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搖直上:乘著大旋風之勢一直上升。關于比喻事物迅速地直線上升,扶搖有時也比喻官職提升得很快。直上扶搖,語故迅猛盤旋而上的關于旋風。
很久很久以前,在北海生活著一種叫鯤的直上魚。鯤的語故體形非常大,可能會有幾千里那么長。關于它還能變化成鳥,扶搖鳥的直上名字叫鵬。鵬的語故背有幾千里寬,駕它飛向天空時,關于翅膀大得就像能遮住天空的扶搖云氣。大海上風起云涌的直上時候,就是鵬準備飛往南海的時候。那南海,就是天池。
在一本名為《齊諧》的專門記載各種各樣奇異事情的書里,也有關于鯤鵬的記載:“鯤鵬飛往南海時,滑過水面激濺起來的水花有三千里,羽翼拍打旋風就能直上九萬里高空。它足足飛了六個月才停歇下來。”
鯤鵬之所以能夠飛得那么高,是因為風的強度足夠大,有足夠力量負載鯤鵬巨大的翅腌。鯤鵬高飛九萬里的時候,風就在它的下面,它乘著清風,背負蒼天,悠然地飛往南海。
蟬和斑鳩看見大鯤鵬南飛就嘲笑它說:“我們什么時候愿意飛就能一下子飛起來,如果碰到榆樹、枋樹就停落在上邊休息;萬一有時力氣不夠,飛不到樹上,我們落到地上就是了。真不知道你為什么非要飛九萬里那樣高,去遙遠的南海?”
小小的蟬和斑鳩又怎么會知道鯤鵬的遠大志向呢?這就好比去近郊游玩,我們只帶三頓飯,當天回來,還覺得肚子飽飽的呢;但是如果要去遙遠的千里之外旅行的話,我們就必須準備夠三個月的糧食。這兩個安于現狀的小生命又怎么能夠體會鯤鵬一飛沖天、扶搖直上的快樂呢?
蟬和斑鳩不能理解鯤鵬的行為是因為它們不是鯤鵬,它們的生活和鯤鵬的生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不經歷一種生活,就不能體會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感受,而只能以自己的經歷來揣測他人。
比如對于生命的長短,不同的生物就會有不同的感受。有一種一見太陽就會枯死的“朝菌”,它永遠不可能感受一整天的時光;春生夏死、夏生秋死的“蟪蛄”,也不會明白一年的時光是多長。傳說,楚國的南邊有只靈龜,對于它來說五百年的時光才是一個春天,再過五百年它才覺得只過了一個秋天而已;上古時代有一棵大椿樹,以八千年為一季,它的春天是八千年,它的秋天也是漫長的八千年;有個叫彭祖的人活了八百年,大家都羨慕他,認為他是個老壽星,比起“朝菌”“蟪蛄”來說這的確是很長的了,但是和靈龜、椿樹比起來這又算得了什么呢?