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無恙】
公元前266年,字成趙惠文王去世,語寓言故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全篇由于趙孝成王還年輕,字成國家大事由他的語寓言故母親趙威后處理,趙威后是全篇一個很能干的婦女。
有一次,字成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語寓言故趙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全篇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齊國使者聽了很不高興地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字成卻先問收成和百姓,語寓言故難道可以把低賤的全篇放在前面,把尊貴的字成放在后面嗎?“趙威后笑著說:“不是,如果沒有收成,語寓言故怎么會有百姓?全篇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趙威后和使者對話原文是:
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這也就是后來演化出的“安然無恙”這個成語。
解釋: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災禍。
【拋磚引玉】
唐朝有一位詩人,名叫趙嘏(gu),詩才很高,他的“長笛一聲人倚樓”的詩句,曾得到詩人杜牧的贊賞,因此人們稱他為“趙倚樓”。當時還有一位詩人,名叫常建,他的詩寫得也不錯,但是他自己并不滿意,而對于趙嘏的詩,卻非常佩服。
有一次,趙嘏到蘇州去游覽。常建正好在蘇州,他高興地說:“這是個好機會,一定要設法讓趙嘏留下幾句好詩來。”但是用什么方法呢?他想:靈巖寺是蘇州的一大名勝,趙嘏既到蘇州,必然要去靈巖寺,如果預先在寺中寫下一句半首,說不定會引起趙嘏的詩興。
于是,常建就在靈巖寺的墻上寫了兩句詩。趙嘏果然來到靈巖寺游覽,看到墻上的詩只有兩句,便提筆在后面添了兩句,成了完整的一首。常建的計策成功了,他用自己不太高明的兩句詩,換來了趙嘏續成的精彩的整首詩。
有人說,常建的這個方法,真可謂“拋磚引玉”了。
后來,人們就用“拋磚引玉”這個成語,比喻自己先發表粗淺的見解或簡陋的文字,目的在于引出別人的高論或佳作,是一種表示自謙的說法。
【沉魚落雁】
春秋戰國時期,小國家多,成天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形勢很混亂。有段時間,吳國和越國打起來了,兵強馬壯的吳國沒怎么費力就打贏了,成為一方霸主。都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越國的國王勾踐就成了階下囚,連同宰相范蠡一起,都被掠去吳國當起了奴隸。
勾踐雖然身為階下囚,但復國的心不死,沒有一天不想著報國恨家仇。范蠡是個聰明人,他自然知道勾踐的心思。但他再清楚不過,想搞垮兵強馬壯的吳國沒那么容易,更何況眼下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是主仆倆如何能先從吳國逃出去。就這樣,勾踐在范蠡的指點下過起了臥薪嘗膽的日子,每天都睡在柴草上,吃飯之前還得舔一舔苦膽。
而夫差這邊呢?他剛剛打敗越國,正處在一種驕傲的情緒中,覺得自己簡直就是戰無不勝的了,自然就對階下囚勾踐放松了警惕。
有一次,他吃東西吃壞了肚子,找醫生來醫治也不見起色。勾踐得知后竟當著他的面親自嘗了嘗他的糞便,恭敬地說:“大王,您沒得什么大病,就是著涼了,喝點溫酒暖暖就好了。”勾踐的此番舉動讓夫差大為感動,心說這么個忠心的人肯定不會背叛我啊。就這樣,放勾踐和范蠡回了越國。
回國之后,范蠡給勾踐定了三條復仇計劃,其中一條就是選送越國的美女敬獻給夫差,表面上是臣服于彼,實際上是派個內線過去,達到里應外合搞垮吳國的目的。可是,計策好定,但美女要去哪里選呢?
這時候,范蠡聽說苧蘿村有位美人,姿色十分動人。于是,范蠡便動身前往苧蘿村。
說來也巧,苧蘿村邊有條小溪,溪水清澈透明,村里的女子經常在此洗衣服。范蠡走到這里的時候,正好有幾個姑娘在溪邊洗衣服,女孩子之間嘻嘻哈哈打打鬧鬧也是正常。但只聽其中有個姑娘大驚小怪地說:“哎呀,西施,你瞧,水里的魚看見你都沉到水底去了。”
另一個姑娘附和說:“就是,誰讓西施長得這么漂亮。”范蠡一聽,趕緊躲在一邊放眼瞧去。
果然,只見那一群女子之中有一位姑娘身段婀娜,黑發粉面,柳眉杏眼,姿態之中別有一番味道。
范蠡當時心里就感嘆一句:“好一位絕色佳人。”只是不知道她們所說的“沉魚”是什么意思,便走近一點,想看個究竟。
只見那位西施姑娘站在水邊,輕輕洗著衣服,她美麗的身影倒影在水中,水中的魚兒見了她,都似乎忘了游動,慢慢沉入了水底。范蠡是多聰明的人,見了此奇景也忍不住輕輕“呀”了一聲。就這一聲,驚動了那幾位姑娘,姑娘們見有陌生男子,羞澀萬分,趕緊都跑開了。
就這樣,范蠡把苧蘿村有美人的消息回稟了勾踐。等把美人找來一看,連勾踐也為之動容,沒想到自己小小的越國也有這樣的絕代佳人。自此,西施就被選中了,被送去吳國。夫差果然也驚訝于西施的美色,寵愛有加。就這樣,一個強大的吳國,在范蠡周密的計劃下、在勾踐堅定的決心下、在西施的美色誘惑下瓦解了。
“沉魚落雁”,“沉魚”所說的就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那么“落雁”呢?這其中藏著另一個典故。
漢朝元帝的時候,這一年,皇帝下詔要招美女入宮。皇帝選美女,那是天經地義的事,全天下的女子就得皇帝先選,皇帝選剩下了才能輪得著旁人。就這樣,十七歲的王嬙就被選入了皇宮。
要說這個王嬙,那也是一個絕色美人,不僅樣子美麗,而且琴棋書畫無所不能,是標準的才貌雙全。跟她一起選進宮的漂亮姑娘不少,但大家見了王嬙之后都立馬覺得自己沒希望了。就算大家都是美女,也總會有個人鶴立雞群,有蓋不住的風采,王嬙就是這樣的美女。
可誰知道,皇帝選來選去,就是不招王嬙伺寢,跟她一起進宮的姐妹們都紛紛得了皇帝的寵愛,只有她,仿若無人問津的寶物一般蒙上了灰塵。
這是為什么呢?原來,當時皇帝選誰伺寢,是依據畫像而來的,就是說,宮廷畫師會給每個人畫像,然后將這些畫像呈獻給皇帝。皇帝覺得哪一幅畫像上的女人好看,就招她來伺寢。可是按理說,王嬙這么漂亮,怎么輪也輪到她了。要知道,這里面有個很關鍵的人物,那就是宮廷畫師毛延壽。
這個毛延壽,書畫一流,可就是個貪財的小人。每個找他畫像的美女都得給他“上貢”才行,上過貢的,他就在畫像的時候給人家修飾修飾,盡量畫得漂亮點;而對于那些沒上過貢的,他就故意給人家畫丑了。
吃過這個大虧的美女們自然學乖了,任誰都給他好處。偏偏這個王嬙,性格耿直,不愿意討好這個小人,從不給他好處,任他把自己畫得丑丑的。果然,漢元帝一見王嬙的畫像這么丑,就干脆把她打入冷宮了,永不召見。
但天底下的事就是這么神奇,沒過幾年,匈奴的首領呼韓邪單于前來和親。這個漢元帝,是個性格懦弱的人,他不敢跟驍勇善戰的匈奴人面對面地來場惡戰。見匈奴人前來和親,他自然是趕緊應承下來。
可是,選誰去和親呢?自己宮里的美女,他是一個都舍不得。這時候,他突然想起來被打入冷宮的丑女王嬙了。這不正好嘛,王嬙既是宮里的女人,又長得丑,送給匈奴人那是再好不過了。就這樣,漢元帝下令讓王嬙遠嫁匈奴。
送呼韓邪單于走的那天,漢元帝是大擺筵席,忙得不亦可乎,心想可算是把這位不敢得罪的給送走了。
這時候,王嬙盛裝打扮出來了。漢元帝坐在龍椅上,簡直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只見,這一位美人行動如弱風扶柳,姿態容貌美得不可方物。整個大殿上的文武百官都為之傾倒,連大氣都不敢出。這怎么能是畫像上那個丑得不能再丑的女人呢?
漢元帝這時候心里叫悔不迭。可是,說出去的話如同潑出去的水,覆水難收啊。更何況君無戲言,這兩國邦交,不能因為舍不得一個女人就大開殺戒啊。悔得腸子都青了的漢元帝只能打碎牙往肚里咽,含著眼淚將王嬙和呼韓邪單于送出了十里地。
披著紅色披風的王嬙坐在馬上,這一路,馬聲悲鳴,寒風漸起,自此離家,不知何時才能回。她的心都要碎了,便拿出隨身所帶的琵琶,彈奏起悲傷之音。潼關就在眼前,塞外的大雁一行一行飛過,悲傷之音漸起,大雁似乎都感染了這悲傷,扇動的翅膀慢了下來。再一看這位騎在馬上的美麗女子,連大雁都忘了扇動翅膀,從半空中跌落下來。
后來,王嬙在匈奴生活得很幸福。她“落雁”之美貌也被中原和匈奴兩地的人們所稱道。
她和春秋時的西施一起,被合稱為“沉魚落雁”。沉魚落雁,就用來形容女子之貌美,可以美麗到水里的魚了見之后竟忘了游動而沉入水底,天上的大雁見了之后竟忘了飛翔而跌落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