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名詞} > 完本小說 > 《朋黨論》歐陽修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朋黨論》歐陽修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作    者:唐家三少

狀    態:連載中,加入書架,直達底部

最后更新:2025-05-10 17:34:28

最新章節:后記

作品簡介《朋黨論》選自《四部叢刊·歐陽文忠公文集》,朋黨是論歐北宋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在慶歷四年(1044年)向宋仁宗上的一篇奏章,目的陽修譯是駁斥保守派的攻擊,辨朋黨之誣。文言文原文注文章實踐了歐陽修“事信、釋翻意新、朋黨理通、論歐語工”的陽修譯理論主張。通篇對比,文言文原文注很有特色。釋翻

作品原文


朋黨論


臣聞朋黨之說,朋黨自古有之,論歐惟幸[1]人君辨其君子、陽修譯小人而已。文言文原文注


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2]為朋,釋翻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之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3]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4],雖其兄弟親戚不能相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5]。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6],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7]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8],君子八元、八愷[9]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10]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11],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12]曰:“紂有臣億萬,惟[13]億萬心;周[14]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15]以興。后漢獻帝時[16],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17],目[18]為黨人。及黃巾賊起[19],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20]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21],及昭宗時[22],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23]。”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24]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25]。


嗟呼!夫興亡治亂之跡[26],為人君者可以鑒矣[27]!


詞句注釋
[1] 惟:只。幸:希望。
[2] 大凡:大體上。道: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思想體系。
[3] 黨引:勾結。
[4] 賊害:殘害。
[5]守:信奉;名節:名譽氣節。
[6] 之:指代上文的“道義”、“忠信”、“名節”。修身:按一定的道德規范進行自我修養。濟:取得成功。
[7]退:排除,排斥。
[8] 共(gōng)工驩兜(huándōu)等四人:指共工、兜、鯀(gǔn)、三苗,即后文被舜放逐的“四兇”。
[9] 八元:傳說中上古高辛氏的八個才子。八愷:傳說中上古高陽氏的八個才子。
[10] 皋(gāo)、夔(kuí)、稷(jì)、契(xiè):傳說他們都是舜時的賢臣,皋掌管刑法,掌管音樂,稷掌管農業,契掌管教育。《史記·五帝本紀》載:“舜曰:‘嗟!(汝)二十有二人,敬哉,惟時相天事。’”
[11] 更(gēng)相:互相。
[12] 書:《尚書》,也稱《書經》。
[13] 惟:語氣詞,這里表判斷語氣。
[14] 周:指周武王,周朝開國君主。
[15] 用:因此。
[16] 后漢獻帝:東漢最后一個皇帝劉協。逮捕,囚禁“黨人”應是桓帝、靈帝時的宦官所為。
[17] 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東漢桓帝時,宦官專權,一些名士如李膺等二百多人反對宦官被加上“誹訕朝廷”的罪名,逮捕囚禁。到靈帝時,李膺等一百多人被殺,六、七百人受到株連,歷史上稱為“黨錮之禍”。
[18] 目:作動詞用,看作。
[19] 黃巾賊:此指張角領導的黃巾軍。“賊”是對農民起義的誣稱。
[20]解:解除,赦免。
[21] 朋黨之論:唐穆宗至宣宗年間(821-859年),統治集團內形成的牛僧孺為首的黨和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朋黨之間互相爭斗,歷時四十余年,史稱“牛李黨爭”。
[22] 昭宗:唐朝將要滅亡時的一個皇帝。殺名士投之黃河本發生于唐哀帝天佑二年,哀帝是唐代最后一個皇帝。
[23] “此輩清流”兩句:這是權臣朱溫的謀士李振向朱溫提出的建議。朱溫在白馬驛(今河南洛陽附近)殺大臣裴樞等七人,并將他們的尸體投入黃河。清流:指品行高潔的人。濁流:指品格卑污的人。
[24] 誚(qiào):責備。
[25] 厭:通“饜”,滿足。
[26] 跡:事跡。
[27]鑒:動詞,照,引申為借鑒。

原文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書》曰:“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年,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此輩清流,可投濁流。”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白話譯文

臣聽說關于朋黨的言論,是自古就有的,只是希望君主能分清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就好了。

大概君子與君子因志趣一致結為朋黨,而小人則因利益相同結為朋黨,這是很自然的規律。但是臣以為:小人并無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這是什么原因呢?小人所愛所貪的是薪俸錢財。當他們利益相同的時候,暫時地互相勾結成為朋黨,那是虛假的;等到他們見到利益而爭先恐后,或者利益已盡而交情淡漠之時,就會反過來互相殘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會互相保護。所以說小人并無朋黨,他們暫時結為朋黨,也是虛假的。君子就不是這樣:他們堅持的是道義,履行的是忠信,珍惜的是名節。用這些來提高自身修養,那么志趣一致就能相互補益。用這些來為國家做事,那么觀點相同就能共同前進。始終如一,這就是君子的朋黨啊。所以做君主的,只要能斥退小人的假朋黨,進用君子的真朋黨,那么天下就可以安定了。

唐堯的時候,小人共工、驩兜等四人結為一個朋黨,君子八元、八愷等十六人結為一個朋黨。舜輔佐堯,斥退“四兇”的小人朋黨,而進用“元、愷”的君子朋黨,唐堯的天下因此非常太平。等到虞舜自己做了天子,皋陶、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同時列位于朝廷。他們互相推舉,互相謙讓,一共二十二人結為一個朋黨。但是虞舜全都進用他們,天下也因此得到大治。《尚書》上說:“商紂有億萬臣,是億萬條心;周有三千臣,卻是一條心。”商紂王的時候,億萬人各存異心,可以說不成朋黨了,于是紂王因此而亡國。周武王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一個大朋黨,但周朝卻因此而興盛。后漢獻帝的時候,把天下名士都關押起來,把他們視作“黨人”。等到黃巾賊來了,漢王朝大亂,然后才悔悟,解除了黨錮釋放了他們,可是已經無可挽救了。唐朝的末期,逐漸生出朋黨的議論,到了昭宗時,把朝廷中的名士都殺害了,有的竟被投入黃河,說什么“這些人自命為清流,應當把他們投到濁流中去”。唐朝也就隨之滅亡了。

前代的君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結為朋黨的,誰也不及商紂王;能禁絕好人結為朋黨的,誰也不及漢獻帝;能殺害“清流”們的朋黨的,誰也不及唐昭宗之時;但是都由此而使他們的國家招來混亂以至滅亡。互相推舉謙讓而不疑忌的,誰也不及虞舜的二十二位大臣,虞舜也毫不猜疑地進用他們。但是后世并不譏笑虞舜被二十二人的朋黨所蒙騙,卻贊美虞舜是聰明的圣主,原因就在于他能區別君子和小人。周武王時,全國所有的臣下三千人結成一個朋黨,自古以來作為朋黨又多又大的,誰也不及周朝;然而周朝因此而興盛,原因就在于善良之士雖多卻不感到滿足。

前代治亂興亡的過程,為君主的可以做為借鑒了。

創作背景

慶歷三年(1043年),韓琦、范仲淹、富弼等執政,歐陽修、余靖等也出任諫官。這時開始實行一些政治改革。從范仲淹、歐陽修等人相繼貶官開始,他們已經被保守派官僚指為朋黨。此后黨議不斷發生,宋仁宗在1038年(寶元元年)還特意下過“戒朋黨”的詔書。到了1043年,呂夷簡雖然被免職,但他在朝廷內還有很大的勢力。為了反對改革,以夏竦為首的一伙保守派官僚就正式攻擊范仲淹、歐陽修是“黨人”。范仲淹以直言遭貶,歐陽修在朝廷上爭論力救。只有當時的諫官高若訥認為范仲淹當貶。歐陽修寫給高若訥一封信,指責高若訥不知道人間還有羞恥之心。高若訥將此信轉交當局,結果歐陽修連坐范仲淹被貶。還有一些大臣也因為力救范仲淹而被貶,當時便有一些大臣將范仲淹及歐陽修等人視為朋黨。后來仁宗時范仲淹與歐陽修再次被召回朝廷委以重任。歐陽修當時擔任諫官,為了辯論這種言論也為了為自己辯護,就在慶歷四年(1044年)上了一篇奏章,叫《朋黨論》,給夏竦等人以堅決的回擊。《朋黨論》這篇著名的政論文,在革新派與保守派的斗爭中,同樣是很有戰斗意義的。

歐陽修幼年喪父,家境貧寒,苦讀而中進士,后歷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朝廷要職,因彈劾政敵夏竦、呂夷簡等人,曾遭遇政敵的朋友圈子的惡意攻擊,被政敵指責為在朝廷拉幫結派搞朋黨,因而也曾屢次被罷職貶官,可謂仕途多舛。歐陽修故而憤筆寫就這篇雄文,算是對政敵的一種理論清算,也算是一吐胸中塊壘。

作品鑒賞

這篇文章起筆不凡,開篇提出:君子無黨,小人有黨的觀點。對于小人用來陷人以罪、君子為之談虎色變的“朋黨之說”,作者不回避,不辯解,而是明確地承認朋黨之有,這樣,便奪取了政敵手中的武器,而使自己立于不敗之地。開頭一句,作者就是這樣理直氣壯地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它包含三個方面內容: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朋黨有君子與小人之別;人君要善于辨別。作者首先從道理上論述君子之朋與小人之朋的本質區別;繼而引用了六件史實,以事實證明了朋黨的“自古有之”;最后通過對前引史實的進一步分析,論證了人君用小人之朋,則國家亂亡;用君子之朋,則國家興盛。文章寫得不枝不蔓,中心突出,有理有據,剖析透辟,具有不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全文共分五段。

第一段:直接提出觀點,認為有關朋黨的議論,是自古以來就有的,只是希望國君能辨別他們是君子還是小人罷了。

第二段:先說有兩種“朋黨”,即因志同道合而結為朋黨,因利害關系相同而結為朋黨。接下去,作者以設問的方式提出問題:“我以為小人沒有朋黨,只有君子才有,那原因是什么呢?”說明當他們利害相同時,暫且互相勾結援引而成朋黨,那是假的。到了他們見到好處而爭先恐后,或者好處已經搶光了,交往也少了,則反而互相殘害,即使是兄弟親戚也不能相保。所以,作者重復說:“故臣謂小人無朋,偽也。”再說君子,他們的行為完全兩樣:君子所堅守的是道義,所力行的是忠信,所珍惜的是名節。憑借道義、忠信和名節來修煉自身,那么君子就有了共同的道德規范,相助而得益,憑借這些為國效力,那么君子就同心協力,始終如一。接著,作者用“此君子之朋也”一句,強調這些作為與小人截然不同。因此,他得出結論說:“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退”是斥退,罷黜,“用”是進用。這幾句說:所以做國君的,只要斥退小人的假朋黨,用君子的真朋黨,那天下就安定太平了。這段運用了對比。作者在分析君子、小人的區別時剖析道:小人、邪者以利相結,同利則暫時為朋,見利則相互爭競,力盡則自然疏遠或互相殘害,從實質上看,小人無朋;與此相反,君子之朋以道相結,以道義、忠信、名節為重,同道、同德,自然同心,從這一意義上看,君子之朋才是真朋。二者對比鮮明,水到渠成的得出“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的結論,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同時帶起下面的一段文字。

第三段廣泛列舉史實,從各方面論證用君子之真朋則國興,用小人之偽朋則國亡。與上文開頭的“朋黨之說,自古有之”遙相呼應,對上文結尾的“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是有力的補充和論證。文中正反引用堯、紂時對朋黨的利用,加強對比,闡明小人無朋,君子有朋,有關國家興亡。再以東漢桓、靈時的黨錮之禍、晚唐昭宣帝時朱全忠殺害名士的史實,引用反面例證,闡明迫害殘殺君子之朋導致亡國的歷史教訓。

第四段:作者帶有總結性地論述:前世君主,能使人人不同心不結為朋黨,沒有人像商紂王那樣;能禁止善良的人結成朋黨,沒有人像漢獻帝那樣;能殺戮品行高潔、負有時望者的朋黨,沒有什么時候像唐昭宗統治時那樣。這些國君都把他們的國家搞亂了,滅亡了。

文章末尾,作者又強調了一下:“夫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這是說上述的興亡治亂的史跡,做國君的可以借鑒。很明顯地請求宋仁宗納諫,用君子之真朋,退小人之偽朋,以使國家興盛起來。

文章不諱言朋黨,而是指出朋黨有原則的區別,“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并引證歷史來說明君子之朋有利于國,小人之朋有害于國,希望人君進君子之真朋,去小人之偽朋。文章避免了消極地替作者作辯解,而從正面指出朋黨的客觀存在,指出借口反對朋黨的人就結為朋黨,說明朋黨有本質的不同。這就爭取了主動,使作者立于不敗之地,文章也由此具有深刻的揭露作用和強大的批判力量,而排偶句式的穿插運用,又增加了文章議論的氣勢。

作者簡介

歐陽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且在政治上負有盛名。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官至翰林學士、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累贈太師、楚國公。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歐陽修是在宋代文學史上最早開創一代文風的文壇領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繼承并發展了韓愈的古文理論。他的散文創作的高度成就與其正確的古文理論相輔相成,從而開創了一代文風。歐陽修在變革文風的同時,也對詩風詞風進行了革新。在史學方面,也有較高成就。

繼續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童話黛翎 湘天風雨破寒 飛絮落花時候 麗譙吹罷小單 字短篇動物童 雪云散盡,放 瑤草一何碧, 兩情若是久長 給女朋友講童 山抹微云,天
《《朋黨論》歐陽修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正文
第1 章 一千零一夜:懶漢克遼尼和銅城
第2 章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
第3 章 湘天風雨破寒初,深沉庭院虛。
第4 章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
第5 章 中國熊丫頭的玫瑰紅裙子的故事
第6 章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
第7 章 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
第8 章 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第9 章 公主童話故事大全精選小公主童
第10 章 金碧上青空,花晴簾影紅。全詩
第11 章 思量只有夢來去,更不怕、江闌
第12 章 多少蓬萊舊事,空回首、煙靄紛
第13 章 一千零一夜:耍蛇人的故事
第14 章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
第15 章 山抹微云,天連衰草,畫角聲斷
第16 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
第17 章 中國童話剪刀大俠的故事
第18 章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
第19 章 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
第20 章 更風流多處,一點梅心,相映遠
第21 章 經典童話故事《蘿卜》
第22 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
第23 章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
第24 章 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全
第25 章 幼兒童話故事經典短篇 有趣的
第26 章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
第27 章 瑤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全詩
第28 章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全
第29 章 汽車童話故事小汽車的童話故事
第30 章 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塵。全詩
第31 章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第32 章 漠漠輕寒上小樓,曉陰無賴似窮
第33 章 著名童話故事有哪些世界著名童
第34 章 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全
第35 章 燈前寫了書無數,算沒個、人傳
第36 章 醉里秋波,夢中朝雨,都是醒時
第37 章 編寫動物童話故事3個
第38 章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
第39 章 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全
第40 章 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全詩
第41 章 格林童話原版故事簡短的閱讀
第42 章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全詩
第43 章 雪云散盡,放曉晴池院。楊柳于
第44 章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
第45 章 偵探懸疑故事:被冤枉的嫌疑犯
第46 章 東風里,朱門映柳,低按小秦箏
第47 章 今夜山深處,斷魂分付潮回去。
第48 章 人靜,人靜。風動一庭花影。全
第49 章 編寫童話故事150字6個
第50 章 古木連空,亂山無數,行盡暮沙
第51 章 舞困榆錢自落,秋千外、綠水橋
第52 章 長記小妝才了,一杯未盡,離懷
第53 章 自編童話故事100字
第54 章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
第55 章 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
第56 章 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
第57 章 兩個國王的孩子的故事
第58 章 若待得君來向此,花前對酒不忍
第59 章 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全詩
第60 章 醉里秋波,夢中朝雨,都是醒時
第61 章 格林童話故事《小羊羔與小魚兒
第62 章 無端天與娉婷,夜月一簾幽夢,
第63 章 胡馬嘶風。漢旗翻雪,彤云又吐
第64 章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全詩
第65 章 關于人面桃花的成語故事
第66 章 雪云散盡,放曉晴池院。楊柳于
第67 章 古木連空,亂山無數,行盡暮沙
第68 章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盡還
第69 章 中國經典童話故事 小學生故事
第70 章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第71 章 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
第72 章 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
第73 章 與兩個動物有關的童話故事
第74 章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第75 章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
第76 章 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
第77 章 一年級帶拼音的童話小故事
第78 章 傷情處,高城望斷,燈火已黃昏
第79 章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全詩
第80 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
第81 章 夸父逐日的故事是怎樣的
第82 章 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全
第83 章 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蕊都
第84 章 醉里秋波,夢中朝雨,都是醒時
第85 章 經典格林童話:小海兔的故事
第86 章 舞困榆錢自落,秋千外、綠水橋
第87 章 斷雨殘云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
第88 章 赤闌橋盡香街直,籠街細柳嬌無
第89 章 關于安徒生的童話故事
第90 章 天涯舊恨,獨自凄涼人不問。全
第91 章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
第92 章 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
第93 章 關于成語的寓言故事及寓意
第94 章 黃衫飛白馬,日日青樓下。全詩
第95 章 念柳外青驄別后,水邊紅袂分時
第96 章 江水西頭隔煙樹,望不見、江東
第97 章 格林童話故事主要內容
第98 章 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
第99 章 夢破鼠窺燈,霜送曉寒侵被。全
第100 章 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
第101 章 安徒生童話:胡蘿卜罐頭的故事
第102 章 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
第103 章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
第104 章 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全
第105 章 安徒生童話:新世紀的繆斯
第106 章 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全詩
第107 章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
第108 章 黛蛾長斂,任是春風吹不展。全
第109 章 中國經典童話故事 小學生故事
第110 章 金碧上青空,花晴簾影紅。全詩
第111 章 甚時躍馬歸來,認得迎門輕笑。
第112 章 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全詩詞
第113 章 童話故事doc文字檔
第114 章 此去何時見也?襟袖上、空惹啼
第115 章 星斗橫幽館,夜無眠,燈花空老
第116 章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全詩
第117 章 清白的太陽揭露了真相
第118 章 門外綠陰千頃,兩兩黃鸝相應。
第119 章 憑闌久,疏煙淡日,寂寞下蕪城
第120 章 斷雨殘云無意緒,寂寞朝朝暮暮
主站蜘蛛池模板: 性色欲情网站iwww| 色国产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午夜视频| 国内自产少妇自拍区免费| 人人妻人人玩人人澡人人爽| jizzjizz成熟丰满舒服| 男人桶女人叽叽| 在线观看免费成人|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卡√|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波多野结衣办公室| 国产美女一级视频| 亚洲依依成人精品| 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色吊丝永久在线观看最新免费| 成年女人免费播放影院| 内射白浆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yellow日本动漫高清小说| 男人j进入女人j内部免费网站| 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 亚洲成色www久久网站| jlzzjlzz亚洲jzjzjz| 最新亚洲春色av无码专区|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 | 中国黄色一级片| 精品久久亚洲中文无码| 天堂网www在线资源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亚洲www视频| 日本免费a级毛一片| 午夜激情小视频| 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欧美式free群乱| 国产喷水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ヘンリー冢本全集| 男女一进一出猛进式抽搐视频|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八戒|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