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狼牧羊比喻酷吏欺壓人民,字成那么你們知道這個成語是語故出自哪里的嗎?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于如狼牧羊的成語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哦。事狼
如狼牧羊
西漢的牧羊時候,有一個叫寧成的字成官吏。寧成當過濟南都尉,語故這個人非常狠毒刻薄,事狼執行法律的牧羊時候非常嚴厲。當地的字成民眾和富豪都怕他。
漢武帝即位后,語故寧成升官當了內史。事狼由于被對手參了一本,牧羊結果被抓起來坐了牢。字成后來,語故寧成賄賂高官,事狼從監獄里逃了出來。逃出以后,他在鄉間買了一千多頃的田地,雇用了幾千家的貧民為他耕種。沒過幾年,寧成憑著對農民所收的租子,很快發了財,成了當地有名的富豪。
漢武帝可能還是比較欣賞他的,后來又想起用他當郡守。但是御史大夫公孫弘反對,他對漢武帝說:“我在山東當過小官,當時寧成是濟南都尉,他這個人殘暴無比,管理百姓就像用狼去牧羊。陛下不要讓這個人去做官,否則百姓會怨聲載道。”
漢武帝當時聽從了勸告,沒有提拔寧成。不過沒多久漢武帝還是起用寧成為關都尉,出入關的百姓聽說寧成到了那里當官,一個個都不寒而栗,說:“我寧愿去面對一只老虎也不愿意面對寧成。”
道不拾遺
戰國時期,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宰相,對他言聽計從。商鞅制定新法,將維護貴族特權的舊法廢除。這次變革,在歷史上被稱為“商鞅變法”。
商鞅主張,不管是什么人,只要為國家做出了一定貢獻,就應該對他進行獎勵。他廢除貴族世襲制度,使得朝廷賜爵以軍功大小為標準。他鼓勵耕織,發展農業生產,大搞水利建設,規定生產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由于商鞅積極推行變法,秦國的老百姓普遍提高了生產積極性,軍隊紀律嚴明,士兵們都心甘情愿地為國家出力。老百姓的生活變得富裕起來,社會秩序安定,民風非常淳樸,人們晚上睡覺連門窗都不用關,在路上丟了東西也不用擔心被別人拾走。
從此,秦國越來越強大,別的諸侯國對它非常畏懼。
重蹈覆轍
東漢桓帝時期,宦官把持朝政,結黨營私。老百姓在沉重壓迫下不斷起來反抗,世家豪族和文人們對此也強烈不滿。
在這種情況下,司隸校尉李膺與太學生首領郭泰等人聯合起來,表示反對宦官專權。但是,宦官的勢力實在是太大了,光憑一些文人和官員,又怎么能動搖得了呢?后來,宦官誣陷李膺等人結黨誹謗朝廷,將他們捕入監獄,受到株連的人達到數百之多。這些人被稱為“黨人”。
漢桓帝皇后的父親竇武,早就對宦官專權的現象反感,他給桓帝上了道奏折,說李膺等人被捕入獄是不公平的,宦官們禍國殃民,應該壓制一下。
奏折中說:“今天如果不吸取以前宦官專權禍國的教訓,再走翻車的老路,只怕秦二世覆滅的災難會在我朝出現。像趙高發動的那種事變,恐怕早晚會在我朝重演。”
桓帝雖然昏庸,卻認為竇武的話還是有道理的,就把李膺等人釋放。可是宦官們不會放過他們,漢桓帝也就起了個折中作用,將李膺等人終身禁錮鄉里,永遠不許他們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