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有著獨特的短篇魅力,它既具有豐富的內涵,深遠的意義,又有妙趣橫生的典故和靈活多變的語言環境,下面這些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幾篇短篇成語故事500字左右。
戰國時期的成語楚國有一個文學家叫宋玉,他也是故事楚國的大臣,常伴楚襄王游于蘭臺之宮。字左
有一次,短篇楚襄王聽到人們議論宋玉的成語行為不好,就把他找來問道:“有些人對你的故事言行很不滿意,你想想自己的字左為人有沒有什么不端正的地方?”
宋玉是個很善于辭令的人,他給楚襄王講了一個故事:“在咱們楚國國都郢城,短篇來了一個很會唱歌的成語人。開始,故事他唱《下里巴人》這樣通俗的字左歌曲,有幾千人都能隨著他唱;后來,短篇他唱《陽阿薤(xiè)露》這樣比較文雅的成語曲子,跟隨他唱的故事人只有幾百人了;而當他開始唱《陽春白雪》這樣高雅的曲子時,能夠跟著他一起唱的人只有區區幾十個而已。這是為什么呢?”
宋玉看了一眼楚襄王,接著說,“這是因為曲子的格調越高,能夠唱出來的人就越少。那些平庸的人,怎么能夠理解我宋玉的行為呢?”楚襄王聽了宋玉的話,覺得他說的也有些道理,于是就不再追究他了。
《陽春》和《白雪》是非常有名的兩首古琴曲,古時的人們常以“陽春白雪”連稱,所以也常被認為是一首古琴曲。在這個故事里,宋玉委婉地告訴楚王:一個人的品行越高潔,仿效他的人就越少。現在,“陽春白雪”一詞已經成了高雅藝術作品的代名詞。從這個故事中,還產生了一個成語——“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藝術作品。
短篇成語故事500字左右2:揚揚得意晏嬰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齊國的名相。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他都在齊國做官,稱得上是“三朝元老”。據說晏嬰身材矮小,“長不滿六尺”,也就是不足一米五,貌不出眾,但他足智多謀,剛正廉潔,名聞天下。
晏嬰有一個車夫,他很為自己能替晏子駕車而自豪。一次,他駕著車正好從自己家門前經過,表現得“意氣揚揚,甚自得也”,就是說一副神氣十足的樣子,非常得意。他的妻子從門縫中看到了丈夫的樣子,心中很不高興。這天,當車夫一回家,妻子便沉著臉說:“你今天駕車路過家門口,那副揚揚自得的樣子,簡直令人作嘔。
你看人家晏嬰,位居相國,德高望重,雖然他身長只有六尺,但坐在車子里,看上去又穩重,又謙恭。可你呢?雖然身長八尺,可只能當人家的車夫,居然還這么神氣十足,好像你比晏嬰還了不起似的。”車夫聽了妻子的話后,向妻子認了錯,態度也慢慢變得謙恭有禮起來。晏嬰察覺到了車夫的這種變化,就向他詢問緣由,車夫便把妻子的話老老實實說了一遍。晏嬰很有感觸,他覺得車夫知錯能改,是個可造之才,便提拔他做了官。
短篇成語故事500字左右3:要言不煩三國時的魏國有個叫管輅(lù)的人,非常精通占卜之術。他有一個好朋友叫何晏,是個玄學家,精通《老子》《莊子》與《周易》,喜談玄理,是魏晉時清談之士的領袖人物。西晉人陳壽在《三國志.管輅傳》里記載了他們之間發生的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次,管輅邀請何晏到家中做客,一起談論《易經》義理,談得非常通透明曉,簡直成了一種高級的精神享受。何晏不由得贊嘆說:“談論陰陽之道,恐怕這世上沒有第二個人能比得過你。”
當時還有個叫鄧飏(yáng)的人也坐在旁邊,他在這方面顯然還是個未入門的人,他此時還是糊里糊涂的,就向管輅問道:“人人都說您精通《易經》,但您剛才談論的時候,卻絲毫沒有涉及《易經》的辭義,這是什么緣故呢?”
話音未落,管輅便應聲答道:“真正精通《易經》的人,是不隨便談論《易經》的。”
聽了這機敏又深奧的話,何晏含著笑說:“這等答復真是太妙了,要言不煩,越是精要的話越不會煩瑣難懂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