員都認為不能再打下去,大臣裴度卻認為淮西好比身上長的毒瘡,不可不除。唐憲宗拜裴度做宰相,決心繼續(xù)征討淮西。
公元820xx年,朝廷派李愬擔任唐州(今河南唐河)等三州節(jié)度使,要他進剿吳元濟的老巢蔡州(今河南汝南)。
唐州的將士打了幾年仗,都不愿再打,聽到李愬一來,有點擔心。李愬到了唐州,就向官員宣布說:“我是個懦弱無能的人,朝廷派我來,是為了安頓地方秩序。至于打吳元濟,不干我的事。”
這個消息傳到吳元濟那里。吳元濟打了幾次勝仗,本來就有點驕傲,聽到李愬不懂得打仗,更不把防備放在心上了。
以后,李愬一點不提打淮西的事,唐州城里有許多生病和受傷的兵士,李愬一家家上門慰問,一點官架子也沒有。將士們都很感激他。
有一次,李愬的兵士在邊界巡邏,碰到一小股淮西兵士,雙方打了一陣,唐軍把淮西兵士打跑了,還活捉了淮西軍的一個小軍官丁士良。
丁士良是吳元濟手下的一名勇將,經(jīng)常帶人侵犯唐州一帶,唐軍中很多人都吃過他的虧,非常恨他。這一回活捉了他,大伙都請求李愬把他殺了,給死亡的唐軍兵士報仇。
將士們把丁士良押到李愬跟前。李愬吩咐兵士松了他的綁,好言好語問他為什么要跟吳元濟鬧叛亂。丁士良本來不是淮西兵士,是被吳元濟俘虜過去的,見李愬這樣寬待他,就投降了。
李愬靠丁士良的幫助,打下了淮西的據(jù)點——文城柵和興橋柵,先后收服了兩個降將,一個叫李祐,一個叫李忠義。李愬知道這兩人都是有勇有謀的人,就推心置腹地信任他們,跟兩人秘密討論攻蔡州的計劃,有時討論到深更半夜,李愬手下的將領為了這件事都很不高興,軍營里沸沸揚揚,都說李祐是敵人派來做內(nèi)應的。有的還有憑有據(jù)地說,捉到的敵人探子,也供認李愬是間諜。
李愬怕這些閑話傳到朝廷,讓唐憲宗聽信了這些話,自己要保李愬也保不住了,就向大家宣布說:“既然大家認為李愬不可靠,我就把他送到長安去,請皇上去發(fā)落吧。”
他吩咐兵士把李祐套上鐐銬,押送到長安,一面秘密派人送了一道奏章給朝廷,說他已經(jīng)跟李祐一起定好攻取蔡州的計劃,如果殺了李祐,攻蔡州的計劃也就吹了。
唐憲宗得到李愬的密奏,就下令釋放李祐,并且叫他仍舊回到唐州協(xié)助李愬。
李祐回到唐州,李愬見了他,高興極了,握著他的手說:“你能安全回來,真是國家有福了。”說著,立刻派他擔任軍職,讓他攜帶兵器進出大營。李祐知道李愬千方百計保護他,感動得偷偷地痛哭。
沒多久,宰相裴度親自到淮西督戰(zhàn)。原來,各路唐軍作戰(zhàn)都有宦官監(jiān)陣,將領沒有指揮權(quán)。打勝仗是宦官的功勞,打敗仗卻輪到將領挨整。裴度到了淮西,發(fā)現(xiàn)這個情形,立刻奏請?zhí)茟椬冢鸦鹿俦O(jiān)陣的權(quán)撤消了。將領們聽到這個決定,都很興奮。
李祐向李愬獻計說:“吳元濟的精兵都駐扎在洄曲(今河南商水西南)和四面邊境上,守蔡州的不過是一些老弱殘兵。我們抓住他的空隙,直攻蔡州,活捉吳元濟是沒問題的。”
李愬把這個計劃秘密派人告訴裴度。裴度也支持他,說:
“打仗就是要出奇制勝,你們看看辦吧。”
李愬命令李祐、李忠義帶領精兵三千充當先鋒,自己親率中軍、后衛(wèi)陸續(xù)出發(fā)。除了李愬、李祐幾個人,誰也不知道到哪里去。有人偷偷問李愬,李愬說:“只管朝東前進。”
趕了六十里地,到了張柴村。守在那兒的淮西兵毫無防備,被李祐帶的先鋒部隊全部消滅。李愬占領了張柴村,命令將士休息一會,再留下一批兵士守住張柴村,截斷通往洄曲的路。一切安排妥當,就下令連夜繼續(xù)進發(fā)。
將領們又向李愬請示往哪里去,李愬這才宣布:“到蔡州去,捉拿吳元濟。”
將領中有一些是在吳元濟手里吃過敗仗的,一聽到這個命令,嚇得臉色都變了。監(jiān)軍的宦官特別膽小,急得哭了起來,說:“我們果然中了李祐的奸計了。”
這個時候,天色黑洞洞的,北風越刮越緊,鵝毛般的大雪越下越密。從張柴村通往蔡州的路,是唐軍從來沒走過的小道。大家暗暗叫苦,但是,李愬平日治軍很嚴,誰也不敢違抗軍令。
半夜里,兵士們踏著厚厚的積雪,又趕了七十里,才到了蔡州城邊。正好城邊有一個養(yǎng)鵝、鴨的池塘,鵝鴨的叫聲,把人馬發(fā)出的響聲掩蓋過去了。
李祐、李忠義吩咐兵士在城墻上挖了一個個坎兒,他們帶頭踏著坎兒爬上城,兵士們也跟著爬上去。守城的淮西兵正在呼呼睡大覺,唐軍把他們殺了,只留著一個打更的,叫他照樣敲梆子打更。接著,打開城門,讓李愬大軍進城。
大軍到了內(nèi)城,也照這個辦法順利地打進了城,內(nèi)城里的淮西軍一點也沒有發(fā)覺。
雞叫頭遍的時候,天蒙蒙亮了,雪也止了。唐軍已經(jīng)占領了吳元濟的外院,吳元濟還在里屋睡大覺呢。有個淮西兵士發(fā)現(xiàn)了唐軍,急忙闖進里屋報告吳元濟說:“不好了,官軍到了。”
吳元濟懶洋洋躺在床上不想起來,笑著說:“這一定是犯人們在鬧事,等天亮了看我來收拾他們。”
剛說完,又有兵士氣急敗壞地沖進來說:“城門已經(jīng)被官軍打開了。”
吳元濟奇怪起來,說:“大概是洄曲那邊派人來找我們討寒衣的吧。”
吳元濟起了床,只聽見院子里一陣陣吆喝傳令聲:“常侍傳令啰……”(常侍是李愬的官銜)接著,又是成千上萬的兵士的應聲。吳元濟這才害怕起來,說:“這是什么常侍?怎么跑到這兒來傳令?”說著,帶了幾個親信兵士爬上院墻抵抗。
李愬對將士說:“吳元濟敢于頑抗,是因為他在洄曲還有一萬精兵,等待那邊來援救。”
駐洄曲的淮西將領董重質(zhì),家在蔡州。李愬派人慰撫董重質(zhì)的家屬,派董重質(zhì)的兒子到洄曲勸降。董重質(zhì)一看大勢已去,就親自趕到蔡州向李愬投降了。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梗概篇二:甘露事件從唐穆宗以后,唐朝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擁立的。這樣一來,宦官的權(quán)力就更大了,連皇帝的命運都掌握在他們的手里,還有誰敢跟他們作對呢?
唐文宗李昂(穆宗的兒子)即位的第二年,各地推薦的舉人到京都應試。有一個舉人叫做劉蕡(音fén),在試卷里公開反對宦官掌權(quán),認為要國家安定,應該排斥宦官,把政權(quán)交給宰相,把兵權(quán)交給將帥。
這份考卷落在幾個考官手里,考官們傳來傳去地看,贊不絕口,覺得不但文采好,而且說理精辟,是篇難得的好文章。但是到了決定錄取的時候,誰也不敢表示態(tài)度,因為錄取了劉蕡,得罪了宦官,他們的位子也就保不住了。
結(jié)果,跟劉蕡一起來投考的二十二人都中了,劉蕡卻落了選。劉蕡是大家公認的杰出人才,這次因為說了些正直話落選,大家都覺得委屈了他。中選的舉人說:“劉蕡落選,我們倒中了榜,太叫人慚愧了。”
唐文宗在宦官操縱之下過日子,自己也很氣惱,他一心一意想除掉宦官。有一次,唐文宗生了一場病,急于找醫(yī)生。正好宦官頭子李守澄手下有個官員叫做鄭注,精通醫(yī)道。王守澄把他推薦給唐文宗治病。文宗服了他的藥,果然病一天天好了起來。唐文宗很高興,召見鄭注,發(fā)現(xiàn)鄭注口齒伶俐,像是個有才干的人,就把他提拔為御史大人。
鄭注有個朋友李訓,原是個很不得志的小官員,聽到鄭注受到朝廷重用,就帶了一些禮物求見鄭注。鄭注正好想找個幫手,就請王守澄把李訓推薦給文宗。李訓也得到文宗的信任,后來,竟被提升為宰相。
李訓、鄭注兩人取得了唐文宗的信任,文宗把自己想除掉宦官的心事告訴他們。他們就跟文宗秘密商量,想法削弱王守澄的權(quán)。他們打聽到王守澄手下有個宦官仇士良,跟王守澄有矛盾,就請文宗封仇士良為左神策中尉,帶領一部分禁衛(wèi)軍。
接著,李訓又解除了王守澄的兵權(quán)。王守澄失了兵權(quán),就容易擺布了。最后,唐文宗給王守澄一杯毒酒,把他殺了。
去了王守澄,接下來就要除掉仇士良了。李訓經(jīng)過一番策劃,聯(lián)絡了禁衛(wèi)軍將軍韓約,決定動手。公元835年的一天,唐文宗上朝的時候,韓約上殿啟奏,說禁衛(wèi)軍大廳后院的一棵石榴樹上,昨天夜里降了甘露。
原來,封建王朝是最講迷信的,天降甘露被認為是好兆頭。李訓當即帶領文武百官向文宗慶賀,還請?zhí)莆淖谟H自到后院觀賞甘露。
唐文宗命令宰相李訓先去察看。李訓裝模作樣到院子里去兜了一轉(zhuǎn)回來說:“我去看了一下,恐怕不是真的甘露,請陛下派人復查。”
唐文宗又命令仇士良帶領宦官去觀看。仇士良叫韓約陪著一起去。韓約走到門邊,神情緊張,臉色也發(fā)白了。仇士良發(fā)現(xiàn)這個情況,覺得奇怪,問韓約說:“韓將軍,您怎么啦?”
正說著,一陣風吹來,吹動了門邊掛的布幕。仇士良發(fā)現(xiàn)布幕里埋伏了不少手拿明晃晃武器的兵士。
仇士良大吃一驚,連忙退出,奔回唐文宗那里。李訓看到仇士良逃走,立刻命令埋伏的衛(wèi)士趕上去。哪知道仇士良和宦官們已經(jīng)把文宗搶在手里,把他拉進軟轎,抬起就走。
李訓趕上去,拉住文宗的轎子不放,一個宦官搶前一步,朝李訓劈胸一拳,把他打倒在地。仇士良趁機扶著文宗的軟轎,進內(nèi)宮去了。
李訓預謀失敗,只好從小吏身上討了一件便衣,化裝逃走。仇士良立即派兵出宮,大規(guī)模逮捕一些參加預謀的官員,把他們?nèi)細⒑Α@钣枛|奔西逃,走投無路,在路上被殺。鄭注正從鳳翔帶兵進京,得到消息,想退回鳳翔,也被監(jiān)軍的宦官殺死。
唐文宗和李訓、鄭注策劃的殺宦官的計謀徹底失敗,在這次事變后受株連被殺的一千多人。歷史上把這個事件稱為“甘露之變”。
從這個事件后,宦官把唐文宗嚴密監(jiān)視起來,唐文宗的日子更不好過。過了五年得病死去。仇士良立文宗的兄弟李炎即位,這就是唐武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