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觀潮》是觀潮南宋文人周密的經(jīng)典作品,節(jié)選自《武林舊事》第三卷。周密本文通過描寫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文言文原文注潮來時、釋翻潮頭過后的觀潮景象,以及觀潮的周密盛況,將自然美、文言文原文注人情美巧妙地交織在一起,釋翻用十分精練的觀潮筆墨,分四段描繪出海潮的周密壯觀景象,水軍演習(xí)的文言文原文注動人情景,弄潮健兒的釋翻英姿颯爽和觀潮人群的驚嘆不已,使讀者身歷其境。觀潮
這篇短小精悍的周密文言文贊美了錢塘江大潮的奇特、雄偉、文言文原文注壯觀,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真摯感情。
本文現(xiàn)已被人民教育出版社列入八上語文28課。
作品原文
觀潮
浙江之潮1,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2。方其遠出海門3,僅如銀線4;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5,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6,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7。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8,艨艟數(shù)百9,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10,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11,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12,水爆轟震13,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14,僅有“敵船”為火所焚15,隨波而逝16。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17,皆披發(fā)文身18,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19,出沒于鯨波萬仞中20,騰身百變21,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而豪民貴宦,爭賞銀彩。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22,珠翠羅綺溢目23,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24,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也25。禁中例觀潮于天開圖畫,高臺下瞰,如在指掌。都民遙瞻黃傘雉扇于九霄之上,真若簫臺蓬島也。
詞句注釋
重要解釋
1.浙江:就是錢塘江。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從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既望,農(nóng)歷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其遠出海門:當潮從入海口涌起的時候。方,當…時。其,代詞,指潮。出,發(fā)、起。海門,浙江入??冢抢飪蛇叺纳綄χ胖?。
4.僅如銀線: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僅,幾乎,將近。
5.既而:不久。
6.玉城雪嶺:形容泛著白沫的潮水像玉砌的城墻和白雪覆蓋的山嶺。際天:連接著天。
7.沃日(wò rì):沖蕩太陽。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沖蕩。
8.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這兩句詩是《浙江觀潮》一詩里的句子,意思是,海水涌起來,成為銀子堆砌的城郭;浙江橫著,潮水給系上一條白玉的腰帶?!啊且病保壕褪侵高@樣的景象。
9.每歲京尹(yǐn)出浙江亭教閱水軍:每年(農(nóng)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教閱水軍。歲,年。京尹,京都臨安府(今浙江杭州)的長官。浙江亭,館驛名,在城南錢塘江岸。
10.艨艟(méng chōng):戰(zhàn)船。
11.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演習(xí)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盡,窮盡。五陣,指兩、伍、專、參、偏五種陣法。
12.乘騎(chéng jì)弄旗標槍舞刀:乘馬、舞旗、舉槍、揮刀。騎,馬。弄,舞動。標,樹立、舉。
13.略不相睹:彼此一點也看不見。睹,看。
14.水爆:水軍用的一種爆炸武器。
15.一舸無跡(yì gě wú jì):一條船的蹤影也沒有了。舸,船。
16.敵船:指假設(shè)的敵方戰(zhàn)船。
17.逝:去,往。
18.吳兒善泅(qiú)者數(shù)百:幾百個擅于泅水的吳地健兒。吳地即今江蘇、浙江一帶。因春秋時為吳國之地,故稱。善,善于。泅,游泳、浮水(可不翻譯)
19.披發(fā)文(wén)身:披散著頭發(fā),身上畫著花紋。文,動詞,畫著文彩。
20.溯(sù)迎而上:逆流迎著潮水而上。溯,逆流而上。而,表修飾。
21.鯨波萬仞(rèn):萬仞高的巨浪。鯨波,巨浪。鯨所到之處,波濤洶涌,所以稱巨浪為鯨波。萬仞,形容浪頭極高,不是實指。
22.騰身百變:翻騰著身子變換盡各種姿態(tài)。
23.江干(gān):江岸。
24.珠翠(cuì)羅綺(qǐ)溢目:滿眼都是華麗的服飾。珠翠羅綺,泛指婦女的首飾和游人的華麗衣服。溢目,滿眼。
25.倍穹(qióng):(價錢)加倍的高。穹,動詞,高;倍,形容詞,指很多倍。
26.而僦(jiù)賃(lìn)看幕: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而,表轉(zhuǎn)折。僦、賃,都是租用的意思??茨?,為觀潮而特意搭的帳棚。
27.雖席地不容間也: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容。許,使。間(jiān)空間。雖,即使。席地,一席之地,僅容一個座位的地方。
其余解釋
偉:雄偉。
觀:景觀。
為:是。
既而:不一會兒,形容時間極短。
是也:指這樣的景象。
教閱:教練、檢閱(可不翻譯)。
于:在。
如:好像
履(lǚ):動詞,踩。
倏爾(shū ěr):忽然。
崩山:山倒塌。
則:連......都。
為:介詞,被。
以:憑、靠。
夸:顯示。
塞途(sè tú ):堵塞(dǔ sè)道路,形容人多擁擠。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楊誠齋詩云“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者是也。
每歲京尹出浙江亭教閱水軍,艨艟數(shù)百,分列兩岸;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爾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煙消波靜,則一舸無跡,僅有“敵船”為火所焚,隨波而逝。
吳兒善泅者數(shù)百,皆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而僦賃看幕,雖席地不容間也。
白話譯文
錢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偉的景象。從農(nóng)歷(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時候)。當潮遠遠地從浙江入??谟科鸬臅r候,(看上去)幾乎像一條(橫畫的)銀白色的線;不久,潮水漸漸近了,就像玉城雪嶺一般的潮水連天涌來,聲音大得像雷霆萬鈞,震撼天地,激揚噴薄,吞沒天空,沖蕩太陽,來勢極其雄偉豪壯。楊萬里的詩中說的“海涌銀為郭,江橫玉系腰”描寫的就是這樣的景象。
每年(農(nóng)歷八月),京都臨安府長官來到浙江亭校閱水軍,數(shù)百條戰(zhàn)船分列兩岸;然后演習(xí)五陣的陣勢,忽而疾駛,忽而騰起,忽而分,忽而合,極盡種種變化,同時有在水面上乘馬、舞旗、舉槍、揮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樣。忽然黃色的煙霧四面騰空而起,人和物彼此一點兒也看不見了,(只聽得)水爆的轟鳴聲,聲音如同山塌了一樣。(等到)煙霧消散,水面又恢復(fù)了平靜,卻連一條船的蹤跡也沒有了,只剩下被火燒毀的“敵船”,隨著波浪流走了。
幾百個善于游泳的吳中健兒,都披頭散發(fā),渾身畫著花紋,手里拿著用絲綢縫制的十面大彩旗,爭相奮力迎潮而上,(他們的身影)在萬仞高的驚濤駭浪中沉浮,翻騰著身子變換著各種姿態(tài),而旗尾卻一點也不被水沾濕,憑借這種(表演)來顯示他們(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間,滿眼都是穿戴著華麗的首飾與衣裳的觀眾,車馬太多,路途為之阻塞。所販賣的飲食物品,比平時價格高出幾倍。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間即使是一席之地的空地也不容有。
層次分析
第1段寫海潮之雄。開篇就是一句“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先聲奪人。接著交代海潮最盛的時間,然后對潮水從形、色、聲、勢四個方面進行正面描繪,由遠及近地寫出了海潮的雄奇壯觀。描繪又以比喻、夸張的手法出之,簡短的“如銀線”“玉城雪嶺”“如雷霆”“吞天沃日”幾句,把海潮從遠方奔涌到眼前的形狀、顏色、聲勢都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出來。最后用楊萬里的句對上文進行形象概括,呼應(yīng)了首句。
第2段寫演軍之威。開頭仍是一句總述,說明每年京尹都要在海潮最盛的時候教練水軍。然后描寫了水軍演習(xí)的精彩場面:參加演習(xí)的船只眾多,演習(xí)中陣勢變化多樣,水兵作戰(zhàn)技藝嫻熟,演習(xí)中戰(zhàn)斗激烈,聲勢浩大,演習(xí)結(jié)束后撤退迅速。短短一段文字,卻生動描繪了一場復(fù)雜的演習(xí)活動,而結(jié)在“煙消波靜”的靜景上,不僅是一種動靜相襯的寫法,也為下文別開生面的另一場水上表演作了鋪墊。
第3段寫弄潮之勇。這時潮水已經(jīng)來到,眾多的吳中健兒在驚濤駭浪中作精彩表演,同時也從側(cè)面寫出了潮的雄偉壯觀。
第4段寫觀潮之盛。觀潮人群如此密集,說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具有吸引力,所以寫觀潮之盛,是為了從側(cè)面襯江潮之盛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句式
1.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判斷句,同時點明主旨)
2.方其遠出海門(省略句)
3.既而漸近,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省略句)
4.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倒裝句)
5.僅有“敵船”為火所焚(被動句)
6.出沒于鯨波萬仞中(倒裝句)
7.震撼激射(省略句)
8.吳兒善泅(倒裝句,也可為“善泅吳兒”)
一詞多義
觀:
觀潮:觀看(動詞)
天下之偉觀也:景象(名詞)
僅:
僅有“敵船”為火所焚:只
僅如銀線:幾乎,將近
為:
“敵船”為火所焚:被
海涌銀為郭:成為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算是
以:
以此夸能:憑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盛:和時間詞等連用,表示時間。(助詞)
勢:
勢極雄豪:氣勢
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陣勢
能:
以此夸能:本領(lǐng)
未復(fù)有能與其奇者:能夠
詞類活用
①天下之偉觀也(觀:動詞作名詞,景觀,景象)
②既而盡奔騰分合五陣之勢。(盡:形容詞作動詞,窮盡)
③皆披發(fā)文身。(文,名詞作動詞,畫著紋身;刺著花紋。“文”通“紋”,原指花紋,這里做動詞。)
④并有乘騎弄旗標槍舞刀于水面者。(標:名詞作動詞,樹立,舉)
⑤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穹:形容詞作動詞,高過)
背景介紹
杭州在南宋時稱臨安,是著名的國都。觀潮地當時在臨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寧),每年八月十八日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xí),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的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狂熱。
作者也興致勃勃地來到錢塘江邊,他被眼前人山人海、鑼鼓喧天的場面深深震撼著,他仿佛看到了大自然與人類文明的巧妙結(jié)合...觀潮結(jié)束后,他回想起洶涌的潮水發(fā)出滔天巨響、岸邊的看潮的人群齊聲驚嘆,他的內(nèi)心以為那震撼人心的場景深深觸動......終于,他再也不能忍受內(nèi)心的平靜,一定要把這壯觀場面記錄下來!仿佛一幕幕都已呈現(xiàn)在他的眼簾;他拿起毛筆,筆走如飛、行云流水;僅用了兩百余字,便把錢塘江潮的宏偉景象、水軍演習(xí)的宏大場面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巧惟妙惟肖地描繪出來。作者覺得這篇寫得不錯,于是將它添加于《武林舊事》的卷三。當人們看到此文后,贊不絕口:“既能很好的描繪出風(fēng)景,又不失民俗氣節(jié),井然有序,主次分明,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啊!”這篇文章也就開始在民間流傳開來。直到現(xiàn)在,也仍是描繪錢塘江大潮的經(jīng)典之作。
寫作特點
一、結(jié)構(gòu)得當,語言精練。
寫景與記事相結(jié)合,正面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使本文的描寫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而且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簡練。
二、描寫生動形象。
本文運用了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來增強語言的生動性,沒有運用修辭手法的白描部分,語言也十分簡潔生動。
三、渲染和烘托手法的運用。
如:“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雄豪”是渲染錢塘江大潮的“偉觀”,增強了藝術(shù)效果。烘托又稱“襯托”“相襯”,江干上下“飲食百物皆倍穹常時”是烘托觀潮人極多和觀潮盛況。
作品賞析
①美點賞析
(1)清晰的層次之美
全文語言精練,共有四個段落,可分為兩個清晰的層次。第一層為前三段,描繪江中壯美之景;第二層為第四段,記述江邊盛況。江中壯美之景分為三個典型場景:浙江怒濤、水軍演習(xí)、吳兒弄潮。三個場景既各自獨立、各具特色,又相互連貫、相互映襯,組成了一曲層次分明、氣勢磅礴的錢塘大潮交響曲。
文章的層次之美不僅表現(xiàn)在整體構(gòu)架的思路上,更多的是表現(xiàn)在局部的描述層次上。以 “水軍演習(xí)”一段為例:先寫教閱場面宏大——繼而寫指揮調(diào)度靈活,后寫江面上戰(zhàn)火密布,最后寫戰(zhàn)爭勝利,活現(xiàn)出一支訓(xùn)練有素、驍勇善戰(zhàn)的水軍的赫赫聲勢。
(2)精彩的描摹之美
全文以描寫為主,作者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大師,極善抓拍典型場景和特寫鏡頭。作者筆下的浙江怒濤:登城越嶺,浪濤排空,如玉似雪,如雷似霆。水軍云集的場景:巨艦數(shù)百,分列布陣,旌旗刀槍,森嚴壁壘。江面激戰(zhàn)場面:黃煙彌漫,炮聲隆隆,聲如崩山,勢如破竹。吳兒弄潮則突出其踩波踏浪的姿勢:“披發(fā)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爭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沒于鯨波萬仞中,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其勇猛之態(tài),陽剛之氣,技藝之精,令人拍案稱奇。寫江邊觀潮的壯觀場面則用簡筆勾勒:“江干上下十余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席地不容閑”,觀潮的熱烈火爆場面,一覽無余。文中無論是江中奇景還是江岸盛況,均描摹得氣勢恢宏,酣暢淋漓。
(3)精妙的映襯之美
作者于多處運用映襯手法表現(xiàn)江潮的壯麗雄偉、水軍的驍勇善戰(zhàn)和吳兒的剛健勇猛。第二段中,描寫交戰(zhàn)場面“黃煙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轟震,聲如崩山”,接著筆峰陡轉(zhuǎn),“煙消波靜”“一舸無跡”,以倏然而至的靜態(tài)反襯先前攻勢的猛烈,蘊含著對水軍行進速度之快、變化之奇的高強本領(lǐng)的贊譽之情。最后一段寫江岸上人山人海,車馬塞途,水泄不通,席地難閑,與江中的奇景互相映襯,更展示了觀潮的無窮魅力,將一幅宋代歷史風(fēng)情畫卷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
②總體賞析
本文結(jié)構(gòu)得當,語言精練。錢塘潮雄偉壯觀,水上表演頭緒紛繁,場面精彩,觀潮者人數(shù)眾多,但在這篇短文中,作者卻寫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結(jié)構(gòu)精巧,以海潮為線索,寫景記事相融合,正面描寫與側(cè)面烘托相結(jié)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語十分精練的結(jié)果。其次,本文描寫十分生動。不僅用了比喻、夸張等描寫手法,而且即便是簡潔的白描,也描寫的惟妙惟肖,十分精彩。
錢塘江大潮
錢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zhuǎn)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余亞飛詩云:“錢塘一望浪波連,頃刻狂瀾橫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蘊藏能量可驚天”。潮頭初臨時,江面閃現(xiàn)出一條白線,伴之以隆隆的聲響,潮頭由遠而近,飛馳而來,潮頭推擁,鳴聲如雷,頃刻間,潮峰聳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墻直立于江面,噴珠濺玉,勢如萬馬奔騰。觀潮始于漢魏,盛于唐宋,歷經(jīng)2000余年,已成為當?shù)氐牧?xí)俗。
作者簡介
周密(1232—1298)字公謹,號草窗,又號霄齋、蘋洲、蕭齋,晚年號四水潛夫、弁陽老人、弁陽嘯翁、華不注山人,宋末曾任義烏令等職,南宋末年詞人、文學(xué)家。祖籍濟南,先人因隨高宗南渡,流寓吳興(今浙江湖州),置業(yè)于弁山南。一說其祖后自吳興遷杭州,周密出生于杭州。周密擅長詩詞,作品典雅濃麗、格律嚴謹,亦有時感之作。能詩,擅書畫。與吳文英(號夢窗)齊名,時人稱為“二窗”。與鄧牧、謝翱等往還。著述繁富,留傳詩詞有《草窗舊事》、《萍洲漁笛譜》、《云煙過眼錄》、《浩然齋雅談》等。編有《絕妙好詞》。筆記體史學(xué)著作有《武林舊事》、《齊東野語》、《癸辛雜識》等,對保存宋代杭州京師風(fēng)情及文藝、社會等史料,貢獻很大。曾在吳興家中設(shè)“書種”、“志雅”兩座藏書樓,藏書42000余卷,及祖上三代以來金石之刻1500余種。但生前已散去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