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戰國故事的一部分,歷史故事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更重要的是它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把歷史故事運用到課堂中來是十分必要的,也具有實用性。以下是時期短篇文章網小編精心整理的戰國時期人物的小故事,希望能夠幫到你。人物
戰國時期,秦國通過商鞅變法,戰國國力富強,時期一躍成為戰國七雄之一。人物秦惠王為了與六國爭雄,故事不斷蠶食其他小國。戰國在奪回河西以后,時期又加緊了對蜀國(今四川中西部)的人物進攻。
“蜀道難,故事難于上青天。戰國”論兵力,時期蜀國遠不如秦國,人物可憑借險要地勢,集中兵力扼守險關,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即使敵人攻入,也是斷前絕后,甕中捉鱉。所以秦國屢攻屢敗,折了許多兵將,仍難以通過秦嶺。
秦惠王為此寢食不安,多次親自察看地形,多方打聽蜀國虛實,終于茅塞頓開。
第二天,秦軍停止了對蜀軍的的攻打。蜀軍恐有偷襲,不敢怠慢,仍嚴守險關。半個月后,蜀軍上下都在議論一件稀奇事:說是在離蜀軍關隘不遠的艱險地段有一頭金牛,屙的全是黃金。消息很快傳到了蜀國國君那里,他將信將疑,派心腹前去察看。
心腹前去一看,果然如此:一頭三倍于大黃牛的大石牛屹立在道旁,屁股下面有幾堆碎黃金。心腹把這些黃金收起來,疾馬回宮,將黃金獻給國君。
蜀國國君正愁國庫空虛,聽到這個喜訊,不由心花怒放。為防止別的國家搶先下手,他立即派出軍隊前往保護,同時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遇山開路,逢水架橋,使天塹變通途,做成了一條通到都城的運輸道,金牛終于順利地運到了蜀國宮中。
蜀國國君迫不及待想看金牛屙黃金。可是等了大半天,沒有什么黃金從牛屁股里落下來,他困惑不解,繞著金牛轉了幾圈,生氣地問心腹:“這金牛怎么不會屙黃金了?”
心腹戰戰兢兢地說:“啟稟大王,小的實在不知。”
國君大怒:“你竟然謊報軍情,戲弄寡人,來人,將他拖下去斬了。”
可話音剛落,衛士進門來報:“秦軍已經兵臨城下。”國君大吃一驚,宮中頓時亂作一團。
原來,秦惠王察看地形后覺得強攻不行,得用智術。當他打聽到蜀國兵少力弱,國君求富心切時,就派人秘密鑿制了這頭龐大的石牛,悄悄運到通往蜀國的最艱險的地段,暗中在石牛屁股后撒放了幾堆碎黃金。然后叫部下四處散布謊言,騙蜀國國君上當。這樣,蜀國在前面開路運“牛”,秦軍就在后面悄悄尾隨,當金牛運到蜀國都城時,秦軍自然也到了。
戰國時期人物的小故事篇二:陳軫坐山觀虎斗戰國時期,韓國和魏國互相攻伐,打了整整一年,還沒有停止。秦惠王想要使他們停止戰爭。召來群臣問道:“我想使韓魏兩國停火,和平共處。
諸位以為如何?“
一個文官說:“對。我們應該去解救他們。”
一個武將說:“他們打他們的,關我們什么事?”
有個楚國來的客卿叫陳軫,他說:“大王想統一天下嗎?”
秦王說:“當然想統一天下,您有妙計嗎?”
陳軫說:“妙計談不上有,不過我不妨講個卞莊子刺虎的故事,也許對您有所啟發。”
秦王頗感興趣,說:“很好,你講吧。”
陳軫于是講了起來——春秋時期,魯國(現在山東一帶)有個武藝高強的人叫卞莊子。一天,他到一個地方住宿,聽說當地有兩只老虎,經常出來傷害家禽,甚至咬傷、咬死人。卞莊子決定為民除害,帶了一把寒光閃閃的青銅劍,就要出去刺虎。
旅店里有個小伙計也要同去。
兩人走到一個山谷里,忽然看見一大一小兩只老虎正在爭著吃一頭牛。
卞莊子拔劍就要沖上去。小伙計說:“壯大哥,不要性急,你看它們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牛,吃到后來,它們一定會爭奪,一爭奪就必定會互相廝咬起來,小的一定會被咬死,大的一定會被咬傷。這時,你再沖上去,對付一只受傷的老虎,不就比同時對付兩只健壯的老虎省力得多嗎?”
卞莊子連連點頭,兩人就在樹叢里隱蔽了起來。過了一會兒,兩只老虎果然爭斗起來,又是剪,又是撲,又是抓,又是咬,斗得旁邊的石頭亂滾,塵土飛揚。漸漸地,小老虎支持不住了,咽喉處被大老虎咬破,血流干后,便死去了。大老虎也遍體鱗傷,倒在地上動彈不得。這時候,卞莊子猛撲過去,一劍就刺中老虎的要害部位,那老虎長嘯一聲就斷氣了。
陳軫講完故事后又說:“如今,韓國和魏國互相攻打,打了一年還不停止,這樣,他們之間必定互有損傷。您如果想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就只有讓他們繼續打下去,到他們傷亡慘重的時候,再用重兵去征討他們,這樣就能一舉兩得,就像卞莊子刺虎那樣。大王覺得如何?”
秦惠王于是決定不解救他們。最后,魏國受了損傷,韓國被打得破敗不堪的時候,秦國的軍隊像潮水般地涌去,一下子就奪了兩國的好幾個城池。
戰國時期人物的小故事篇三:蘇秦死后擒刺客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的齊國。
初夏某晚,蘇秦正在書房里讀書。忽然,從窗口閃進一個黑影,還沒等蘇秦叫出聲來,一個蒙面人就已躍到眼前,揚起利劍直刺胸膛。蘇秦慘叫一聲“救命啊——”就跌倒在椅子上。頓時,蘇秦的衛士從四面圍了上來,刺客來不及補上一劍,慌忙返身躍出窗口。
蘇秦遇刺,立即驚動了齊王。他聞報后,當即去看望蘇秦。
要知道,蘇秦是威震天下的著名人物。在戰國時代,秦、齊、楚、燕、趙、韓、魏等七國稱雄,而以秦國最為強大。洛陽學者蘇秦曾到秦以外的六國去游說,倡議他們聯合抗秦,于是六國共同封他為宰相。他在燕國住了較長一段時期,出了很多好的計謀,很受燕王的重用。后來到了齊國,齊王又很信任他。齊國的許多大夫和蘇秦爭寵,最后竟派人去刺殺他。
齊王見蘇秦身負重傷,痛恨交加地說:“我一定要捉到刺客,為先生報仇。”蘇秦喘著氣說:“大王,請您不要亂殺人,要抓到真正的刺客呀。”“你看清刺客的特征嗎?”
“他是蒙面的,看不清,只知道他身材很高大。”
“光憑這一點怎么通緝刺客呢?”齊王很焦急。蘇秦說:“臣有一計……”如此這般地說完,就與世長辭了。
再說齊王回到宮中,一些平時與蘇秦爭寵的大夫紛紛來到他面前,看他對蘇秦之死抱什么態度。
齊王卻恨恨地說:“我方才明白,蘇秦是燕國派來顛覆我國的奸細。現在要將他五馬分尸,方解心頭之恨。”齊王當即命令把蘇秦的頭和四肢分別拴在五輛馬車上。一聲令下,五輛馬車向五個方向奔跑,頓時,蘇秦的尸體分為五個部分。齊王剛要回宮,只見觀看分尸的人群中擠出一個人來,自稱是殺死奸細蘇秦的刺客。齊王見他身材高大,就說:“你把行刺的過程說說看。假如真是你殺的,寡人將重重賞你。”
那人敘說了一遍,跟齊王了解到的現場情況一致。齊王知道那人確是刺客,立即命令拿下刺客,說:“寡人若不照蘇秦先生臨終獻的計謀行事,你這亡命之徒怎會自投羅網啊。”
刺客方知上當,拔劍要刺齊王,周圍的衛士們一躍而上,早把他剁成肉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