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清都·初春
春訊飛瓊管,宴清風日薄,都初度墻啼鳥聲亂。春盧江城次第,祖皋注釋笙歌翠合,宋詞賞析綺羅香暖。翻譯溶溶澗淥冰泮,宴清醉夢里,都初年華暗換。春盧料黛眉,祖皋注釋重鎖隋堤,宋詞賞析芳心還動梁苑。翻譯
新來雁闊云音,宴清鸞分鑒影,都初無計重見。春盧春啼細雨,籠愁淡月,恁時庭院。離腸未語先斷,算猶有憑高望眼。 更那堪衰草邊天,飛梅弄晚。
作品注釋
1、宴清都:周邦彥創調。《清真集》、《夢窗詞集》并入“中呂調”。茲以吳文英詞為準。雙片一百零二字,前片五仄韻,后片四仄韻。后片第六句以一字領下三字。
2、瓊管:古以葭莩灰實律管,候至則灰飛管通。葭即蘆,管以玉為之。
3、次第:轉眼,頃刻,白居易《觀幻》詩:“次第花生根,須臾燭遇風。”
4、溶溶:水盛。劉向《妨嘆·逢紛》:“揚流波之潢潢兮,體溶溶而東回。”
5、淥,清澈。
6、冰泮(pàn):指冰雪融化。泮,溶解,分離。《詩·邶風·匏有若葉》:“士如歸妻,迨冰未泮。”
7、黛眉:以美人黛眉比喻柳葉,白居易《長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8、隋堤:隋代開通濟渠,沿渠筑堤,后稱為隋堤。
9、梁苑:園囿名,在今河南開封市東南。漢梁孝王劉武筑。為游賞與延賓之所,當時名士如司馬相如、枚乘、鄒陽皆為座上客。一名梁園,又稱兔園。此處泛指園林。
10、雁闊云音:聽不到大雁的叫聲。闊:稀缺。
11、鸞分鑒影:范泰《鸞鳥詩序》:“昔罽賓王結置峻卯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俞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意。鸞睹形悲鳴,哀響沖霄,一奮而絕。”后以此故事比喻愛人分離或失去伴侶。借指婦女失偶。
12、恁時:此時。
13、那堪:怎堪;怎能禁受。
作品譯文
春天的訊息隨著葭莩灰飛出瓊管,早春的清風日頭雖然還不暖,越過墻頭的鳥啼已一片噪亂。江城轉眼間,已是翠碧籠罩,笙歌喧天,人們穿上綺羅春衫,迎來花香日暖。溪澗里殘冰消融,綠水涓涓,恍惚在醉夢里,歲月悄然轉換。我料想隋堤的柳葉凝重地緊鎖了黛眉,梁苑的林花芳心震顫。
新近我久已不聞鴻雁的叫聲,分飛的鸞鳳對著鏡中的孤影悲喚,生離死別的情人再也不能相見。啼泣的春天灑下淋瀝的細雨,愁云籠罩的夜晚,月光淡淡,我獨守著此時的庭院。離別的愁腸未曾傾訴已先寸斷。就算還能登高望遠,更如何忍受那芳草連綿伸向天邊,飛落的梅花舞弄著暮色昏暗。
作品題解
此詞為傷春抒懷之作。上片寫景。“春訊”八句從自然與人事的聲、色、香、暖之種種變化,渲染江城春色之絢麗與溫馨。“醉夢”、“暗換”,寫春光流逝之迅速和詞人恍惚不覺之心態,“料黛眉”二句寫詞人料想中原故土柳葉凝眉鎖愁,林花震顫不安,暗寓了對中原的眷念與悲感。下片抒情。由春思人,由思生恨、辭情愈轉愈深。“春啼”三句以移情手法寫春之啼泣而細雨淋漓,末句以景結情,傳達出無限深長的別愁離恨,辭盡意未盡。
作品鑒賞
這首詞寫春天到來時,因為闊別家園而思念妻子。
上片寫景,描寫初春瓊管灰飛,啼鳥聲亂,江城籠罩著的無邊景色,感嘆年華逝去,光陰虛度。下片抒情,承上啟下,由年華暗換而思家傷別,想到妻子亦必因春至而動心添愁。抒寫了相思離別之情,移情于物,予情于景,借以表現出主人公的慘淡心情。
上片從各個角度描寫初春風光。
杜甫《小至》詩:“冬至陽生春又來”“吹葭六琯動飛灰”。詞起句“春訊飛瓊管”,與杜詩意同。風日鳥聲,自然界起了變化;笙歌綺羅,人事也喜氣洋洋。盎然春意,為詞寂寞思家心情作反襯。“江城”三句寫他人的歡樂,襯托出自己的孤獨寂寞。澗流解凍,春水溶溶,而詞人心頭的塊壘卻并未冰釋,這從“醉夢里、年華暗換”七字中透露了出來。接著以“料”字帶出對故園愛妻的思念,妙在全從對方此刻想夫心情落筆。“料黛眉”三句形容柳綠花發,用語新麗精巧。“隋堤”“梁苑”,都只是借用,非實指其他。“黛眉”與柳葉、“芳心”與花蕾,是二是一,巧語雙關。
下片轉寫離愁別恨。
換頭“新來”三句,借雁音闊、鸞鏡分正面點出詞的主旨,也進一步補明上片后二句眉鎖心動之所指。再三句回想離別之初,先從當時庭院環境加以渲染,細雨如啼,淡月籠愁,記憶清晰,可見印象之深。“啼春”三句以移情手法寫春之啼泣而細雨淋漓,由云之籠愁而月光暗淡,詞人此刻正獨立于庭院而思家傷時,一片凄涼。“離腸”二句寫詞人相思離愁而痛斷離腸,即使登高望遠以舒懷,亦不得消釋內心的離恨。尾句以望中景語作結,與起頭寫景相就。“蓑草連天”,綿綿思遠也;笛曲有《梅花落》,多述離情,此亦寫“飛梅”牽動鄉思,況時已向晚,其情之不堪可知,寫來極有情致。
詞牌簡介
宴清都,詞牌名。《清真集》、《夢窗詞集》并入“中呂調”。茲以吳文英詞為準。雙片一百零二字,前片五仄韻,后片四仄韻。后片第六句以一字領下三字。
作品格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