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內容豐富,上下事精知識繁多而復雜,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有好的記憶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是千年短篇文章網小編為您整理的上下五千年中故事精選,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中故
魏少帝曹芳恨透了司馬家族,結果被廢黜,千年司馬師立曹丕的中故孫子曹髦(máo)為帝。可是上下事精,曹髦空有皇帝的千年虛名,手中卻沒有實權,中故只是上下事精個傀儡(kuí lěi),連任命一個朝廷官員都做不了主。千年朝中的中故全部權力都集中在司馬師和他弟弟司馬昭手中。
司馬昭是上下事精司馬懿的第二個兒子,哥哥司馬師死后,千年他接替做了大將軍。中故司馬昭同父親、哥哥一樣,工于心計,謀略過人。司馬昭剛剛坐上大將軍的寶座,鎮東大將軍諸葛誕謀反,司馬昭率兵討伐,大勝而歸。司馬昭為人奸詐,他認為魏國完全是依靠司馬家族才得以有了今天,因此他進進出出都有三千名手執武器的護衛前呼后擁,所有的事情也不稟報朝廷,而直接由他決斷。
曹髦做了幾年有名無實的皇帝,他對司馬昭大權獨攬,自己不能親理朝政,越來越不滿,更擔心自己有朝一日會像曹芳一樣,被司馬昭廢掉。他想了好幾天,終于作出了決定。
這天,曹髦把平日里還比較聽他話的王經、王沈和王業三位大臣召入宮內,從懷中取出事先寫好的討伐司馬昭的詔書,說道:“三位愛卿,司馬昭大權獨攬,野心勃勃,他稱帝之心連過路人都知道。我決不能坐以待斃,等著他來廢掉我。今天,我決定和你們一起去討伐他。”這就是成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來歷。
聽了這話,三位大臣呆若木雞,半晌才回過神來。
王經跪下身,一邊叩頭一邊勸阻道:“陛下,這可萬萬使不得啊。從前魯昭公不能容忍季氏專權,結果是失敗亡國,被天下人恥笑。現在司馬昭專權并非一天兩天的事,朝廷中他的爪牙也不是一個兩個,而宮中肯聽命于您的,實在是太少了。您赤手空拳,拿什么去討伐?如果不成功的話,恐怕禍患更大。還請陛下慎重考慮,從長計議。”
曹髦激動起來,咬著牙說:“我實在是忍無可忍了。我已下了決心,做好了死的準備,還有什么可怕的?何況我們不一定會死。”
說完,他徑自入后宮,向太后稟報去了。
王沈和王業清楚地知道曹髦根本不是司馬昭的對手,肯定必死無疑。他們生怕司馬昭以后會治他們的罪,立刻溜出大殿,直奔司馬昭府中告密去了。
曹髦手持利劍,帶了一百多名童仆剛出宮門,迎面遇上了司馬昭的心腹賈充奉令帶了一隊人馬趕來。雙方動起手來,曹髦持劍大喝一聲:“我乃當朝天子,你們沖入宮中,難道想殺君謀反不成?”
這一聲大喝把賈充的手下全嚇得一動也不敢動,有幾個膽小的甚至想轉身逃跑。賈充見這情形,扯著嗓子對一個名叫成濟的手下人喝道:“司馬公平日里養你們是干嗎用的?難道不正是為了今天這樣的時刻嗎?”
成濟哆哆嗦嗦地問:“您看該怎么辦?是殺還是綁起來?”
賈充瞪著眼說:“司馬公有令,只要死的。”
成濟這才壯起了膽,拿著長矛一直沖到曹髦的車前。曹髦大聲說:“你小子竟敢對我無禮?”誰知話還未說完,已被成濟一下子刺穿胸膛,從車上跌了下來,當場斷了氣。
司馬昭沒想到曹髦真的被手下人殺死,他有些心慌,更有些心虛。他馬上把大臣們召集起來,裝出非常傷心的樣子,擠出幾滴眼淚,假惺惺地說:“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大臣們心中都明白,卻誰也不敢吱聲。
司馬昭又問老臣陳泰:“發生了這樣的事,天下人會怎樣看我呢?”
陳泰想了想,說:“只有殺了賈充,才可以向世人謝罪。”
這話讓司馬昭聽了不順耳,他又問:“您再想想,還有什么其他辦法嗎?”
陳泰說:“實在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
司馬昭不再吭聲,心里暗暗地盤算著這事如何處置才好。最后,他決定將罪責歸于成濟一人,下令將成濟斬首示眾。
就這樣,司馬昭把殺曹髦的事輕易地掩飾了過去;接著,他立曹奐為帝,即魏元帝。
上下五千年中故事精選篇二:智取陳倉的典故諸葛亮第二次上表伐魏國,領精兵三十萬奔陳倉道口而來。
陳倉口守將郝昭有勇有謀,更得大將王雙相助,諸葛亮造云梯,制沖車,填城壕,掘地道,強力攻城,但所有能用上的辦法幾乎都用上了,陳倉口還是久攻不下。
諸葛亮郁悶至極,一時無措,無奈問計姜維。
姜維仔細分析了陳倉城池堅固,兼守將郝昭堅持防御戰,防御工事牢固,更得王雙相助,認為不能硬攻,只能智取。
于是建議諸葛亮暫停攻城,派大將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分兵把守關隘要道防止敵方從街亭進攻,自己派人獻書詐降魏國大都督曹真,暗里襲擊曹軍大本營祁山。
曹真中計,損失兵折將,于是祁山攻克。祁山一克,攻克陳倉口指日可待。
上下五千年中故事精選篇三:七擒七縱的故事公元220xx年,蜀漢丞相諸葛亮為了鞏固后方,率領軍隊南征。正當大功告成準備撤兵的時候,南方彝族的首領孟獲,糾集了被打敗的散兵來襲擊蜀軍。
諸葛亮得知,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中極得人心,就是漢族中也有不少人欽佩他,因此決定把他爭取過來。
孟獲雖然勇敢,但不善于用兵。第一次上陣,見蜀兵敗退下去,就以為蜀兵不敵自己,不顧一切地追上去,結果闖進埋伏圈被擒。孟獲認定自己要被諸葛亮處死,因此對自己說,死也要死得像個好漢,不能丟人。不料諸葛亮親自給他松綁,好言勸他歸順。孟獲不服這次失敗,傲慢地加以拒絕。諸葛亮也不勉強他,而是陪他觀看已經布置過的軍營,之后特意問他:“你看這軍營布置得怎么樣?”
孟獲觀看得很仔細,他發現軍營里都是些老弱殘兵,便直率他說:“以前我不知道你們虛實,所以我被打敗了,現在看了你們的軍營,如果就是這樣子,要贏你并不難。”
諸葛亮也不作解釋,笑了笑就放孟獲回去。他料定盂獲今晚準來偷營,當即布置好埋伏。
孟獲回去后,得意洋洋地對手下人說,蜀軍都是些老弱殘兵,軍營的布置情況也已經看清楚,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今夜三更去劫營,定能逮住諸葛亮。
當天夜里,孟獲挑選了五百名刀斧手,悄悄地摸進蜀軍大營,什么阻擋也沒有。孟獲暗暗高興,以為成功在即,不料蜀軍伏兵四起,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接連被擒,再也不敢魯莽行事了。他帶領所有人馬退到滬水南岸,只守不攻。蜀兵到了滬水,沒有船不能過去,天氣又熱,困難重重。”諸葛亮下令造了一些木筏子和竹筏子,一面派少量士兵假裝渡河,但到了河心一碰到對岸射來的箭立即退回來,隨后再去渡河;一面將大軍分成兩路,繞到上游和下游的狹窄處,渡過河去包圍孟獲據守的上城。后來,孟獲又被擒住。
孟獲雖然第三次被擒,但他仍然不服氣。諸葛亮還是不殺他;款待他后又放他回去。將士中有人對諸葛亮的這種做法不理解,認為他對孟獲大仁慈寬大了,諸葛亮向大家解釋說:“我軍要徹底平定南方,必須重用孟獲這樣的人。要是他能心悅誠服地聯絡南人報效朝廷,就能抵得上十萬大軍。你們現在辛苦些,以后就不必再到這里來打仗了。”
孟獲這次被擒又釋放后,下決心不再跟蜀兵作戰。但時間一長。營里快斷糧了,他派人向諸葛亮借糧,諸葛亮同意了,但要孟獲親自出來,與蜀軍大將一對一比武。孟獲接連打敗了幾名蜀將,但剛到大堆糧食旁,被絆馬索絆倒被擒。蜀將當即傳達請葛亮的命令,讓盂獲回去,并把糧食搬走。
在這種情況下,孟獲終于從心里佩服諸葛亮。為了讓各部族都歸順蜀國,他把各部族首領請來,帶著他們一起上陣。結果又被蜀兵引進埋伏圈,一網打盡。蜀營里傳出話來,讓孟獲等回去,不少部首領請孟獲作主,究竟怎么辦。孟獲流著眼淚說:“作戰中七縱七擒(即六次放回七次逮住),自古以來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我沒有臉再回去了。”
就這樣,孟獲等終于順服蜀漢,聽從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