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三月暮,望江文英花落更情濃。南月人去秋千閑掛月,暮吳馬停楊柳倦嘶風。宋詞賞析堤畔畫船空。注釋
懨懨醉,翻譯盡日小簾櫳。望江文英宿燕夜歸銀燭外,南月流鶯聲在綠陰中。暮吳無處覓殘紅。宋詞賞析
作品注釋
①望江南:又名“夢江南”“憶江南”,注釋原唐教坊曲名,翻譯后用為詞牌名。望江文英段安節《樂府雜錄》:“《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鎮浙日,南月為亡妓謝秋娘所撰,暮吳本名“謝秋娘”,后改此名?!薄督饖Y集》入“南呂宮”。小令,單調二十七字,三平韻。
②懨懨(yān):精神不振貌。
③“宿燕”句:借用溫庭筠《七夕》“銀燭有光妨宿燕”詩意。
白話譯文
三月暮春時節,花兒凋落后,情意反而更為濃厚。人離開后秋千在月光中靜靜地懸掛著,拴在楊柳樹下的馬兒疲倦得都不想迎風嘶叫。停駐在堤邊的畫船上空無一人。
小簾櫳中的人整日感到渾身無力,昏昏欲睡。歸家的燕子因為銀燭正亮著,不敢飛回巢中。綠樹蔭內,流浪的黃鶯不停地啼叫。春光流逝了,連那凋萎的花也無處可尋。
創作背景
這是一首傷春懷人之詞。所懷者誰已不可確考。楊鐵夫《吳夢窗事跡考》說:“甲辰暮春,姬去歸蘇州(自此以后,每逢清明寒食必有憶姬之作,知姬必以三月中行,觸景故傷情也)?!闭J為這首詞“有憶姬之意”。夏承燾《吳夢窗系年》則認為:“集中懷人諸作,其時夏秋,其地蘇州者,殆皆憶蘇州遣妾;其時春,其地杭者,則悼杭州亡妾?!眱晌幌壬茰y可供研究參考,但都不盡然。細味本詞所寫時間為暮春,所寫之地:楊柳、堤畔,似是西湖之景,姑依夏說,為夢窗傷悼杭州亡妾之作。
作品鑒賞
開篇“三月暮,花落更情濃”兩句即點明時節,在暮春三月,紅花落去,春光將盡,詞人對春天的喜愛愈加濃烈。在這里,詞人沒有描寫對春天草長鶯飛、姹紫嫣紅的喜愛,而是通過殘花飄零來強調自己對春天的不舍。越是生離死別,感情就越是濃烈,詞人深諳其中道理,僅僅“花落更情濃”一句就把春逝心悲刻畫得人木三分,比那些光用“愁”、“哀”、“憐”等膚淺字詞雕琢詞表的詞作要深刻、厚重得多。
“人去秋千閑掛月,馬停楊柳倦嘶風。堤畔畫船空?!奔讶穗x去,秋千空掛,唯見一輪明月懸在朗朗星空中。系在岸邊楊柳旁的馬兒,可能因為等候主人的時間太長了,不禁迎著緩緩的春風嘶鳴起來。岸邊的畫船空寂無人,隨著水波上下起伏。這三句刻畫了一幅春夜湖邊楊柳圖。
“宿燕夜歸銀燭外,流鶯聲在綠陰中?!狈恐秀y燭明亮,宿燕徑直飛到檐下休息,綠蔭中黃鶯的啼鳴婉轉動聽。這里化用了溫庭筠《池塘七夕》詩中“銀燭有光妨宿燕”的句意,暗喻佳人盼郎、郎卻不歸的孤獨凄寂。流鶯啼囀,讓孤獨的人兒更加心傷,這里烘托出佳人孤棲獨處、彷徨憂傷的心境。
最后一句“無處覓殘紅”,落花流水,殘紅難覓,對應上闋的“花落”。也有聚散匆匆、幽期難定的無奈,最后以佳人的無邊悵惘哀愁收束全文。
從整首詞來看,詞人以寫暮春花落開始,以殘紅難覓結束,首尾呼應,結構完美。另外,上闋寫暮春空景,卻暗含男女情事。下闋寫空閨獨守,卻又穿插春景。整首詞詞句雖短,但是暮春景色、男歡女愛兩不誤,最后,以悲春傷時寓意歡愉易逝,猶有余情未了,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