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瓶】
從前,在莽莽大山之中有一個小村子,村里有一個貧窮的母親,她有一男一女兩個孩子。兒子劉根長大了,國民娶了一個聰明賢惠的妻子。女兒劉蕊長得如花似玉,經典間故也到了該找婆家的年齡了。
母親一心想快快抱上孫子,國民好不容易盼到兒媳有喜,沒想到兒媳懷孕七個月的時候竟病倒了。這可是經典間故兩條人命啊。母親發誓就算砸鍋賣鐵也要為兒媳看好病,國民可是,請來一個又一個郎中,都束手無策。望著日漸憔悴的經典間故兒媳,一家人好不心焦。
這天下午,國民劉根在山上砍柴,忽然一朵祥云從他頭頂上飄過。他抬頭一看,經典間故媽呀,是觀音菩薩。劉根激動得不得了,國民觀音菩薩可是專門救苦救難的啊。于是經典間故,劉根趕忙大聲叫喊: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墒菄?觀音菩薩根本沒聽見,一眨眼就不見了。
劉根好生失望。經典間故誰知,國民奇怪的事又發生了。敢情連神仙也丟三落四,經典間故這觀音菩薩一時粗心大意,竟連手上那個插著柳枝的凈瓶掉下來也不知道。只見凈瓶慢悠悠往下掉,往下掉,最后落在劉根對面的絕壁上,一塊向外微微凸出的巖石接住了它。
這凈瓶柳枝可是寶貝呀。劉根欣喜若狂,他早聽人說過,這凈瓶里裝的是甘露水,插的是柳枝。這柳枝隨便往地上一插,即使是沙漠,也會迅速成為森林。如用柳枝蘸著凈瓶的甘露灑在人身上,就能治病強身、起死回生。要是灑在我老婆身上,就能挽救兩條生命啊。
短暫的喜悅之后,劉根又滿心惆悵。凈瓶啊,你落在什么地方不好,偏要落在懸崖絕壁,我怎么才能拿到呢?
劉根急忙回家,把這件奇事講給母親聽。母親聽了淚流滿面,連聲說:我的兒媳婦有救了。劉根猶豫地說:媽,那凈瓶不容易拿到手啊。母親說:你去準備一條結實一點兒的繩子,明天天一亮,我就和你一起去取凈瓶。人命關天,再不拿回家救命,觀音菩薩發現自己掉了寶貝,還不來找呀。
天亮了,母親叫女兒劉蕊照顧嫂子,自己和兒子一起匆匆忙忙去取凈瓶。當來到懸崖頂上,這兒早有十幾個人正取凈瓶呢。誰呀?走近一看,是李財主帶著管家和十幾個家丁。原來觀音菩薩掉凈瓶這事,正巧也被李財主家的管家看到了,是他把李財主找來的。
李財主見他們來了,大笑道:劉根,你帶著繩子干什么?想要凈瓶呀,凈瓶是我的。哈哈,想救你老婆是不是,拿錢來,到時候我給你老婆治病。
劉根不知說什么好,母親連忙賠著笑臉說:好,好,李老爺,只要能救我媳婦的命,傾家蕩產我也愿意。
這時,管家從懸崖頂上放下一條繩子,一個家丁順著繩子下去,接近凈瓶之后,正要伸手去取,突然,從懸崖間鉆出來一只蝙蝠,飛快地把繩子咬斷了,這個家丁慘叫一聲,轉眼就葬身于深谷。管家和眾家丁一見,都嚇得直打哆嗦。
李財主怒氣沖沖,指著一個家丁說:你快回去拿鐵鏈子來。不一會兒,鐵鏈子拿來了。一個家丁順著鐵鏈子下去,沒想到鐵鏈子也被蝙蝠咬斷了,又一個家丁喪生于萬丈深淵。劉根和母親感到毛骨悚然,目瞪口呆。
這時,管家出了一個餿主意,叫劉根下去。李財主笑容可掬地說:劉根,只要你下去把凈瓶幫我拿上來,我就給你老婆治病,分文不要。劉根說:我拿到的凈瓶自然是我的,不用你發善心。李財主冷笑一聲說:你以為你能把凈瓶從我眼皮子底下拿走?我勸你識相點兒,拿到凈瓶以后我保證救你老婆。母親把兒子劉根拉到身后說:我下去,你要說話算數。李財主說:當然算數。
劉根急忙說:媽,你不能下去。懸崖里有吃人的蝙蝠。母親說:我知道,但是再怎么也要試一試,說不定蝙蝠不咬我的繩子呢。
劉根還想阻攔母親,可是固執的母親不顧兒子的反對,抓起繩子從懸崖頂上跳了下去。劉根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上。只見母親艱難地接近了凈瓶,手一伸就拿到了,劉根和眾家丁連忙將母親拉了上來。李財主一把搶過凈瓶,喜笑顏開地說:哈哈,我有寶貝了。
劉根抱著臉色慘白的母親,呼喊著媽、媽。母親嚇得渾身哆嗦,問:兒呀,我是不是還活著?劉根流著淚說:媽,蝙蝠沒咬繩子,你還活著。
這時,李財主拿著凈瓶,帶著管家和家丁們就要走。母親趕緊氣喘吁吁地說道:李老爺,快,快救我兒媳婦。李財主哈哈大笑:好啊,把你女兒劉蕊嫁給我做小妾,我就給你兒媳治病。說完,丟下劉根母子揚長而去。
李財主對劉蕊的美貌早就垂涎三尺,心想,這個寶貝能救她嫂子的命,她一定會答應我的。李財主回家后,一個人待在內室欣賞凈瓶,笑得合不攏嘴,自言自語道:好東西,好東西啊。說著,用柳枝蘸著凈瓶里的甘露灑在自己的身上,頓覺心曠神怡,精神抖擻,痛了十幾年的頸椎也舒服了。
這時,他的老婆走了進來,嬌滴滴地說:聽說你弄了一個寶貝,是觀音菩薩的凈瓶?李財主欣喜若狂,連忙用柳枝蘸著凈瓶的甘露灑在她的身上。老婆立馬變漂亮了,身材變苗條了,臉也變白凈了,眼睛也變成雙眼皮了。乖乖,這凈瓶可真是一個寶貝呀。
兩人說說笑笑,有這個寶貝,賺錢就太容易了,以后就能成為天下最富有的人,當官,不,當皇帝都沒問題。正說著,管家帶著十幾個家丁站在門口,也想看看這個凈瓶到底怎么個寶貝法,有什么神奇作用。
李財主眉飛色舞,用柳枝蘸著凈瓶的甘露灑在管家和眾家丁身上。頓時,有病的病好了,沒病的更加神清氣爽。
大家都挺高興,忽然,李財主兩眼一黑雙腿一軟癱倒在地上,奄奄一息。這是怎么回事?李財主的老婆趕緊將甘露全部倒在丈夫身上,只見李財主雙腿一伸,口吐白沫,死了。
他老婆大驚失色,癱倒在地,抽搐了幾下,也死了。
管家發現他倆氣絕身亡,嚇得面如土色,這是什么甘露,怎么有毒?眾家丁驚恐萬分,都等著死亡來臨。很快,李財主夫妻之死驚動了李家大院上上下下,聚攏過來圍觀。李財主一家老少呼天搶地,悲痛欲絕。
忽然,一朵祥云飄了過來,落在管家面前,觀音菩薩足踏蓮花座,怒道:還我凈瓶來。
管家連忙將凈瓶撿起來遞給菩薩,然后雙膝跪倒,眾家丁也跟著管家跪下。管家痛哭流涕地說:我們錯了,求菩薩救救我們吧。
觀音菩薩痛心疾首地說:這個凈瓶是假的,是一伙妖怪造出來的,被我發現了。根本就是害死人的妖物。我準備將它交給如來佛的,沒想到丟在了這里。
管家渾身哆嗦,驚恐地說:請救救我們。觀音菩薩輕輕地搖了搖頭,說:你們這是自作自受,我也幫不了你們,不過你們灑的假甘露不多,沒有性命之憂。話音剛落,管家的眼瞎了,眾家丁也是瞎的瞎,啞的啞,癱的癱,跛的跛。
這時,劉根母子急急忙忙走過來,劉根的母親遠遠就喊:李財主,救救我兒媳,救救我兒媳。走近一看,大驚失色,李財主死了,他老婆也死了,管家和家丁們,個個鬼哭狼嚎。這是怎么回事?
觀音菩薩將假凈瓶的事一五一十地說了出來,對劉根的母親說:你是一個好婆婆。說著,叫劉根伸出一只手來,倒給了他一滴真正的甘露,說:回家給你老婆治病去吧,涂在她的嘴唇上,她就會好起來。
母親急忙問:菩薩,有件事我一直想不明白,那只蝙蝠為什么沒咬我的繩子?觀音菩薩笑了:這只蝙蝠已經修煉了九百九十九年,它疾惡如仇,所以故意跟李財主作對。不過,用愛擰成的繩子的,它咬也咬不斷。說著,蓮花座飄了起來,觀音菩薩消失在空中。
劉根攙扶著母親趕回家,將甘露涂在老婆的嘴唇上。很快,老婆醒了,臉色紅潤,神采奕奕。過了三個月,他老婆生下一對龍鳳胎,從此,一家人過著幸??鞓返娜兆?。
【匡神醫】
世上無難事,只怕心不專,七十另二行,行行出狀元。
清朝咸豐年間,膠州城出了個妙手回春的神醫,不但轟動了膠州灣,還轟動了京城,轟動了皇宮。這神醫姓匡,名懋忠,字硯農。是個囊過螢、映過雪的讀書童子。
見鄉里鄰舍不少窮人得病,缺醫少藥,痛苦不堪,他便改行學了醫。白天,他跟李時珍學樣,攀懸崖,掛峭壁,嘗草根,采草藥,吃盡了百般苦。夜間,他把一口大缸灌滿清水,放在院里,映著天上水中兩輪明月光,讀《本草鋼目》讀到公雞啼鳴,不怕口渴嗓子乾。他邊學邊行醫看病,邊行醫看病邊學,幾年工夫,便醫術大進,成了道傳路頌的活神仙,百病一把抓。耳聽一片贊揚聲,他并沒飄飄然忘乎所以,而是憂心忡忡,常為碰上疑難病癥,束手無策,不能幫病家解除痛苦而不安。他聽說京城是藏龍臥虎之地,高明醫家甚多,便起了尋師訪友之念,想多學點治病救人的真本事。
恰好他哥匡懋敕在北京一所私塾教書,他便不遠千里,風塵仆仆地投奔了去。剛落腳,還沒來得及外出尋師訪友,切磋醫術。恰逢他哥教的一個讀書童子的媽媽,得了個昏睡病,不知吃,不知喝,懶得梳,懶得洗,成天背著鋪炕,一味貪睡。請過三個醫生,求過三個神婆,不但沒見強,那病反而越治越沉重了。病急亂投醫,那家聽說匡先生從山東來了個兄弟懂醫道,就登門把他請了去。
他只望了望病人的氣色,號了號脈,啥也沒問,就抓起毛筆,刷刷開出個藥方。只一付藥,就把那麻纏了人半年的昏睡病,扯著絲頭給抽走了。你道那讀書童子的媽媽是誰?原來是個經常進出皇宮的巧手女裁縫。她病好之后,吃得紅潤潤,穿得光鮮鮮,細梳洗,巧打扮,象風擺柳似地飄進了皇宮,舌頭尖上抹蜜,出口就把匡神醫夸了個神乎其神。
無巧不成書,正逢上咸豐帝寵愛的懿貴妃(就是后來統治咱中國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得了個疑難病癥,臥床不起。頭一位太醫進鹿茸,二一位太醫進七葉老山參,三一位太醫進靈丹,四一位太醫進仙藥,可惜都不對癥,把懿貴妃醫得病體懨懨,一天重似一天。咸豐是個貪圖享樂的甩手皇帝,眼瞅著個如花似玉,代他理政的好幫手用不上,急得團團轉,抓耳撓腮,大罵太醫無能,凈是些混皇俸的吃貨。恰在這時,進來個貼身太監向他獻殷勤,說是從山東膠州民間來了個匡神醫,善治疑難病癥,如扁鵲重生,華陀再世,何不叫進給貴妃娘娘診診玉體。咸豐雖不大信,還是點頭應允了。
匡懋忠應召進宮,提出了兩項請求,一是要隔著珠簾,望望貴妃娘娘的氣色,一是要隔著珠簾,親手給貴妃娘娘號號脈。咸豐帝聞奏心頭不悅,略微忖度了忖度,才破例吐口答應了。嘴上沒說心里話,好你個膽大包天的走方郎中,你若果有真本事,治好朕愛妃的病,算你福大命大造化大。若沒真本事,治不好朕愛妃的病,算你流年不利,朕定把你這膽敢欺君的奴才,喝令綁出午門,開刀問斬。
匡懋忠隔著珠簾望了望懿貴妃的氣色,伸出三指號了號脈,微微一笑,說:“貴妃娘娘得的不是病,是喜,不治自愈。吃點安胎保胎藥,就萬安了?!?/p>
不久,懿貴妃果然生下一子,就是穆宗,也叫同治,慈安和慈禧兩太后垂簾聽政時,抱坐在龍廷寶座上的那個小皇帝,就是他。
匡懋忠因醫道神奇,得到咸豐帝的賞識,賜給他一個五品文職官銜。后來,他不忘初衷,在京尋師訪友,學到不少秘方驗方,便上書苦苦辭去官職,又回到了民間,行醫散藥,治病救人,給鄉里鄉親免了不少災,造了不少福,匡神醫的名聲如雷貫耳,越傳越響,越傳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