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有趣語故人,精通音律,生動事錦琴藝高超,有趣語故是生動事錦當時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有趣語故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生動事錦琴技達到水平,有趣語故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xiàn)對各種事物的生動事錦感受。伯牙的有趣語故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后,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生動事錦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有趣語故景色,傾聽大海的生動事錦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有趣語故只見波浪洶涌,生動事錦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郁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仿佛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zhuǎn),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jīng)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yōu)美。
【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guān)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fā)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shù)也很發(fā)達,其中以詩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chuàng)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shù)上、內(nèi)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后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fā),創(chuàng)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里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寫好后,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后,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于是,他經(jīng)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shù)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shù)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