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兵黷武意思是關于,竭盡所有的窮兵兵力,任意發動戰爭。黷武的成那么這個成語是語故怎么來的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解釋的關于窮兵黷武的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參考。關于
三國時期,東吳都督陸遜有一子,黷武的成名叫陸抗,語故深通戰略,關于腹有良謀,窮兵是黷武的成一位不可多得的將領。由于他才能出眾,語故二十歲時就擔任建武校尉之職,關于統轄五千人馬。窮兵孫皓成為東吳國君后,黷武的成封陸抗為鎮軍大將軍,讓他嚴防晉軍的進攻。
當時東吳政權非常腐敗,孫皓殘暴驕奢,好色無度,濫用酷刑,殺了很多無辜的百姓。陸抗多次上書,勸告孫皓愛護百姓,加緊訓練軍隊,把精力用在治國、治軍方面。但孫皓把他的意見當做老生常談,依舊吃喝玩樂,不管國家大事。
公元272年,陸抗領了旨意,統率人馬討伐叛將步闡,在邊境和晉軍對峙。陸抗知道吳國的力量不行,就與晉軍互通使者,不主動出擊。孫皓聽說后,非常生氣,派人責問陸抗為什么吃著國家的俸祿卻不打仗。
陸抗給孫皓上了一道奏疏,勸告他說:“現在朝廷在發展農業生產、整頓政治方面沒有積極行動,反而想讓諸位將領在沙場上立戰功,殺敵將。這樣一來,我國就會用盡全部兵力,整天打仗,致使耗費的資財數以萬計,士兵極其疲勞。敵人的力量沒有受到損失,而我們自己倒像是得了一場重病。”
陸抗還指出,目前晉國勢力很強,吳國勢力弱小。要想戰勝大國,就必須停止用兵,增強國家實力,等到天下有變再主動出擊。
孫皓看罷陸抗的奏疏,并不贊成,而且覺得陸抗這個人不聰明,難以統兵。后來,由于東吳的統治過于嚴酷,終于被晉國所滅。人民恨透了東吳政權,所以盡管東吳國破,也不同情孫皓。
窮兵黷武近義詞
興師動眾、勤兵黷武
窮兵黷武反義詞
和平共處、解甲歸田
窮兵黷武成語示例
王氏今降心納貢,愿修舊好,明公乃欲~,殘滅同盟,天下其謂公何?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七 蔡東蕃、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六回:"倘忠言不納,務逞其窮兵黷武之心,而甘以國家為孤注,則我國民寧與偕亡,斷不忍為人魚肉也。迫切陳詞,佇候明教。"
《貞觀政要*治國猶栽樹》:(唐)太宗謂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師,宮中美女珍玩,無院不滿。煬帝意猶不足,征求不已,兼東征西討,窮兵黷武,百姓不堪,遂至亡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