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是自動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物寓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言故以下是自動短篇文章網小編精心整理的來自動物寓言故事的,歡迎閱讀與借鑒。物寓
從前,有一只小白兔經常去瓜田里偷西瓜。自動瓜田的物寓主人每天都抓不住它。
有一天,言故瓜田主人想出了一個好辦法,自動他用糯米做了一個守瓜人放在田里,物寓到了中午,言故小白兔又來偷西瓜了。自動它看見一個守瓜人站在瓜田的物寓中間,就嚇得連滾帶溜的言故逃走了。
跑到半路,它回頭一看,守瓜人還是一動不動的站在哪里。小白兔就開始了懷疑,小心翼翼地回去一看,才知道被瓜田的主人騙了。
它聞了聞,這個假人也不知是什么做的,可真香啊。它流著口水,將一只手伸進守瓜人的肚子里,想掏出里面的東西來看一看,誰想到卻被粘住了。
它急了,馬上又將另一只手伸了進去,還是被粘住了。它更急了,就用自己整個身體去撞,結果更糟,這下把整個身體都粘住了。小白兔急得兩眼直流血,但這又有什么用呢。
這時候,瓜田的主人來了。小白兔說:“放了我吧,我以后再也不偷西瓜了。”
瓜田主人看它可憐,就讓它做出保證后,放了它。不過,為了讓它吸取教訓,瓜田主人就用剪刀將小白兔的長尾巴剪去了一截。
從此,小白兔一想偷東西,短了一截的尾巴就會痛起來,它就會想到這個教訓。從此,小白兔就變好了,變得不再貪心,變得愛勞動了。
小白兔一直不勞而獲,還以為瓜田主人真的沒有辦法治它呢。不過幸虧瓜田主人看它可憐,放過了它,要不然結局一定會十分悲慘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便是餓,也不能去偷別人的東西,要靠自己的勞動去獲得,這樣才能踏實。
來自動物寓言故事篇二:盲目撞墻的小貓從前有一只母貓,它居住在某城市的某個地區的一個角落,它很孤獨。
但是有一天,奇跡發生了,它生了一只小貓,那只小貓全身雪白雪白的,還帶有黑色的斑點。眼睛又大又亮,加上毛茸茸的尾巴,真是可愛極了。
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小貓打著哈欠在小巷里散步,它忽然看見一只大老鼠,于是悄悄地靠近那只大老鼠。
不過在靠近之前,小貓還是被大老鼠已經發現了,于是它倆開始了警察抓小偷的游戲。他們在小巷里來回穿梭,因為小貓還小所以跑不過大老鼠。
而大老鼠呢?就在前面譏笑小貓說:“來呀,來追我呀,小貓。”
小貓心想: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啊。于是拼足了勁沖了上去。老鼠看見了也跑了起來。
當老鼠快被捉住時,老鼠卻跑進了洞穴里,結果小貓一不留神撞上了洞穴旁邊的墻,頭上腫起了一個大包。
小貓哭了,母貓聽到哭聲后立刻跑過來了。它看見小貓頭上腫了一個大包心疼極了,說:“你怎么了?”
小貓哭著說:“我著撞墻了。”
母貓又說:“下次小心點,別再讓我擔心了。”
于是,母貓就帶著小貓回家了。
過了一段時間,小貓又出來散步。走著走著,不知不覺來到了大老鼠的洞穴旁,小貓看見那一堵墻心想:又是這堵墻,上次害媽媽擔心死了,這次我要給你撞個大窟窿。
于是小貓就用力撞了上去。結果腫的包更大了,小貓又哭了。
母貓過來后驚奇地說:“上次的包還沒有好,怎么又撞了?你這是火上澆油啊,走。趕緊回家抹藥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小貓這次又添了新傷,從此以后,小貓再也不盲目做事了。因為它懂得了莽撞的后果就是受傷。
來自動物寓言故事篇三:小蝌蚪和小魚姐姐池塘里,小蝌蚪和小魚在一起游來游去,形影不離。
有一天,小蝌蚪突然自慚地說:“小魚姐姐,我們為什么長這個模樣呢——大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長著一條長長的尾巴。”
小魚說:“這難道不好嗎?我們都很喜歡呢。”
在小魚的鼓勵下,小蝌蚪似乎忘記了自卑。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小蝌蚪又長出了兩條后腿。它覺得事情更是古怪,心想:“上帝怎么這么愛作弄人呢?我們本來就長得夠丑的了,現在居然又長出兩條后腿,這不是都成了丑八怪嗎?”整天整天,它都在暗地里長吁短嘆。
小魚看到這個情形,又主動地走過去對小蝌蚪說:“長出兩條后腿有什么不好嗎?我們都求之不得呢?要是我們也長出這樣的腿呀,哼。我看我們將來就要沖破這水的局限,跳出水面,到陸地上去謀發展啦。”
一席話,說得小蝌蚪不再唉聲嘆氣了,而且完全沉浸在小魚姐姐述說的美好憧憬里。
就是后來,它又長出了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它也見怪不怪。因為它覺得在小魚姐姐的眼里,它都是美的。
到后來,小蝌蚪變成了青蛙,跳出了水面,在陸地上大顯身手,成了保護莊稼的衛士,但它不忘常到池塘里去看看,看看曾經給它自尊與自信的小魚姐姐。
小蝌蚪會慢慢的長大變成保護莊稼的青蛙,雖然青蛙大部分時間在莊稼里,但是它始終不曾忘卻小魚姐姐給自己的幫助,做人就是要懂得感恩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